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档案与建设》2005,(8):F0002-F0002
1937年8 ̄9月,驻守江阴的中国海军英勇抗击日机日舰。图为我“宁海”舰。1937年12月,国际救济机构在南京建立“安全区”以营救难民。这是一处“难民收容所”。南京失守后,日寇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图为抗战胜利后,1946年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发掘当年的万人坑,白骨森森。9381年指,挥徐州会战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台儿庄车站。1938年,我东北军第112师在连云港迎击敌寇,在山石上刻下“保卫疆土,复兴中华”的誓言。苏中反“清乡”斗争中,南通警卫团副参谋长贾鸿钧,肩扛缴获的日军96式轻机枪。朱爱周(1901-1940)…  相似文献   

2.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由留宁外籍人士建立的安全区救助了许多中国难民,使20多万人免遭日军的屠杀.时任金陵大学校董会董事长和中英庚款会董事会总千事的杭立武最先提议建立安全区,并为安全区的建立做了许多努力.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约翰·拉贝和委员贝德士(金陵大学历史系教授,南京大屠杀期间一直留守南京)都对杭立武为安全区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传媒最早发表的关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评论文章,是1937年12月25日《武汉日报》发表的短评《惨痛的一页》,与1937年12月28日《大公报》(汉口版)发表的社评《为匹夫匹妇复仇》,义正词严、充满感情,对日军暴行进行严峻的声讨,对南京难民进行正义的声援,对事件作出刻骨铭心的总结,向国际发出悲愤的控诉与强烈的呼吁,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康狄 《档案与史学》2014,(12):21-24
1937年12月,南京,在日军惨无人道的屠杀暴行中,有一批国际友人曾冒着生命危险伸出救援之手.有两位国际友人——卡尔·京特(中译名昆德)博士和辛德贝格先生,在南京城外的江南水泥厂难民营曾保护、救助了上万名中国难民.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英勇事迹长期隐藏于历史角落而鲜为人知.“南京辛德勒”的发现,与《中国青年报》江苏记者站前任站长戴袁支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的执着,让这两位湮没于历史的国际友人的事迹逐渐清晰而丰满.  相似文献   

5.
张国松 《档案与建设》2021,(5):82-85,81
日军侵占南京后大肆烧杀淫掠,给城市公共卫生造成极大破坏.在国民政府及南京市地方政府撤离,日伪统治尚未完全建立的城市管理"空位期",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及难民收容所在救助难民的同时临时承担起公共卫生管理职能,鼓楼医院作为南京城唯一运转的医院给难民接种疫苗,慈善团体和市民掩埋死难者尸体、清理街道.这些应对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南京的公共卫生危机.  相似文献   

6.
血沃蓝天     
1937年的“七七”事变,日本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八一三”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于是,一场惨烈的南京保卫战打响了。目前广为人知的是,在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前,中国陆军曾在南京城外进行了殊死抵抗,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此前后的南京万米高空上,中国军人同样进行了一场壮怀激烈的保卫...  相似文献   

7.
血沃蓝天     
1937年的“七七”事变,日本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八一三”淞沪会战结束后,日军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于是,一场惨烈的南京保卫战打响了。目前广为人知的是,在1937年12月13日南京陷落前,中国陆军曾在南京城外进行了殊死抵抗,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此前后的南京万米高空上,中国军人同样进行了一场壮怀激烈的保卫战。  相似文献   

8.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进攻中国首都南京。先来飞机轰炸,接着水陆并进,向南京猛攻。当时我们夫妻在江宁县横溪镇当教师。12月5日,校长袁元从外面回校,惊慌地说:“南京危险了!我们赶快离开这里。”他的家在天津,关山遥遥,兵荒马乱,单身独自不敢走,我的丈夫陈品竹让他随我们先到盐城。  相似文献   

9.
南京一名僧人传真法师为了将本寺僧侣抵抗日军侵略、救助难民的先进事迹宣传出去,多方募集善款.拍摄了一部被誉为中国版<辛德勒名单>的电影<栖霞寺1937>,这也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当代中国佛教、佛教徒生活和佛教界人士爱国爱教的电影故事片.  相似文献   

10.
韩江雪 《青年记者》2009,(12):89-90
1937年至1945年,是重庆担负起“战时首都”功能的8年。从1937年10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迁回南京,重庆的新闻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时在重庆有名的报纸便有数十种,但由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各家报纸的政治倾向性不同,读者对象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一生中到过南京6次。1920年10月底,他从天津到上海登船去法国勤工俭学,途经南京,下车到白下路绣花巷堂叔家话别。1937年8月中旬,他与国民党商谈合作抗日大计。1946年5月初,他率中共代表团从重庆飞抵南京,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继续和国民党政府代表谈判。1960年12月21日、1971年6月5日、1972年4月6日,他3次陪同外宾到南京。  相似文献   

