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苏武牧羊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苏武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牧羊,并对他说:不降,待公羊产乳方  相似文献   

2.
剪纸的由来     
《今日中学生》2010,(1):78-78
西汉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匈奴新的单于继位。汉武帝刘彻为了表示友好,派中郎将苏武带了礼物,率百余人出使匈奴。苏武完成任务正准备返回.匈奴上层突然发生了动荡,他被扣留下来。匈奴单于经过软硬兼施,都没能让苏武背叛朝廷,就决定把他流放到“北海”。  相似文献   

3.
苏武留胡节不辱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委派苏武出使匈奴,以使汉、匈和好。苏武知道匈奴贵族不守信用,但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苏武不顾危难,望险而趋。果然不出所料,苏武被扣留,关进又湿又潮的地窖里,不给吃、不给喝,渴了吞雪块,饿了啃毡皮。匈奴首领单于以封苏武为王的诱降计破灭后,恼羞成怒,将他流放到北海(今苏联贝加尔湖一带)...  相似文献   

4.
疑义相与析     
对“王必欲降武”的理解杜树艺高中语文第三册《苏武》一文,当李陵受命至北海上劝降苏武时,最后苏武义正词严地说;“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这正表示了苏武坚贞不屈,严厉地拒绝了国贼的可耻诱降。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备课中有了争执。《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上,“王”指为单于,我以为在文中是指的李陵。当时李陵已投降匈奴,做了“右校王”,苏武面对无耻的国贼,紧接着李陵“壹听陵言”这句话,发出了愤慨之言,再不承认李陵是汉人,是朋友,而把他称为匈奴所封之“王”了。再从史实上看,在汉时,匈奴称君  相似文献   

5.
自古至今,爱国历来是为人所歌颂的主题,爱国者的事迹在人类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灼目的光彩。今天重读《苏武传(节选)》,苏武那坚韧的节操、动人的形象,常令人感奋不已。在出使匈奴前,苏武被汉朝用为郎将,后又升迁为宫中厩监。官职的提升,为苏武出使匈奴创造了条件。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是为了答谢匈奴单子释放汉使的友好情意。汉使馈送财物给单于,哪知单子误认为汉朝对自己恭敬若此,是出于畏惧匈奴,因而他原有的骄横情绪日益发展,此为苏武被扣匈奴埋下了伏笔。虞常等人谋反事发,虞常等人被匈奴生擒活拿。由  相似文献   

6.
西汉天汉元年 ,汉武帝刘彻派遣苏武以中郎将职衔持节出使匈奴 ,常惠应募作苏武随员同往。当苏武使团完成外事任务返回之际 ,匈奴国内突发政变事件。副使张胜涉嫌参与谋反 ,苏武一行人全部被扣押 ,长达 1 9年之久。后来 ,汉朝与匈奴“和亲”成功后 ,西汉派使臣前往匈奴 ,提出释放苏武等人回国的要求。匈奴王谎称苏武等人已死塞外。这时常惠心生一计 ,偷偷连夜面见汉使 ,嘱告 :“你见匈奴王就说 ,我国天子在林苑射猎 ,射得北面飞来的大雁 ,足上系有帛书 ,其上书有苏武在北海牧羊。这怎么能说不在人世呢 ?”次日 ,使者依计行事 ,匈奴王听此传奇…  相似文献   

7.
郦寅 《语文学习》2024,(2):23-25
<正>师:我们了解完苏武出使的故事后,对他的气节感佩不已。接下来,我们主要聚焦苏武的语言,再来细品他爱国背后的儒家伦理价值观。文中主要写了苏武和哪几个人的对话?生:和张胜、常惠等人、卫律、李陵。师:苏武与不同人对话是否有不同的内涵和不同特色的语言表达?我们先看苏武对张胜怎么说。  相似文献   

8.
苏武牧羊     
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常常发生战争。有一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还亲自把一支旌节交给他。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就恭恭敬敬地接过来。苏武与随从们来到匈奴,完成了外交任务后准备回国。谁知,匈奴王突然翻了脸,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说着抽刀自尽。顿时鲜血直流,幸好被人救下。  相似文献   

9.
成语"铁石心肠"亦做铁肠石心、铁打心肠或心如铁石。如今,人们常将其作为贬义,比喻心肠硬得像铁和石头一样,冷酷无情或无情无义。唐代皮日休的《桃花赋序》中说:"贞姿劲质,刚态毅状,疑其铁肠石心,不解吐婉媚辞。"其实,这是一种明显的误读误解。"心如铁石"的原意本为"心如铁石坚",是一个褒义词。这个成语出自苏武牧羊的故事。苏武是汉武帝时的中郎将,被派出使匈奴。抵达后,原降匈奴的汉人虞常等人欲劫持单于母亲阏后又被流放到边远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2011,(4):30-30
西汉苏武作为朝廷的友好使者出使匈奴,却被匈奴扣留劝降。苏武宁死不屈,被流放到北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放羊。19年后,西汉与匈奴和好,派使臣找苏武。匈奴王谎称苏武已死。苏武的随从用计,叫使臣对匈奴王说,汉朝皇帝在皇家园林里射到一只大雁,雁脚上系着一封信,说苏武在某湖泽中。于是,匈奴王被迫放苏武回汉。后用“鸿”、“雁”、“鸿雁”或“雁足书”指书信。  相似文献   

