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文以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的密教与其他信仰之关系为研究中心,对吐蕃时期敦煌的佛教信仰、密教与佛教内部派别之关系、密教与其他宗教信仰之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与分析,以期对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的宗教、信仰认识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
榆林窟第3窟开凿于西夏时代,窟内画显密经变画和曼荼罗12幅。其中南壁西侧画恶趣清净曼荼罗,上方绘制五守护佛母曼荼罗。五守护佛母曼荼罗在藏传密教中属所作怛特罗的信仰范畴,又称之为五护曼荼罗、五守护曼荼罗等,是大随求等五篇陀罗尼佛格化后组合到一起的一组尊像,广泛流行在我国的西藏地区和尼泊尔。五守护佛母曼荼罗的相关经典成立在公元1100年前后,见于印度后期密教大师无畏生护(Abhay karagupta)著《金刚鬘》(Vajravali)和《究竟瑜伽鬘》(Nispannayogavali),它的发现和解读,对研究敦煌石窟西夏密教图像的源流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龙王是佛教护法神,敦煌保留不少密教龙王文献,大致可分为经文、咒语、仪轨、图像四个类型。其密教龙王信仰受中印文化共同影响,龙王体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五方龙王、六方龙王及七方龙王,其形象还保留多头多臂的特点。龙王为诸方位护法神,其职能转变为驱邪灭鬼、祛病消灾、兴云降雨等。  相似文献   

4.
佛教兴起数百年之后,才在公元一二世纪产生 了西方净土信仰。但在印度、中亚,我们几乎没有发现有关西方净土信仰的文献资料和实物 资料。在中国,西方净土经典早在二世纪时就有汉译本,而明确的西方净土信仰开始于4世 纪,从5世纪起普遍流行于僧俗间,西方净土信仰成为中国佛教的主要特色之一。敦煌的西方净土图像晚于中原,但在唐宋时期却成为绘制最多的一种图像,敦煌有关西方净 土的文献资料和图像资料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净土信仰的具体形态。本文比较全 面地介绍了敦煌西方净土信仰的基本资料和研究史。  相似文献   

5.
基于近期对敦煌石窟的考察,对榆林窟第25、20窟,莫高窟第14窟,以及新发现有曼荼罗图像的榆林窟第35、38窟,莫高窟第170、234窟及瓜州东千佛洞第7窟的八大菩萨曼荼罗进行了图像学的解说.认为敦煌石窟的八大菩萨,在图像表现上与印度密教美术有着强烈的一致性,同时指出,不空系密教美术曾给予敦煌石窟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惠民 《家教指南》2011,(1):16-20,128,129
在密教观音造像中,常常可以看到一组对称出现的"甘露施饿鬼"、"七宝施贫儿"图像,主要出现在千手千眼观音像和十一面观音像中,这组图像在密教经典中并无明确记载。本文考察了图像的经典依据,认为是受到《千手千眼观音经》、《十一面观音经》、《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等密教经典的多重影响,而非来自某一特定密教经典。  相似文献   

7.
敦煌石窟中的摩利支天曼荼罗及其造像共有三例,即榆林窟第3窟北壁东侧、东千佛洞第5窟、莫高窟第3窟主尊造像。这些壁画或塑像是根据宋代天息灾译《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绘制的,与公元9-10世纪印度后期密教的图像及其仪轨在印度的流行有着深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宋代天息灾等印度高僧在中原弘传密教翻译密典,不但给予中原的宋代密教以直接的影响,而且还对西夏时代的敦煌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从大乘佛教孕育出来的密教,在造型艺术上深受显教造型艺术的影响,有些密教系统的图像可以从显教系统的图像中找到渊源.  相似文献   

