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吴敬梓是我国十八世纪一位杰出的古典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讽刺文学巨著。因为它高度的讽刺艺术这一特色,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讲到清代讽刺小说时,肯定它是“秉持公心,指谪时弊”、“其文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好作品。并且说,从有了《儒林外史》,中国的小说“乃有足称讽刺之书”;又说,以后也少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作为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吴敬梓采用高度写实的创作方法,以现实中的人为小说的原型,讽刺笔触深入到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首…  相似文献   

2.
《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为我国古代小说中第一部“讽刺之作”,“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感而能谐,婉而多讽”(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教版第五册((范进中举》节选了其中一个精彩章节中的一部分。对于“士林”中的代表人物范进,各类辅导资料给他贴上“伪”“丑”的标签  相似文献   

3.
《儒林外史》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著作,鲁迅先生指出“秉持公心,指植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历来的评论者能持“公心”者甚少,尤其是在小人物的评价上有失公允。对胡屠户这位普通小人物的性格:前倨后恭、投机善变却又口直心快、不做作、不掩饰、无诚府、讲实际等作一分析,探明其性格生成的必然原因,揭示出吴敬梓在塑造胡屠户时,仍然采用公正指植的风格。  相似文献   

4.
一一本正经的教训,即使最尖锐,往往不及讽刺有力量。——莫里哀《<达尔杜弗>的序言》说到讽刺,自然记起《儒林外史》,因鲁迅先生曾高度评价它:“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并在篇末不无惋惜地写道:“是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可以告慰鲁迅先生的是,他去世刚好十年,一部可以称得上“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便付梓问世了。这就是被西方学者誉  相似文献   

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有极高的成就,鲁迅先生认为在它产生之前,我国小说之中还没有一部足称讽刺之书,在它出现之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中国小说史略》),所以讽刺之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谓之绝唱(《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对它做了极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儒林外史》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讽刺小说,它把我国古代的讽刺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度。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所说的那样:"其文又感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而小说中精彩的细节描写是讽刺手法运用上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是部什么性质的小说?曾引起了一场关于创作方法的争论。李汉秋于1984年4月24日在《光明日报》上刊文,指出“讽刺说”未能道出《儒林外史》的深蕴,吴敬梓的创作精神和创作原则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有许多相似之处。把《儒林外史》归结为具有鲜明批判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8.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文学中一部最杰出的讽刺小说。这部小说一问世,就以它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受到社会的重视,得到人们的好评。五十六年前,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谈到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时说:“在中国历来作讽刺小说者,再没有比他更好的了。”这是对于《儒林外史》的最为恰当的评价。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后来又自号秦淮寓客,晚年称文木老人。生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死在  相似文献   

9.
<儒林外史>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著作,鲁迅先生指出"秉持公心,指擿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历来的评论者能持"公心"者甚少,尤其是在小人物的评价上有失公允.对胡屠户这位普通小人物的性格前倨后恭、投机善变却又口直心快、不做作、不掩饰、无诚府、讲实际等作一分析,探明其性格生成的必然原因,揭示出吴敬梓在塑造胡屠户时,仍然采用公正指擿的风格.  相似文献   

10.
余凤云 《广西教育》2014,(36):54-54
正《范进中举》节选自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第三回,是该书较为精彩的篇章,一直是初中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鲁迅先生评价《儒林外史》"乃秉持公心,指谪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语文版八年级上册教师用书秉承鲁迅的这一传统说法,如此解读文本:课文通过范进这个人物,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腐蚀人的心灵的害人本质,讽刺了痴迷科举入仕的封建知识分子的丑态。这些说法,当然是正确的。但问题是,我们是否要年复一年地如此教书,当教师用书的传声筒?  相似文献   

