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慕课实现了互联网与传统教育的融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慕课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需要重构:加强教师自身学习、注重教学内容结构的设定、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课慕课课程、将慕课设计与慕课教学巧妙地串联起来.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阵地,也是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关键课程。文章以高校思政课实施五环教学法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为契机,在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现实困境基础上,结合高校思政课实施五环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提出自学辅导、专题讲座、主题讨论、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的五环教学法,以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使命和时代召唤,在当前形势下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理论水平、找准教育教学的聚焦点和着力点、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利用好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慕课(MOOC)是由国外大学开创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具有大规模参与性、开放性、共享性和有效利用微课程资源等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改革稳步推进。鉴于慕课给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的价值与挑战双重影响,我们应努力规避其负面效用,不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凸显"线下"课堂教学的作用、提升教师现代教学能力,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培养具有竞争性的创新人才是我国高等教育在新世纪的历史使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使命给它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文章试图探索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目标相结合的新型的大学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完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建设的大发展,推动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视角和新模式。笔者在慕课教学实践基础上,分析了慕课教学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索了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既面临信息技术带来的困境和挑战,也面临新媒体新技术丰富课堂形式的良好机遇。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要注重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要以教师为主导积极开展信息技术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方案设计和实践安排;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应用信息技术,以多种方式参与课堂展示;要坚持问题导向设计信息化教学方案,把提升大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融入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价值取向和信息选择的多元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自然辩证法概论作为向硕士研究生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点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顺应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混合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是提高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实效性、增强其育人功能的重要举措。只有实现线上与线下两个环节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促使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发挥教师队伍的协同育人功能,将信息技术贯穿课程教学设计的始终,才能不断增强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吸引力,培养出更多堪当时代重任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基于教育信息化探讨了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阐述了教育信息化为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的新契机,分析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自然辩证法概论混合式教学的着力点,探讨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自然辩证法概论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和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阵地,随着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的加快和多元文化向高校的渗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该以保障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目标,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创造新型载体。"慕课"作为一种不久前兴起的线上课堂,其自身区别于课堂教学和普通视频课的独特优势使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载体。文章在传统课堂教学与"慕课"教学的比较视域下,对"慕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构思克服其劣势的策略,以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有所添益。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教学是关系着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重要问题。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的系统建构可从以下五个维度着手: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以问题为中心,促进教与学良性互动;以情感融合为途径,提升教学亲和力;以媒体优化为手段,增加教学效益;以"首因效应"为突破,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