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艺欣赏是由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欣赏需求的欣赏主体与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的欣赏客体之间相互适应相互联系而造成的对艺术美的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文艺欣赏作为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它是由欣赏者通过对文艺作品物质媒介的了解以把握艺术形象或意境,并对艺术形象或意境进行感受、体验、想象和理解,以不断从中感受美、体验美、享受美的过程。审美,唯有审美,才使文艺欣赏与一般的认识活动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2.
书法是一种高雅的艺术,一种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艺瑰宝。中学书法教学以传授书法基本理论、培养训练学生基本技能为主要任务,同时书法教学又是艺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蕴涵着美育因素。中学书法教学过程应有意识地挖掘美育因素,渗透审美教育,提高学生感知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幼儿美术包括幼儿的造型艺术活动和美术欣赏活动。造型艺术活动注重幼儿的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 ,美术欣赏活动则注重幼儿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体验 ,两方面相辅相成 ,最终促进幼儿美术的发展 ,提高其审美能力。一、美术欣赏的概念(一)含义 :美术欣赏是以美术作品为对象的特殊的审美经验活动 ,是一种由客观对象的审美属性引起的 ,包括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等心理功能在审美对象刺激下交织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状态。(二)影响美术欣赏的因素 :1.欣赏者的主观因素 :生活经验、文化素质、审美趣味。2.审美对象的客观因素 :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 ,…  相似文献   

4.
<正> 文学欣赏,是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感受、体验、理解和评价,因而它是一种审美的活动,也是人的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心理活动。在欣赏过程中,欣赏者动员和投入了他的整个审美机制即心理因素,如感觉、情感、想象、理智等等。在这诸多心理因素之中,对欣赏活动有着关键意义的应该算是主体的想象机制了,欣赏主体的其他审美机制只有经过想象的诱发和整合,才能将作品由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又由对形象的体验而获得审美感受。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里所说的表象,是指人们头脑中产生的、过去感知过而当时不在眼前的事物的  相似文献   

5.
怎样欣赏文艺作品,应抓住以下四个要点:一是文艺创作的个体差异、二是文学和影视的关系、三是文艺欣赏和阅读的关系、四是文艺创新发展和创作欣赏的四个追求。通过阅读可以提高知识储备,通过欣赏可以提高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6.
欣赏文艺作品是毛泽东精神生活的重要方面,毛泽东的文艺欣赏心理体现了他独特的精神个性。在欣赏动机方面,他结合革命斗争实践欣赏作品,既重视文艺的社会功利价值又重视文艺的审美娱乐价值。在欣赏兴趣方面,总的看,他喜欢具有革命性、斗争性、批判性、人民性的作品,既喜欢写实性强的人。喜欢神奇浪漫的;对艺术风格,他喜欢豪放又不废婉约。在欣赏态度方面,他既用史家眼光又用艺术眼光看作品,感情投入,见解富于创造性。  相似文献   

7.
艺术创造与大众接受之间本然地具有相互生成和相互推动的关系。文艺的普及和提高问题,从学理上说,是从这一关系中生发出来的。人民大众对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的接受活动,是一种范围广泛、意义深远的审美交流活动,因而,文艺的普及和提高与网络文学公共空间的形构之间具有重要的现实性关系。尽管中国的网络文学,无论是当今还是将来,其作品类型都不限于和不会限于现实主义创作,然而,文艺的普及和提高问题的妥善解决,对网络文学公共空间的形构来说同样是至关紧要的。  相似文献   

8.
想象作为一种审美心理要素,存在于文学活动的全过程。本文尝试着把想象放在文艺创造和文艺欣赏的活动中,探析想象作为文学和社会中介的可能性、结构及建构功能。  相似文献   

9.
康有为、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改革家。人们在评论他们的文艺和美学思想时,多着重其重视文艺(如小说、书法)为改良主义政治服务这一社会作用方面。其实,康、梁探讨艺术问题,也已经深入到艺术心理学领域,对审美心理方面的审美趣味、审美情感和审美移情等问题,发表了许多很好的见解。他们在致力于政治改良的同时,又能注意到艺术创作和欣赏的特殊心理规律,是难能可贵的,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传统的艺术心理学理论。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  相似文献   

10.
儿童美术欣赏是儿童审美活动的一种,是儿童通过对大自然、美术作品、生活环境的感受、想像、体验、理解和判断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心理活动,也是丰富美感经验,培养审美情感和审美判断能力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文艺鉴赏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它同文艺创作,文艺批评有着密切的关系,文艺鉴赏具有审美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文艺鉴赏的作用主要是实现文艺的社会功能,既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育作用,此外还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周扬为了革命而参加了中国"左联",主张文艺的功能是一种宣传.其文艺功能观的理论来源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再现生活、说明生活、判断生活的文艺思想.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他把文艺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视为革命文艺的根本方向,认为文艺应当起到宣传、鼓动、教育群众的作用.周扬后期,特别是新时期,开始重视文艺的批判功能,并从文艺的审美特征出发,强调文艺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文艺应当强化其文化娱乐、审美欣赏的功能,优秀的文艺作品应当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文学评论中审美的感受力,是从事文艺评论的一个重要条件。人类文学艺术的长廊中,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批评学派,但不管那一种批评学派,都离不开审美的感受和判断。因为文学是美的领域,而文学评论则是建筑在美的领域里的思维。它的本质是一种审美的判断,是以欣赏为基础的一种审美活动,所以,它除了阐发文艺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启迪读者对生活的认识外,更重要的是评论者必须进入作品的内在世界,通过对美文学的细致具体的感受和把握,把读者在欣赏作品时产生的分散的、直观的美  相似文献   

14.
王娇 《考试周刊》2012,(78):188-188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育应当以审美、表现美为主要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它以一定的美术作品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对画面的欣赏,实现对美术的美的感受和鉴赏。”由此可以看出,教会学生欣赏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可是实际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种“重绘画.轻欣赏”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教师缺乏对欣赏课的正确认识.认为欣赏就是看看,不重要,从而忽略对学生进行欣赏的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宗炳的“畅神”说一改儒家教化补世的文艺功用论,代之以纯粹的审美功用论,对古代美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还为文艺欣赏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论,从欣赏主体的角度来说就是在感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联想达到共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许桂芹 《考试周刊》2012,(68):184-185
“教学的艺术不只在于传授本领.更多的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美术欣赏教育是一门以一定的美术作品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的课程。教师只有选择合适的美术欣赏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才能做好审美教育的“导游者”,唤起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增强审美效果,在审美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性情的陶冶。  相似文献   

17.
杨舒 《华章》2012,(11)
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照.通过这种对音乐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相似文献   

18.
中外文学史上自古存在着两类审美趣味较为相对的文艺作品。高雅文艺之雅与通俗文艺之俗的审美趣味本身就是相对的,但并非不可调和。雅与俗可以相互融合、相互渗透,雅俗共赏被认为是文艺作品的理想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9.
文艺消费从前现代到现代的剧变与文化的转型密切相关.史前时代的文艺消费与公共生活密不可分,遵循着共享规范和均等规范.古代社会金字塔式的社会权力结构使得等级消费被视为合理的消费格局,文艺消费具有鲜明的功利色质.现代性文化使古代静观、膜拜的教化式、信仰化的文艺欣赏为具有浓厚商品化、世俗化色彩的现代文艺消费所取代.在现代文艺消费中,一方面是对感性世界和感官欲望的热中,一方面则是对审美超越和艺术独立的向往和推崇,二者并行不悖,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20.
在音乐课程中,音乐欣赏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是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学生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对音乐的聆听,从而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