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汉字从甲骨文到篆书、隶书至今天的简化字,造字的理据和形体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汉字构形之初是有理据的,多依据于实现现实的存在.甲骨文时代的象形字其构形与图画意味紧密相连,随着汉字的发展,"隶变"使汉字构形的理据性逐步遭到破坏,但大大提高了汉字的交际职能和写字速度;到现代汉字的理据性则非常复杂,有的字有理据,有的有部分理据,有的则没有.汉字的理据是沟通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我们要尊重历史,立足现代,合理地分析、利用理据,从而更好地利用汉字进行学习与教学.  相似文献   

2.
汉字形体理据性在对外汉语词语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雪 《考试周刊》2011,(32):48-49
汉字是有理据性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利用汉字的造字理据和汉字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解析汉字的构形规律,能较好地帮助留学生记忆和理解汉字,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3.
当前对外汉字教学大体可以分为"先语后文"、"语文并进"、"语文穿插"和"单独开设汉字课"四种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都可以利用汉字构形知识来强化教学效果。由于现阶段我们对现代汉字构形理据度缺乏总体认识,因而利用其进行汉字教学势必会受到局限。对外汉字教学现状要求我们对现代汉字的构形理据进行定性、定量研究。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2098个形声字为研究范围,选取可以统摄10字以上的51个部首及其下辖的1781个形声字为研究对象,进行汉字构形理据度分析,得到的理据度接近0.8。这样高的理据度若不在对外汉语字词教学中加以利用,是忽视了汉语、汉字的特色,也是一种教学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4.
汉字构形是汉民族思维的投影,汉民族思维是汉字构形的理据。其中,具象思维是汉字形象性的构形理据,整体思维是汉字整合性的构形理据,辨证思维是汉字有序性、平衡性的构形理据,主体思维是汉字人文性的构形理据。  相似文献   

5.
汉字发展到小篆时代,其构形大部分仍带有理据性,反映人们生活经验,也体现出那个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与文化心理,具有文化内涵。《说文解字》玉部收字显示出玉在先秦时期的各种功能,许慎的释义又充分展现了当时人们尊玉、贵玉、重玉的玉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有理据的文字,汉字的理据指汉字构形、读音、意义的依据。汉字的理据因造字法不同而不同。至今大约90%以上的常用汉字仍有理据可讲。利用理据推展汉字教学,可以减轻难度,提高效率,是汉字教学的一般规律。汉字理据因部件分析法和俗文字学说解,受到严重削弱,亟待维护。  相似文献   

7.
"字理"是汉字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简单地说就是构字的理据。在识字教学中,如果我们尽量利用汉字构形的理据,给学生讲清楚所教字的形与音、义之间的关系,就能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汉字的构形原理,从而大量地消灭错别字,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单侠 《鸡西大学学报》2009,9(4):139-140
汉字的构形是有理据的。汉字在自身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其构形理据也发生了变化,或隐或显,或保留或失落。但就整体而言,整个汉字的构形系统仍然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是对汉字构形理论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与分析,将汉字理论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甲骨文发现以前关于汉字构形理论的研究,一是甲骨文发现以后关于汉字构形理论的研究。并且着重点主要是放在对甲骨文发现以后的主要的汉字构形理论进行简要分析,期待能在此基础上对汉字构形理论的发展做一个简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有成熟体系的汉字,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从甲骨文构形,人们可以看到一个较为完整清晰的殷商社会面貌。"姓"、"妻"等汉字的甲骨文字形明确地反映出殷商社会群婚、抢婚的习俗,"葬"、"官"等汉字的甲骨文字形,客观地体现了殷商社会天葬、船棺葬的习俗。这些婚丧礼仪是先民生活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1.
汉字系统内部形、音、义任何一方面发生变化,都有可能导致构形理据难以显现,促使汉字使用者在理据意识的驱使下对汉字进行理据重构。理据重构的动因,从构形学角度看,是由于汉字构形系统要求据义构形,形义、音义协调统一;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是因为所指(即汉语系统)和能指(即字形)协调统一性受到破坏和回归统一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有成熟体系的汉字,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从甲骨文构形,人们可以看到一个较为完整清晰的殷商社会面貌.“姓”、“妻”等汉字的甲骨文字形明确地反映出殷商社会群婚、抢婚的习俗,“葬”、“官”等汉字的甲骨文字形,客观地体现了殷商社会天葬、船棺葬的习俗.这些婚丧礼仪是先民生活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关于汉字演变脉络,人教社2007年版《历史》必修3第46页说:“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同册《教师教学用书》第135页说:“汉字在长期演变过程中,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钟鼎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大约有三千六百多年的历史。”第139页说:“甲骨文之后.又相继出现了钟鼎文、篆书、  相似文献   

14.
汉字构形原理是指汉字的形体依一定的理据构成和演变的规律,包括个体字符的构形方式和汉字构形的总体系统中所包含的规律。汉字是有“纹理”的,其构成有逻辑,有据可查,有理可依。  相似文献   

15.
汉字的构形是有一定理据的,所谓的理据就是汉字要因义而造形。“笑”字构形何以从“竹”从“夭”,其理何在,其形何以体现字义,古今说法不一,本文打算从辨析字又开始,以求其形的理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汉字"因义构形"、"以形表意"的特点,在小学识字教学中运用"溯源分析",可以充分挖掘利用汉字自身的理据因素,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理解和识记现代汉字。但由于汉字演变的复杂性和课堂教学时间受限等问题,在运用"溯源分析"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把握好"溯源分析"的程度、角度和时机,才能充分发挥"溯源分析"的奇效。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以形表义具有内在的理据性,字与字之间在构形上又是有联系的。分析构成汉字的笔画、部件、组合规律,归纳其系统性和层次性,在适合的教学阶段加以展示,有助于对外汉字教学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18.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在《说文解字》汉字构形分析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了汉字构件在组合中的意义类别以及思维、文化、修辞等因素对汉字构形示意的影响,对汉字构形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形体构造与它所记录的词在意义上具有一定对应关系,古人由此总结出六书理论。凡是符合六书造字原则创制的文字为理性造字。以理性造字产生的汉字形体具有构字理据。汉字变异破坏构字理据,但其变异轨迹、动因和内部机制可以解释。凡形体变异能解释,可称变异理据。有的讹变形体经过改造,获得新的构形解释,可称理据重构。  相似文献   

20.
在王宁汉字构形学的理论基础上,根据现代汉字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到7种构形模式。统计发现,《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2905个汉字中,总理据度为77.13%,也就是说,四分之三强的汉字可以从理据入手,通过形义联系或形音联系使形、音、义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改变汉字学习中死记硬背、顾此失彼的局面,减弱汉字学习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