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启平 《新闻世界》2009,(6):106-107
跨文化传播日趋密切,交流、融合和相互依存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跨文化的有效传播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习俗,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也要倡导文化多样性原则,建立各民族文化问和谐共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李燕 《大观周刊》2012,(33):247-247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承载文化。”运用英语有效交流”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通俗来说,即在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的西方人打交道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高职高专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意识,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拙作《试论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载《新疆新闻界》1996年第1期,以下简称《试》文),首次涉足跨文化条件下的新闻选择标准这一研究领域,随后,阎建设同志撰文《也谈跨民族文化新闻传播》(载《新疆新闻界》1996年第3期),对笔者的一些观点作出了否定性的结论.笔者认为:跨文化传播目前在我国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而跨文化新闻传播更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笔者真诚地欢迎进行商榷的任何文章,这将有利于更加严密、科学地界定课题的概念与范畴体系.本文试图就阎文的结论进一步谈谈自己的观点.一、关于基本概念问题1、“跨文化传播”与“跨文化新闻传播”首先,从概念名称上说,笔者在《试》文中的确没有明确使用“跨文化新闻传播”一词,但这并不足以证明它“把跨文化传播当作跨文化新闻传播”.理由有二:其一,与“跨文化新闻传播”并列的概念还有“跨文化艺术传播”“跨文化政治传播”“跨文化经济传播”等等,它们都不涉及“新闻”价值问题,惟有“跨文化新闻传播”才存在“新闻”价值问题.《试》文之所以用“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一词,而没有使用“跨文化传播的艺术价值观”或“政治价值观”“经济价值观”等等,足以说明作者是把自己所讨论的价值问题,界定在跨文化的“新闻传播”领域之内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当前,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传播研究、实践呈现一种上升趋势,亟需对理论本身进行界定、对理论发展历史脉络进行清理。本文是继2009年对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30年脉络梳理之后,对跨文化传播理论诞生地——美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作一个纲要式的爬梳,为进一步理解理论、开拓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实践提供一个阶段性的研究成果,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5.
刘立 《新闻界》2012,(13):19-21,80
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手段,新闻翻译的主要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实现跨文化交际。本文以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依据,以《今日中国》为主要研究文本,在分析具体翻译实例的基础上,探讨新闻翻译的标准、原则、策略,以期有效实现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传播对于塑造自身形象、增进理解意义重大。新的国际格局和传播环境要求跨文化传播在传播主体、渠道、内容、受众意识等方面进行变革。本文以"美丽江苏"的跨文化传播为例,分析了这一品牌形象传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六结合"的理念和具体的传播策略。它们指向了这样一种对跨文化传播的理解:跨文化传播是一座"桥",连接了不同的群体,其价值不是为了传播自己,而是依靠对"自己"的传播,争取相互之间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外跨文化交流和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传播的紧迫性正日益凸现出来,跨文化传播理论研究和现实关切正日益成为当前我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前沿话题。针对我国提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我国学界掀起了一场新闻媒体跨文化传播能力建构和提升的研究热潮。作者以地方对外传播媒体英文版《深圳日报》(Shenzhen Daily)为个案展开实证研究,介绍该报发展历程和对外传播效果,总结该报在跨文化传播实践中的成功策略,并探查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为我国地方对外传播媒体跨文化传播能力建设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传播理论由来已久,爱德华·霍尔被认为是系统研究跨文化传播的“第一人”,后续相关学者对于跨文化理论进行了一系列拓展研究,当下文化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跨文化的传播与文化认知变得尤为重要,如何准确阐释跨文化传播的理论架构便成为一个基础性的要素。此前阐释大多局限于跨文化传播这一单一领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极少能够将跨文化传播的理论建构系统阐述,因此本文从文化属性、文化差异、文化认同以及跨文化传播四个板块对于跨文化传播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释,认为文化属性是产生跨文化传播的基础;文化差异是由文化属性决定的,具有必然性;文化认同则是愈合差异,建构跨文化传播的关键,最终在此基础上形成并逐步发展了跨文化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9.
高坤 《东南传播》2012,(9):143-144
文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传播,网络字幕组的出现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传播现象,其跨文化的表达、理解与互动传播方式,在如今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生态环境中已逐渐成为不同文化主体间彼此交往、认知乃至融合的一座桥梁。作为一种新形态的跨文化传播中介,它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跨文化的社会、语言和心理因素,如何利用新媒体所提供的传播手段在日益复杂的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地发挥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优势并降低负面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赵澄澄 《今传媒》2016,(2):155-157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规的传播现象."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增强我国经济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跨文化传播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文化圈中已经成为了交流、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将以丝绸之路文化圈中的相关文化元素为载体,试图探究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前提与背景,问题与障碍,路径与目标.在多元对立——统一的语境下,实现跨文化传播的效果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梳理了具象传播作为传播研究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的符号学和认知学等特征以及方法论意义,在分析了互联网跨文化传播特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具象传播在跨文化网络传播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描述和构建了基于互联网跨文化传播的网络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21,(8):69-76
尽管跨文化传播的鼻祖霍尔从未提及"陌生人"这一概念,但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实存的"如何与陌生人有效相处"这一核心命题依然旁证了"陌生人"在某种程度上为跨文化传播思想之渊薮。古迪昆斯特将此概念与跨文化传播的并置开启了众多学者围绕陌生人的文化适应问题而进行的理论探索。这些以传统移民国家为背景并大多基于陌生人个体与主流文化群体交往的跨文化传播理论在交往场景的移动化、网络化和个体身份的多元化已经成为新常态,陌生人经验已经普遍化的后现代语境下时刻面临失去解释力的风险。对谁是陌生人及如何与之相处的再审视和再思考表明,培养跨文化人格,成为超级跨文化交流者似乎是跨文化传播研究视阈下每一个可能的"陌生人"解决旧困局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3.
刘宏 《青年记者》2017,(10):48-49
目前为止,我们所说的跨文化传播主要指向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考虑到现在的文化族群基本上是以国家为单位,所以,跨文化传播也可以视为一种国际传播.不过,在语义上,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传播还是存在微妙的区别,前者侧重文化交流,后者对应的是国内传播.  相似文献   