11.
苏武牧羊     
<正>西汉时期,汉朝和匈奴常常发生战争。有一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还亲自把一支旌节交给他。苏武知道这旌节是代表国家的,恭恭敬敬地接了过来。苏武与随从们来到匈奴,完成了外交任务后准备回国。谁知,匈奴王突然翻脸,硬说苏武参与匈奴内乱,要他认罪。苏武手握旌节,气愤地说:"我是代表国家的,宁死也不能受侮辱!"说着抽刀自尽。顿时鲜血直流,幸好  相似文献   

12.
配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11册课文《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汉武帝年间,正当司马迁专心撰写《史记》时,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他的头上。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广利带兵3万去攻打匈奴,结果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汉武帝又派李陵带领着5 000名步兵跟匈奴作战,谁知单于亲自率领3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住。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5 000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可终因寡不敌众,又无援兵,战败了。李陵无奈之下,只好投降了。汉武帝下令杀了李陵全家,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  相似文献   

13.
<正>和现行教材同步的《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开发中心编著)中的《苏武传》一文,写有这样一段话:"为了突出表现苏武的民族气节,文中着重写了三个叛徒,与苏武形成鲜明对比:一个是副使张胜,一个是为虎作伥的卫律,一个是曾为朋友的李陵。他们都在匈奴的威势面前丧失了民族气节,拜倒在敌人脚  相似文献   

14.
高二册语文《苏武》第二自然段开头一句“方欲发使送武等”,其主动者(主语)是“汉”还是“匈奴”?编者的注解是“汉”。有的同学对此不解,而且认为此处与前一自然段衔接不上。在教学中,笔者做了如下阐述。第一自然段简介苏武的字、出身、官职,以及苏武出使匈奴时的背景、原因与随行人员的情况。最后一句“武与副中郎将张胜……非汉所望也”说明苏武一行已到达匈奴。在时间的先后顺序上,第一自然段的尾与第二自然段  相似文献   

15.
律①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②,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禀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毛尽落。(选摘自《汉书·苏武传》题,目为编者加)【注释】①律:指卫律,汉人,投降匈奴,单于封其为丁灵王,是单于的重臣。②羝(d~):公羊。【文学常识积累】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其父班彪是当时著名学者,继司马迁的《史记》之后作有《后传》数十篇。班固在此基础上撰写《汉书》。…  相似文献   

16.
<正>1.假如古人有了手机,汉代苏武出使匈奴,匈奴假称苏武已死时,苏武就不必鸿雁传书,只要给大汉天子打个电话,用不了几钱银子,就回国了。  相似文献   

17.
一节数学教学课时,我对学生讲了下面的一段历史故事:公元前100年,苏武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匈奴。不料,副使参与谋划,劫持匈奴太后。东窗事发,苏武受连累被抓。几死未成,劝降不从,匈奴主无奈,遂将苏武放逐北海(今贝加尔湖)牧羊。声称,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时,才放苏武归汉。苏武在荒无人烟、生活极端困苦的北海,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后来,经当初一起出使匈奴的随员巧妙设计,匈奴主不得不同意放苏武归汉。  相似文献   

18.
《苏武》节选自《汉书》的《李广苏建传》。这篇传记记述了李广、李陵(李广之孙)、苏建、苏武(苏建之子)四人的事迹。“苏武传”附在“苏建传”的后面,它是《汉书》人物传记中著名的一篇。课文节选了《苏武传》的主要部分。内容说明这篇课文以苏武出使匈奴的时间和事件的发展为线索,依次记叙苏武从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到持节归汉的全过程,线索十分清晰,结构非常严谨,不屈节不辱命的中心极为明确。全文共九段,可分为三个部分,其内容要  相似文献   

19.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一首曲调古朴闻之令人落泪的歌曲,唱出了苏武的忠贞。但要想真正读懂苏武身上的坚贞不渝,就必须破译苏武出使匈奴19年里面临着的种种人生困境。班固的《苏武传》在给我们还原一个历史真实的同时,更给我们提供了完整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鸿雁传书     
关于通信,古代流传着许多生动的故事和传说,其 中最有名的是“鸿雁传书”的典故。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 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长期拘留,关押在北海(今贝加 尔湖)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 武,匈奴单子(chan yu)却谎称苏武已死。与苏武一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