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要给眼、耳、口、鼻、舌等五大感觉器官排一个座次,坐第一把交椅的非眼睛莫属。这么说是有道理的,咱们来给眼睛摆一摆功,可以列举出许多具有雄辩力的依据:眼睛享有“心灵的窗户”的誉称,人从外界获得信息的90%来自双眼,是五官中第一“信息大户”;人的工作、学习、生活样样离不开眼睛,眼睛对人如生命一般重要等等。不过,说来说去,总离不开一个“看”字。仿佛眼睛除了视觉功能以外,就没有什么别的能耐了。如果你在4年前这样认为,你或许没错,可日历翻到今天就当别论了。发现“司辰视觉”不知你是否发过这样的奇想:人的两只眼睛圆圆的,有点…  相似文献   

2.
眼睛的颜色     
许多人喜欢根据某人眼睛的颜色来判定他的性格和一些固有的品质。其实,一个人眼睛的颜色与其遗传基因有关。眼球是眼睛最主要的部分,它还包括角膜、晶状体、虹膜等重要的结构。眼球的最外层是角膜,它的后面是由血管、有色细胞组成的血管膜。紧贴在眼球晶状体外面的是虹膜,就是它决定了一个人眼睛的颜色。它的一个深层面里有许多特殊的细胞——含黑色素在内的色素细胞,这一点我们可以透过角膜看到。所有的人一出生就有一对淡色的眼珠。但是,当眼睛里出现黑色素酶时(一般在儿童2~3岁),人眼睛的颜色就开始形成,之后便固定下来,终生不变。细胞…  相似文献   

3.
眼神也泄密     
人的眼球就像一面小小的球面镜,能够把照在眼睛里的光线反射回去。当我们近距离地凝视一个人的眼睛时,不仅能从里面看到你自己的图像,还  相似文献   

4.
《世界发明》2005,(10):84-84
显示器对于每一个使用电脑的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眼镜度数后面再加一位数的话.那么就赶快换一台高品质的液晶显示器吧。除了更节省桌面空间外,它确实有助于减轻我们眼睛的压力。  相似文献   

5.
你知道吗?     
《百科知识》2012,(9):23
人一生中眼睛的大小改变吗?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个人的眼睛大小,实际上是指眼裂的大小,就是上、下眼睑之间形成的裂隙。眼裂随着面部长大在相应增大,到一定年龄眼裂的变化会相对静止。人的眼球大小在6~8岁之后就基本不发生变化了,大  相似文献   

6.
<正>在寒冷的季节,人们在迎风行走时会发现,耳朵、鼻子在寒风中感觉冷,但眼睛却不感觉冷,只是不少人会出现迎风流泪的症状。眼睛为什么不怕冷呢?人的眼睛是由眼球、眼结膜和眼睑皮肤组成的,眼球的角膜、巩膜和体内器官的表面一样,根本没有冷热感受器,而结膜和眼睑皮肤上的冷点和热点也很少,所以,当外界温度变化时,没有什么感受器向大脑报告,眼睛对冷热变化的感受就极为迟钝。当然,眼睛之所以不怕冷,还因为眼睑不断开合、眼球不断转动能产生丰富的热量,即使数九寒天,眼球表面的温度也都在10℃以上。眼睛既然不怕冷,那为什么冷风拂面会使人流泪呢?这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眼睛除了能識别物体的大小形狀以外,还能分辨各种颜色。这种分辨颜色的感觉机能就叫做色觉。对人的眼睛來說,宇宙的一切颜色,都可以歸納为紅、綠、蓝三种基本颜色;反过來,把这三种颜色按着不同的比例配合起來,就可以得出其他的各种颜色。这是因为人的眼睛的视網膜有三种感光原質,可以單独感觉紅色、綠色和蓝色,而其他的颜色可以由这三种原質相互联合而感觉出  相似文献   

8.
有的人总是很累,不想工作,看到办公桌和电脑就心烦,浑身无力、思想涣散、头痛、眼睛疲劳;  相似文献   

9.
问读者     
正2016年第6期跳跳鱼读者问:如果一项技术能使一个人变得完全透明,那么这个人能不能看见东西?为什么?我认为应该看不到东西。如果一个人变得完全透明,那他的眼睛的所有结构也会变透明,光线照射时会直接穿过身体,不会反射,眼睛无法接收到信息,更不可能将信息传到大脑,所以这个完全透明的人不可能看得见东西。大科技读者李宇  相似文献   

10.
临床心理学家苏赞&;#183;克拉默说,有七种人体语言符号你应该识别.   眼睛能够暴露一个人心中最大的秘密.不管他的嘴住说什么,他的眼睛都会告诉你他正在想什么.如果瞳孔扩大,眼睛大睁,那就表明他听到了什么令他高兴的事情,抑或你说的话使他感觉良好;如果瞳孔缩小,那就表明情况正好相反,即他听到了什么他不喜欢的事情.如果他的眼睛眯缝起来,那就表明你大概是说了什么他不相信的话,于是他有理由不相信你或不相信你说的话.当一个人说假话时,他总是不敢正眼视人,以掩饰内心的虚假.   ……  相似文献   

