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克荣 《文教资料》2010,(31):104-105
皖北乡村治理中存在乡镇财政危机严重、“两委”矛盾激化和农村精英外流增加了乡村治理的压力等问题。使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与安徽全省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本文提出了各方利益主体协同治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皖北地区农村的"空心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这对皖北地区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了严重制约,而对这一问题进行治理,已经成为摆在相关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便以农村"空心化"的概述为研究基点,分析农村"空心化"的主要特点,论述农村"空心化"的现状与影响,并从二元体制、资源环境、经济文化、政策管理四个方面,分析皖北农村"空心化"的形成原因,最后提出治理该问题的三方面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推进乡村治理的有序发展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的现代化进程。然而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农村干群缺乏互信,问题突出,极大地影响了乡村治理的有序发展。文章以乡村治理为视角,以乡村治理主体——农村干群为着眼点,剖析干群缺乏互信的深层次原因,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干群互信关系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之一,可弥补农村数字化短板和乡村集聚经济不足的缺陷,改善农村产业发展条件。数字乡村建设通过促进数字技术和数字经济下乡、城乡融合发展、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农村治理水平等机制实现乡村的数字化转型。从实践角度看,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着数据安全、农民数字化素养、协同治理和数字化带来潜在风险等问题和挑战。为此,数字乡村建设应从着力补齐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短板、加强对农民数字素养的培训、聚焦农村产业兴旺进行投资建设和注重发挥数字经济的普惠性促进农民参与市场分工体系等方面展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皖北乡村景观要素构成与提升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皖北农村景观要素的构成及提升路径进行研究,以提升其景观品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方法:在对皖北乡村整体把握和认知的基础上,采用典型取样法,对典型村落进行实地调研,选取不同地理环境下的村落作为样本,对蒙城县李黄庄、刘圩村,萧县王典村等1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皖北乡村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图解分析对调研村落的景观空间格局、景观要素构成进行研究。总结提炼基于皖北地域特征的乡村景观构成要素和乡村景观格局特征。结果:皖北乡村景观总体呈现出以农田为基底,村落为核心,道路、水系为廊道的景观格局,景观异质性较低、风貌特色较差、景观品质不高。应从水系、农田、林地、建筑、道路等乡村景观构成要素加以提升。综合考虑皖北地区现状特征及各类要素特点,可采取策略进一步提升皖北乡村景观品质。结论:从自然、农田和聚落三个层面提出皖北地区乡村景观提升路径,为皖北及其类似地区乡村规划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的城乡差距仍然很大,农村发展也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特点,乡村社会的治理方面也存在着治理能力弱化,组织凝聚力不强等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作为乡村文明的守护者,在完善农村社会的治理以及推动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新乡贤"参与农村治理存在的农村人口大量外流、"新乡贤"培育制度缺失以及对"新乡贤"缺乏认同感等困境来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此重塑农村的乡贤文化,改善乡村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状况,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皖北地区农村住宅,早期大多数都是坐北朝南单层三间瓦房,加上东侧两间偏房,南侧大门口做上一个带门楼的倒座房,合围成一个大院,这就是典型的皖北地区农村住宅了。搞好皖北地区农村村庄住宅规划,提高皖北地区农村住宅水平,整合皖北地区农村土地资源,更好的实现皖北地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中给出了目前农村建设过程中比较受欢迎的房屋建筑的模型图和建筑设计图,通过对这种户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组团联排住宅较为适用于皖北地区的实际使用情况,适于推广建造。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技术的加速创新与应用,乡村数字经济的新业态不断涌现,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乡村振兴建设应将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生产、大众生活及政务治理等多领域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数字经济赋能实现乡村绿色跨越式发展、均衡共享式发展、开放包容式发展。针对数字经济在赋能乡村振兴中遇到的如数字经济在农村环境下认同感缺失、数字化治理机制不健全及基层治理制度脱节等问题,提出采取依托数字化工作平台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建设现代化农村数字化治理体系、强化制度建设、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乡村基本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等七项举措,以更好地让数字技术为乡村振兴赋能,稳步推进数字信息技术与乡村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芳妹 《考试周刊》2014,(62):191-191
