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研究元评估的起源入手,对元评估的评估标准、评估量表、评估实施的主体和程序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元评估、教育评估和教育质量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教育能否产业化,其说不一。原因是对学习和教育的本质认识不清。学习,实质是学习者能动而有选择地感知、加工、转化信息,生产知识、智能、道德、品格,提高自身素质,从根本上开发、生产、优化、发展生产力的元生产;教育是合作性元生产;现代学校教育是系统开发、生产、优化、发展生产力的元产业。其性质为:本原性、元开发性、可持续性、人本性、公益性等。为适应知识经济、智能型生产力、经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元产业亟待元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多变量问题的四种减元策略:代入减 元、代换减元、整合减元与放缩减元,处理过程彰显了转化思 想、整体思想、构造思想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题元理论是近些年来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出现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概述题元理论并解释分析了题元角色理论在词法句法层面的应用,并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PQ阶环的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一类特殊的环-pq阶环的性质和构造,并讨论了其幂等元、幂零元、单位元、可逆元、零因子、理想的结构和数量。  相似文献   

6.
按照题元准则,句中谓词所蕴涵的每一个题元角色都必须分派出去,且只能分派给一个论元。通过考察分析认为,现代汉语的兼语句、连谓(动)句、述结武谓语句的句子结构都是符合题元准则的。有人认为,在上述这些特殊的句法结构中一个论元NP可以带有不止一个题元角色,这只不过是人们忽略了这些题元角色并不是同一个谓词的题元角色所导致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有限半序集合,得到有限半序集必有极大元和极小元,有限格必有最大元和最小元等基本性质,同时给出若干反例,解决了离散数学课程中的几个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教育界对元教育学的研究关注度日益强烈,许多教育学者对其都发表或出版了关于元教育学的论文或书籍,都在推进和深化这方面的思考和研究.文章从元研究的角度明确元教育学的由来和发展历程,并展望“元教育学研究”的发展前景,推动教育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题元角色和论元结构是句法学的重要概念,也是语义学所关注的课题。本文通过一些英汉语例证,题元准则进行探讨,并根据这些例证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及英汉语之间的不同语法特点,对题元准则在汉语句中的适用性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的社会化与元高等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把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个体成长的过程作一类比,既说明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社会化过程,也说明高等教育越是发展越是社会化,越要加强对自身的认识,即进行元高等教育研究。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高等教育社会化过程,第二部分论述了元高等教育的基本含义和意义,第三部分对高等教育的社会化与元高等教育的关系作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题元理论在学术指向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题元角色对大学生语言能力具有促进作用,题元词汇化能加速学生英语学习进程,题元特色化可加深学生对语言系统的感知,所以,题元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可推进学术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多变量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技巧性,往往令学生无从下手,“望题兴叹”。文章结合几道典型例题,探讨“三元”策略(即整元、换元、变元)在处理多变量问题中的运用,旨在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发展学生思维。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中期,汉语文学的自反意识开始出现,并在诗歌中取得较大进展。作为对“元叙述”的反动,“元诗歌”突出了诗歌文本的构成过程及对技巧的关注,努力破除对语言再现能力的确信,颠覆艺术与生活的分野,暴露本文的符号性质、任意性和历史性,把读者从文本结构驱赶到现实空间之中。  相似文献   

14.
张君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1,19(4):111-112,103
代数系统中特异元素的求法在课本中基本上都是直接定义,然后接定义推演出来的,导致学生不知道特异元素的重要性以及与生活中睁联系,无法深入理解和准确求得。本文针对这一情况,深入分析了特异元素抒定义和性质,结合二元运算表对具体事例进行讨论研究,总结和归纳了求特异元素的简便方法,为解决离散数学课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简便方...  相似文献   

15.
自Flavell提出元认知概念以来,有关"元"的研究应运而生。本文首先从元认知和元动机研究入手,追溯它们的理论来源,探讨它们在二语自主学习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共性,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元技能"概念,然后分析"元技能"对二语教学的启示,最后就"元技能"的培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目标是求出方程组的解 .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思想是“消元”,初学解方程组 ,往往不能正确运用“代入法”和“加减法”消元而导致错误 .例 1 解方程组 x+ 5y=6 ,  13x- 6 y=4 .  2错解 :由 1,得 x=6 - 5y.   3把 3代入 1,得 6 - 5y+ 5y=6 .∴ 6 =6 .故方程组无解 .剖析 :为什么会出现 6 =6呢 ?原因就在于由方程 1得到了方程 3,却又把 3代回了 1,犯了循环代入的错误 .解方程组时 ,必须用上每一个方程 .如本题在由 1得到 3后 ,只能把3代入 2 ,而不能再代入 1.正解 :由 1,得 x=6 - 5y.3把 3代入 2 ,得 3( 6 - 5y) - 6 y=4…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Poisson方程的特征值采用双线性元进行展开,得出了特征值的上界,并给出算例。  相似文献   

18.
李章 《初中生》2009,(5):30-32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最基本的思路是消元,通过消元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那么消元的途径有哪些呢?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消元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既是社会学的元问题也是基本问题,它的展开构成了社会学的理论元层面,是社会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也是表征现代性过程“问题性”的符码,构成了对现代社会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视角与方法。这一问题展现了社会学的一种独特质性:知识和理论的逻辑与历史和现实的路径的相互交叠。这也是社会学思维与哲学思维的实质性界分。个人与社会提供了社会学的具体研究得以展开的轨道.使社会学建立了与现代性的牢固的知识连结,从而对人类历史上这一空前的变迁过程给予了宏大而细致、广阔而深入、普遍而精微的刻画和反省。当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在经历更为深刻的变化,这就使社会学的这一理论和实践的前沿问题.具有了新的时代性涵义。  相似文献   

20.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在于消元,化“二元”为“一元”.将“陌生”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解.同学们在掌握用代入、加减消元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和分析方程组中各方程的结构特点,开拓新思路,简捷求解,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