11.
王金水 《今日科苑》2011,(21):144-148
<正> 人是要老的,而且先从眼睛老起,所以中老年人的眼睛保健,就显得非常重要。事实上,许多疾病与老化有十分密切相关,而且许多眼疾可以运早期发现、治疗,而得以避免与减轻。一般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眼睛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四种:1、白内障白内障是目前影响老年人视力最常见的眼病。在人的眼球内,正对黑眼珠的中央,有一个透明的凸透镜一样的物体,叫作晶  相似文献   

12.
人们经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动物身上这个如此精巧的装置是怎么形成的呢?各显神通的眼睛眼睛是人的五官中最复杂、最敏感的器官。不过,人虽贵为万物之灵,他的眼睛其实在自然  相似文献   

13.
陈志林 《百科知识》2012,(12):35-36
正俗话常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不仅是几百几千年来的经验之谈,而且很多人更把自己亲眼看见的奉为真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听到人们这样说:我亲眼看见的绝对不会有错。那么,眼睛看见的,就一定是事实吗?事实上,绝对的客观是不存在的,每个人在看待事物时都难免带有主观性,即认知上的"盲点",因而即使是我们亲眼  相似文献   

14.
各显神通的眼睛 眼睛是人的五官中最复杂、最敏感的器官.不过,人虽贵为万物之灵,他的眼睛其实在自然界算不上是最敏锐和最灵巧的.我们不妨先来看看其它一些动物的眼睛.  相似文献   

15.
自然界中,"形"本来是完整的存在着,却往往被我们不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割裂了。为了画出一个形体,我们需要方法,我们学会了看比例、看轮廓、看面和线,以及它们的关系,眯起眼睛来看调子,也在找形。方的、圆的、几何形的,画多了,尽管我们就能够画象,但我们常常是把一个形割成线、面、、平面的几何形,这样,当我们要概括、要省略、要提高的时候,往往就觉得困难了。有的人在变形,但因为还没有看到形,所以先是变得不一样,并没有变得更美,更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冬雪 《百科知识》2009,(7):18-20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在什么时候进化出了眼睛以及为什么只有两只眼睛,而且只在脸部等,一直让人困惑不已。从达尔文等人创建进化论以来,人们归纳了达尔文所未能解答的10个问题,其中之一便是眼睛的进化。  相似文献   

17.
彩色音乐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用耳朵听的,哪有用眼睛看的呢?然而,奇就奇在世界上真的出现了用眼睛看的音乐。据国外传媒报道,前不久,美国音乐家迈克逊研究出一种称为“眼机”的高保真视觉设备。这种设备的外形与炼钢工人戴的保护眼镜差不多。欣赏音乐时戴上眼机就可以看到彩色的光。这些光是由音乐电信号转变成的光信号。这些光信号作用于人的大脑,刺激了主管色彩的器官,使人感党到就像身临音乐厅一样。  相似文献   

18.
睫毛和人身体上的其他毛发一样,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为保护人体健康成长而保留下来的.睫毛生长在上下眼睑的边缘,是眼睛的第一道防线,只要任何东西接近眼睛,首先碰到的就是睫毛.当睫毛被碰到,眼睛就会做出闭眼的动作,这样就可以防止空气中的灰尘等异物进入眼内,从而保护眼睛.睫毛以特殊的弧形向外弯曲,能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损害,而且不妨碍视线.闭眼时睫毛可以上下交连而不会刺向眼球.睫毛在毛发中的寿命最短,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因此睫毛永远不会长得像头发和胡须那么长,也就不会出现睫毛过长妨碍视觉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人为什么要长两只眼睛?人和动物都长着两只眼睛,这是因为用两只眼睛观察到的世界是立体的,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和精细。成年人的双眼大约相隔6.5厘米,观察物体(如一本竖立着的书)时,两只眼睛从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注视着物体,左眼看到书的封底,右眼看到封面。这本书的封面和封底同时在视网膜上成像,左右两面的印象合起来人就得到对这本书的立体感觉了。引起这种立体感觉的效应叫做“视觉位移”。用两只眼睛同时观察一个物体时物体上每一点对两只眼睛都有一个张角。物体离双眼越近,其上每一点对双眼的张角越大,视差位移也越大。正是这种视差位…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文化》2009,(6):17-17
一项新研究发现,要记住一个人的长相,大脑获取的最重要信息来自对方的眼睛,其次是嘴巴和鼻子,而不是一开始就观察或“测量”一个人的整个面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