11.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其讽刺艺术的成就,达到了时代的最高峰。鲁迅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他又说:“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谓之绝响。”这一评论是十分精当的。它指出了这部著名作品的思想艺术的主要特点,指出它在中国小说史的发展中的特殊的地位,以及它给社会一种特殊的影响。从而,鲁迅就给我们指引了一条研究《儒林外史》的正确的方向。建  相似文献   

12.
反动的唯心主义的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反映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官方哲学。它统治中国数百年,流毒甚广。《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亲见并身受程朱理学之害,熔铸“自所闻见”,“秉持公心,指(?)时弊”,用他泼辣幽默的笔,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没落封建社会黑暗势力的丑恶鬼脸,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中第一部“足称讽刺之书”。全书“机锋所向,尤在士林”,穷形尽相地描写了数十名形形色色的封建知识分子形象、对反动的程朱理学做了深刻有力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儒林外史》被鲁迅称作是中国讽刺小说的杰出作品。但是,鲁迅所说的讽刺与现代美学意义上的讽刺是有区别的,把《儒林外史》看成是幽默小说更具合理性。《儒林外史》的幽默是悲伤、冷峻、绝望、荒诞的幽默,和美国文学流派中的“黑色幽默”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作者对残酷现实的一种过激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学史上,《儒林外史》以其讽刺艺术的卓绝成就而独树一帜,它以“感而能谐,婉而多讽”①著称。鲁迅先生对它评价很高,认为只有它的问世,“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②,“在中国历来作调整小说者,再没有比它更好的了。”③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具有高度的鲜明的独创性。同中外文学史上的讽刺名作相比,吴敬梓笔下的调整艺术形象,闪耀着别是一家的异彩。所以,我们必须分析、探讨《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特色,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吴敬梓是一位谙于世态人情、娴于讽刺艺术的大师。 《儒林外史》描绘的大多为日常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5.
马博  古明 《考试周刊》2010,(14):30-31
《儒林外史》是中国的第一部长篇的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其中的讽刺手法运用得炉火纯青,深入人心。书中的讽刺从言语和行为两方面的描写中进行,故此文以这两点为视角进行探讨,研究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的讽刺手法和艺术。  相似文献   

16.
夏芳 《考试周刊》2009,(25):20-21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钱钟书的《围城》都是以“士林”为表现对象的讽刺文学作品,两部长篇小说各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辛辣的讽刺艺术成就屹立于我国讽刺小说的前列。在艺术上,它们有着许多异中见“同”之处。其一。从描写对象上说,两部都写“儒林”或“士林”。其二,从表现方式上说,它们部采取了讽刺的手法,是讽刺文学中的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17.
《儒林外史》杰出的讽刺艺术让鲁迅拍案惊奇,使其受益匪浅。鲁迅不仅继承了《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将之打上个性化的印痕,具有“同而不同”的特色,而且超越了吴敬梓的讽刺成就。  相似文献   

18.
《儒林外史》是我国最杰出的一部古典讽刺小说,它对封建社会黑暗政治的讽刺、尤其对科举制度的讽刺,其艺术成就达到难以企及的高峰。鲁迅先生曾经指出;中国自从有了《儒林外史》,“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讽刺小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以谓之绝响”,这是公允的切合实际的评价。《儒林外史》之所以达到如此高的艺术水准,是因为它倾注了全部精力,集中描写了许多生动的喜剧形象,在这方面,作者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本文试图对《儒林外史》喜剧形象的描写,作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提到古代小说的讽刺艺术,人们很自然地便会联想到《西游记》、《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是的,《西游记》已经显露出讽刺的锋芒;《聊斋志异》中也有不少成功的讽刺作品;而《儒林外史》则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更为成功的讽刺艺术佳品,它无论在思想内容方面,还是在讽刺艺术技巧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鲁迅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这个评价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儒林外史》是“讽刺小说”的说法始于鲁迅先生 ,并得到广泛认同。但这种分类并不科学 ,既不符合吴敬梓的主观创作意图 ,也不符合作品的实际情况。这种说法的提出 ,和鲁迅先生的创作个性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