乡村治理的目的是维持乡村秩序,促进乡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自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标志着我国乡村治理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这必然导致乡村治理方式的变革。虽然当前我国乡村治理仍然存在许多困境,但加强乡村治理已刻不容缓。只有加强乡村治理,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才能真正造福于民,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皖北新型农村社区环境景观建设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基于皖北地区不同区域位置与乡村聚落特征为划分标准,皖北地区目前形成了资源开采塌陷型 、沿淮河水系型 、城际干道型 、多元文化型四种类型农村社区环境景观风貌.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皖北农村社区进行环境景观的深入调研与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了不同类型皖北农村社区环境景观现状特征 、建设经验及不足,提出依托水系优势发展养殖业 、旅游业,选址结合交通 、基础设施,考虑经济作物的应用,完善垃圾 、污水处理机制,加强乡土文化景观的保护等建设思路,旨在为后期皖北及其他类似地区新型农村社区环境景观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乡村治理正处于"解构—重建"的多重挑战与结构性矛盾之中,客观上要求政府与社会构建"多元共治"新范式。文章基于组织行为学、建构主义理论和经济社会学的综合性理论视角,探析农民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带来的影响,发现新时代乡村治理正经历一系列结构性变化:民主政治——由认识关联走向利益趋同;经济发展——由小农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文化认同——乡土文化日渐解体,"乡风文明"正在重塑;治理格局——治理主体多元化与差序化共存。农民合作社与乡村自身不仅在治理特征、治理手段和治理目标上具有高度契合性,而且农村合作社在盘活生产要素——推动农业产业化、盘活参与动力——重建乡村治理权威、盘活治理资源——重构多元共治模式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为乡村治理增添了新的活力。针对"多元共治"模式的现实约束,通过以人为本——夯实治理基础,主体建设——提高治理能力,赋权组织——寻求法律制度支撑,外部资源——拓展发展空间等策略,建构合作社参与乡村治理形成有效的"多元共治"格局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下"治理有效"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2.
网络空间人的主体性的消解与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已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在帮助人类扩展自身主体性的同时,也给人的主体性发挥带来了负面影响。网络信息时代,建构与提升人的主体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加强网络主体意识教育,强化网络主体自我修养,加强现实生活与虚拟世界的整合及人与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沟通。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乡村治理的社会情绪基础:概念、类型及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治理是通过解决乡村面临的问题,实现乡村的稳定和发展的动态活动过程。乡村治理有一定的社会情绪基础和背景。要全面深入分析和理解当下乡村治理的现实,就不得不深入分析其内隐的社会情绪。村庄是乡村治理的对象和基本单元,村庄主要社会群体的社会情绪即是乡村治理的社会情绪基础。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村庄会表现出不尽相同的社会情绪。异向社会情绪在中国乡村的蔓延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实行后,村治精英和村民都获得了法律赋予的治理村庄的政治资源,成为决定农村治理成败的重要因素。村治精英是村民选举产生的带头人,主导村庄发展的方向,村民是实施村庄治理的决定力量,在实现村庄治理目标中发挥主体作用。本文通过对村庄治理的动态研究,从精英权威和民主参与关系的视角,探索精英主导与村民参与有机结合的村治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在推动乡村内外资源整合、促进乡村内部利益协调、推进乡村社会多元治理制度生成和引导乡风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乡村振兴进程的加速,新乡贤及在其基础上诞生的新乡贤组织在乡村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化解新乡贤在参与乡村治理中存在的人才短缺、合法性存疑、与政府组织合作不畅及受传统认知制约影响治理效果等困境,成为其参与乡村治理的题中之义。因此,需通过政策引领、身份支撑、平台构建及转变认知等路径,化解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提升治理效能,实现乡村善治。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用社对我国农村、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增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其进行了多次的改革,使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与经营状况有所改观,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法人治理结构仍不完善,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在剖析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对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及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意义重大。针对当前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所面临的法律困境,应从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法律体系、明确界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及规范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三方面加以破解。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协会的建立与发展成为暂时带领农村改革的主体,承担了农村政权的主要任务。此时,安徽省肥西县依托于党中央的政策与法律,也开始了初期的农民协会的建立与发展,为当地乡村经济的恢复、人才培养、社会风气的塑造提供了领导基础。新时代以来,百强县肥西县为推动乡村地区的振兴发展,从历史中的农民协会寻找时代价值,并继承了农民协会的内在精神,为肥西县平安乡村的建设,提供了价值导向,走向了乡村发展的善治之路,且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路径抉择。  相似文献   

19.
国家考试与政府治理、经济增长的关系最为密切。国家考试作为一种政府治理和资源配置方式,在客观上影响了公共资源的配置、经济增长。基于数据分析本文认为,高考规模过大、升学率过高,可能不利于经济增长。此外,充分发挥国家考试的导向、评价、选拔、激励、预测等作用,还有助于解决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所收录的“主题”为“乡村治理”的833篇文献进行分析,研究显示,我国乡村治理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村民自治、三治融合和政策变迁。乡村治理研究的演进趋势表现为乡村治理主体的演变、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变、乡村治理内容的扩展。基于此,应夯实乡村治理理论基础,增强学界与实务界的合作,推动乡村治理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