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不确定性知识观及其对大学教学变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不仅仅是作为内容,而且作为一种"观"来影响大学教学。知识观不同,教学就不同。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真理性表达,其影响下的大学教学存在三大危机:一是将信息误作为教学的目的,二是使学生误认为知识就是真理,三是窒息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为了实现教学的变革,必须树立不确定性知识观。不确定性知识观认为,知识不一定是客观世界的真理性反映,它具有主观性、可错性、多元性和暂时性等特征。在不确定性知识观的视野中,教学的目的应以培养大学生的理性为主,教学的过程应以探究性为主,师生关系应以积极包容为基调。  相似文献   

2.
确定性知识观主张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镜式反映,一旦被证实就是亘古不变的确定性真理。学生面对确定性知识,只能占有、服从、接受,而不能质疑、批判,其自主性、创造性必然遭受抑制。而知识观的转型为发展学生自主性创造了可能和契机。不确定性知识观主张知识不是绝对客观的,不再具有普遍意义和毋庸置疑的准确性,而是将知识的获得和生成视做个体创造意义的个性化过程。在不确定知识观的关照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理解去批判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反思的能力,发展其自主性。  相似文献   

3.
对当代知识观转型与课程变革的审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权威型知识观包括理性主义知识观和经验主义知识观,它确信知识的必然性、真理性,知识权威导致课程的控制。批判型知识观包括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及其相近流派的知识观,它主张不确定性、建构性和个体体验性,提倡平等对话,然而又使课程改革缺乏目标,失去方向。以马克思主义审视当前知识观转型与课程改革,应坚持科学与人文统一、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统一、继承与创新统一等。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未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其影响遍及各个领域。后现代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不确定性”、“情境性”、“个体性”、“建构性”、“价值性”和“多样性”等特征。后现代知识观对我国高校教学评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多元化、发展性、对话性和质性评价。  相似文献   

5.
学生作业变革是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备受关注的研究问题之一,而知识观是影响学生作业变革的深层因素。作业长期以来受确定性知识观的影响忽视了知识的动态生成性,窄化了教师作业设计空间,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不利于作业功能的有效发挥。当代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绝对客观的存在,知识的不确定性为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开拓了学生作业变革的新路径。在不确定性知识观视域下,学生作业应突破知识的唯确定性,发挥作业育智价值;转变设计思维,发展学生学习主体性;加强师生对话,创建知识共享环境;尊重学习成果,鼓励多元作业评价。  相似文献   

6.
吴玉军  程晓云 《天中学刊》2004,19(1):116-120
知识观的演变与教学评价的变革,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于现代知识观确立了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中立性,排斥非理性在认识中的合法地位,使得评价出现了一元化、单向度的特点,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张扬,内在的丰富情感得不到理直气壮的表现。后现代知识观是对传统知识观的绝对性、无限性和精英气质的扬弃,体现着后现代知识观对差异性、多样化、宽容性的理解和把握。后现代知识观认为.教学评价的理念应该重新进行调整:从结果取向到过程取向;从一元化取向到多元化取向;从工具取向到意义取向;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新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体现了教学评价的下列走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评价、家长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学生个体知识观是构成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在背景,培养学生的知识观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知识观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环境的影响,更受学生自身知识经验及反省思维能力等内部因素的影响。知识观的培养策略有:将知识观培养设定为教学的目标;教师首先要树立建构性的知识观;在各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和强化知识观教育;实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设置"知识论"选修课等。  相似文献   

8.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人们对现代知识观予以批判和反思,促成了知识观由现代向后现代的嬗变,知识不再被认为是客观的、普遍的、绝对的,而是具有不确定性、多样性、生成性、境域性等特征。本文试通过对当前社会工作教育的反思,指出后现代知识观的嬗变对促进社会工作教育的本土化能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摘要:人类的知识观历经三次演变,形成了后现代知识观,其最大特点是不确定性、多元性、情境性、个体性和生成性。现代大学外语教学既要传播和应用确定性知识,同时也要突破确定性知识观的局限性,摒弃经验论的不充分性,用理性思维的方法指导学生探究和发现不确定性知识,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师知识观,体现知识的情境性、生成性和多元性。  相似文献   

10.
传统课程知识观认为,知识具有客观性、反映性和确定性的特点;当代课程知识观则认为,知识具有理解性、建构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当代课程知识观的新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自主发现式学习、由个体独立式学习向小组合作式学习、由传承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