9.
西方佛学专家安东尼·托拉巴(AnthonyTribe)的力作"文殊:来历、角色与意义"一文刊登在2004年《西方佛学评论》第一期和第二期,本文选译自文章的第三部分。作者从寺庙的修建、佛经的翻译、文殊与密教的结合等方面阐述了印度密教祖师不空对于提升中国五台山文殊信仰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有唐一代,密教一宗,异常兴盛,写经造像,不一而足。其中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为理论依据的尊胜陀罗尼信仰,在帝王及密教高僧的合力推动下朝野敬信,且因之形成了与民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建尊胜陀罗尼经幢的民俗,风靡一时。本文试从《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传译与流播,及建尊胜陀罗尼经幢对社会生活的影响等方面,进一步说明密宗是中唐神秘文化发展的一个促动因素。  相似文献   

11.
作为宋代“尚意”书风的两位杰出代表,苏轼与米芾在书法创作理念上追求自然天成、任性而为,书法目标理念追求不薄古人、大胆创新。他们的书学思想有重要的趋同性的同时,又有各自独立的书法识见:苏尊唐、米贬唐;苏重学问、米重技法;苏视书为娱事,米视书为正途。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新疆教育学院双语资料中心的情况做了描述,发现传统信息服务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发展,单一的双语资料信息不能满足读者的多种需要等问题,而数字化信息建设是避免资源浪费的有效手段,新疆双语教学的快速发展也迫切需要建立数字化"双语资料中心".笔者提出建立数字化双语资料中心的可行性及如何对数字化双语资料的收集、存储、管理和再利...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文化保守主义代表人物中,学衡派、梁启超和张君劢、梁漱溟、杜亚泉的关系相对松散,但也互相支持。吴宓、梁漱溟、章士钊、梁启超、杜亚泉等人都有各独立的交往圈,这些圈子通过学校、报刊、社团等途径聚集起来。吴宓、梁漱溟、梁启超等人与上、下代文化保守主义者之间有承上启下的关系。桐城派、江西诗派的人物给予章士钊、吴宓等人以支持。还有一批“宿儒”和“国学深湛”之士以及一批异国“同道”,也以各种方式令文化保守主义者感到“其道不孤”。这些人士各自的初衷和思考角度虽然不尽相同,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对“五四”文化保守主义者的理论、舆论和情感、物资声援作用,是文化保守主义者的直接生存空间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因素进行了归纳,对当前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几个理论及人们思想上产生和存在的错误认识进行了分析,并对这些错误认识影响民族关系所产生的危害进行了剖析.提出正确认识和把握民族平等、民族问题等,有助于促进实现新疆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5.
高中新课程改革样本学校课程改革已经有了实质性的举措,但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犹豫和怀疑,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困难。文章就新疆高中课改实验的五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新疆维吾尔文化促进会(简称维文会)是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成立的群众性文化组织,它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对新疆民族教育及文化艺术的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它展开了许多有益于民族进步、民族发展和民族团结的工作,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7.
《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2期刊发了拙文《水川依夫生平三事考》,该文纠正了国内关于1940年3月五原大捷中,"击毙日本皇族、陆军中将水川伊夫"的史误,引起了学界的重视。但也有些人,出于单纯的民族感情和义愤,或狭隘意识,不愿承认这一历史事实。认为作者使用的日文考证资料是日本右翼势力的伪资料,不可信。故在此对《水川依夫生平三事考》一文使用的资料进行说明检讨,以澄清事实。  相似文献   

18.
顾炎武《音学五书·音论》卷中有“吕之代嬴,黄之易”一语。江永《四声切韵表·凡例》中亦有此语,写作“吕之代嬴,黄之易”。张斌、许威汉二位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语言学资料汇纂·音韵学分册》一书中引用顾、江二君语,写作“吕之代嬴,黄之易羊”,其中“羊”字有误,应为“芈”字。  相似文献   

19.
日常器用物品是中国传统物质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器用类词语进行词汇学考察有利于了解中国器用的传承流变。周密笔记中,器用类名物词语众多,本文以《汉语大词典》为参照,选取周密笔记中的部分日用器物类名物词进行考察说明。  相似文献   

20.
李心传所撰《建炎以来朝野杂记》是宋代著名笔记小说,涉及制度、人物、财赋诸多方面,为研究宋史之重要史书。编写精良,但亦存瑕疵。其于记载同签书枢密院条,存在失误。结合宋代史书,尝为订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