12.
在对日抗战采持久战战略上,国共两党领导人与中国其他有远见的人士取得了共识.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申述中国政府对处理卢沟桥事变的基本立场与外交政策.1937年8月7日,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国防联席会议,正式确定了“抗战到底,全面抗战”的抗战国策和“持久消耗战略”,对中国的抗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正4月27日,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将一枝名为"永远的南京——辛德贝格"的黄玫瑰插在和平树下。辛德贝格,一个丹麦小伙子。南京大屠杀期间,他曾庇护了近2万名中国难民。丹麦愣小子1911年2月19日,辛德贝格出生于丹麦奥胡斯市。在家人眼中,他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孩子。17岁时他就摆脱了  相似文献   

14.
1937年8月13日,日本发动"八一三"事变.8月14日,松井石根大将指挥的日本上海派遣军,与长谷川清中将指挥的日本海军第3舰队协同作战,进犯上海,空袭南京. 日军空袭南京与南京空战 淞沪抗战爆发后,1937年8月14日,南京国民政府空军派出轰炸机,对停泊在上海海面的日本海军第3舰队进行轰炸.15日,日军第3舰队海军航空兵的27架轰炸机飞越东海,对南京进行空袭,其中16架飞进市区上空,轰炸大校场一带以及八府塘居民区,并对大行宫、中山东路一带进行扫射.中国的首都防空司令部令南京机场空军以及防空部队的高射炮兵对日军飞机迎战还击,击落日军飞机6架.当时,首都防空司令部在雨花台、富贵山、北极阁筑有防空工事,配属有防空学校高射炮兵第22团、第24团以及教导总队的炮兵部队.  相似文献   

15.
江苏邮务管理局于1913年11月在南京成立,隶属于民国北京政府交通部邮政总局。1929年4月,江苏邮务管理局更名为江苏邮政管理局。该局负责综理和督导全省邮政及储金汇兑业务,管辖无锡、苏州(吴县)、镇江、徐州(铜山)4个一等局和其它二、三等局。1937年11月底,侵华日军逼近南京,各政府机关均已先后撤退,邮政为交通事业,不容一日停顿,不能随军西撤,故仍在维持。因当时业务减退,局办事人员没有全数留局的必要,于是一部分员工被分别派往江北各局服务,以资疏散(沦陷后这些员工多投向后方各区报到);公务上必需的人员则留局照常办公。1937年12月南京…  相似文献   

16.
1937年至1945年,是重庆担负起"战时首都"功能的8年.从1937年10月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至1946年5月5日国民政府迁回南京,重庆的新闻业在这一时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当时在重庆有名的报纸便有数十种,但由于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各家报纸的政治倾向性不同,读者对象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其新闻报道特别是评论中明显表现出不同的倾向性.本文通过对重庆陪都时期各类报纸关于某些特定事件的评论进行比较分析,对这一时期的办报纸环境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20岁前的简历: 1920年出生; 1935~1937年,南京汽车公司公共汽车售票员。日军侵占南京前夕(1937年12月7日)逃离南京; 1938~1939年3月,受同学鼓励,投入  相似文献   

18.
1957年12月,金陵大学历史学教授、美国人贝德士博士是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后改名为南京国际救济委员会)的发起者之一,也是这个委员会最后一任主席。关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贝德士以历史学家的职业习惯,当时就作了大量实录与对外报道,并收集保存了各种宝贵的文字资料。贝德士将国际委员会宝贵的档案文献资料保存下来。1938年1月10日,贝德士通过美国海军一艘驶向汉口的拖船带出一封密信,这封信是被复印并秘密送出去的。信一开  相似文献   

19.
西南联大教授的精神与学生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联合大学是南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于1937年平津沦陷后,在长沙组成的临时大学.由于南京陷落,武汉告急,临时大学又迁往云南昆明,并于1938年7月1日将长沙临时大学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西南联大办学时间虽然不长,但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在短短九年间(1937-1946)培养了大批顶尖人才,造就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20.
我的面前摆着一本非同凡响的书:《拉贝日记》。一个德国人,用日记的形式,详细而确凿地记录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南京所犯下的种种滔天罪行。60年后,在日本右翼势力仍然极力否认自己罪行的时候,这本日记公布于天下,为历史和正义作了一次伟大的证明。 从新闻和采访的角度说,这本日记太耐人寻味了。 约翰·拉贝1908年进入中国,从1931年起,担任西门子驻南京办事处经理。1937年日本侵略者攻陷南京时,拉贝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四处奔走呼号,竭力阻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疯狂施暴。他带头建立的“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