14.
殷鸣敏 《视听》2022,(5):161-163
李子柒在海外圈粉,成为跨文化传播可以借鉴的典型范例.她的跨文化传播实践表明,个体的视频化和故事化传播是打破文化隔阂、超越身份局限的利器,而聚合个体的传播实践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合力作用.这启发我们,未来跨文化传播的着力点和转向应该紧扣视频、个体及故事这三点,开辟出一条区别于传统跨文化传播的新路径,让中华文化和中国故事更好地...  相似文献   

15.
贺雪飞 《新闻界》2007,(2):30-31,44
跨文化广告传播,是在不同文化疆域间的广告传播,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国内领域的跨文化广告传播,即在一国范围内的跨种族、跨民族及不同亚文化之间进行的广告传播活动;二是国际领域的跨文化广告  相似文献   

16.
司可  李涵 《采.写.编》2021,(2):105-107
本文对国内跨文化传播学科中使用率比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流”和“跨文化传播”三个概念,从理论和实践应用角度加以分析,旨在从三者含义和使用情况上进行区分。最后从语义角度,对“跨文化传播”学科命名提供“本土化”的解读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与之联系最紧密的学科莫过于跨文化传播了,因为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应时性、实用性、学术性,使其凸显于其它学科之上。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从一棵幼苗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与吉林大学出版社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不失时机地策划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出版计划,依托河北经贸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跨文化传播学硕士点的优势,以该学院硕士生导师和在读硕士生为主,邀请河北传媒学院和其它院校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共同编写此书。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传播的差异分析与因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传播研究是传播学研究近年来十分活跃的一个分支,也是对改革开放中的我国新闻传播业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一项研究。本文首先明确了文化和跨文化传播的概念,分析了跨文化传播中差异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在传播中的表现,并对差异的属性与存在原因进行了从语言到文化的纵向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跨文化传播中认识差异、尊重差异及弥补和变通差异以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因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漫威电影拥有广泛的传播范围与较高影响力,不仅在商业化电影领域进行了模式化探索,更已成为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传播现象。其模式化的运营不断推陈出新,市场不断扩大,与其中融入的跨文化元素和陌生化呈现有着紧密的联系,为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实践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由于跨文化传播具有双向性,而非单向性的输出和输入,在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实际上包含了同质化和异质化的对峙与互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