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以校园网为平台,以课例为载体,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课题组通过建立教师电子课例档案,组建协作团队,对课例进行反思及改进,开发校本课例资源,从而提高了教师队伍的课堂教学水平。研究表明,基于校园网的校本课例反思与改进,是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孙连玉 《现代教学》2007,(7):112-113
“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课例研究以一节节具体的课为对象进行“做什么”、“怎么做”的实践研究,立足于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改变课堂教学的不良状况、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为第一线教师研究教学、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条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七课一反思”校本教研是以课例为载体,以教学实践为中心,以研究为导向的校本教研。其特性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教师发展的重要依托,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做反思型教师,要对课堂教学进行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加强对教学理论的学习,并在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相互借鉴中进行反思性学习,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讨教师发展与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论教师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生尧 《教育导刊》2003,6(12):34-37
教师反思是教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的复杂本质及其各种变革,都迫切需要教师具备反思能力;而教师的反思能力,则应从仅仅停留于反思手段的技术性反思层次,提升至以学生为本的实践性反思和以社会平等为本的批判性反思的层次。教师反思,也必须兼顾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行动研究、回忆生活历史、记录教学历程、教师合作等,都是提升教师反思能力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景泰县漫水滩学区以“教、研、训”为一体的“七课一反思”(备课、说课、点课、上课、听课、评课、该课以及反思)校本教研为教师的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空间,为教师打造了三个平台。  相似文献   

7.
贺培东 《山东教育》2011,(35):33-34
反思型教师是指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研究和批判的态度不断分析、反思教育现象,及时调整自己,创造教育新经验,提出教育新思想的教师。一个教学片段、一堂课、一个阶段的教学都可以进行教学反思,只有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经验,才能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的教学行为。本文以《"贞观之治"》一课教学为例,从"反思历史""反思教材""反思教学"三个维度,对如何做一名反思型历史教师做了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教师反思何以可能——以学校组织文化为视角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章以学校组织化为研究视角,认为不探究的、个人主义的和压制性的缄默的学校组织化使得教师反思不可能,这包括三种情形:不(会)反思、不愿反思和不敢反思;相反,使教师反思得以可能的学校组织化是一种反思性的,它具有探究、合作和自由对话的特性;最后,从观念、管理和行动三个维度讨论了反思性学校组织化的建构。  相似文献   

9.
刘长玉 《中国教师》2014,(22):43-44
<正>"课例研究"是以具体的课程为研究对象,重点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的全过程,是一种实践研究和行动研究,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笔者参与了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的一次课例研究展示活动,课程研究以"如何让数学学习迁移更有效"为主题,以"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为教学内容展开研讨,现就课例研究流程和个人反思进行总结,以供同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研究者所在团队开展一年多的课例研究项目为依托,选取了一个教研小组为研究对象,以教师在课例研究中教学反思能力的发展与变化为研究问题,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教师在课例研究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反思水平变化和反思内容特征两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与探究.研究表明,随着课例研究的深入开展,课例研究后期,教师的反思水平与前期相比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教师的反思内容主要聚焦于教学、学生和自身三个方面,但在课例研究后期,教师的反思内容更加趋于全面和宏观.  相似文献   

11.
“磨课”指教师以某一课时的教学为研究对象,经历不断的实践—反思—再实践,使该课课堂教学不断趋于成熟完美的过程。本人曾经在2005年参加了全国第七届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从那年4月份开始研究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秒的认识”一课,经过了多次的课堂教学实践,直至10月底在黄山市展示交流。  相似文献   

12.
以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撰写的研究课反思论文为例,描述并分析该教师教学反思的真实经历,寻找其教学反思不见效的真正原因。结果发现,没有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合理性进行质疑,教学反思缺乏系统深入和有证据的思考以及缺乏同伴和专家的引领是造成案例中教师教学反思失效的真正原因。教师教育者和学校管理者应结合教师的教学反思经历,帮助教师明确教学反思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教会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相似文献   

13.
钟蕙 《广西教育》2010,(31):27-28
“课例研讨”是以课堂教学实例为对象,围绕课前、课中、课后而展开的一系列研讨活动。这种研讨方式通过观察真实教学情景,反思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教师的教学行为,再经教师群体互助讨论,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借助团队的力量找到解决的策略、方法,然后予以教学上的实践跟进,可有效改进教学、提高实效。  相似文献   

14.
校本教研要求教师成为反思型的课程实践者,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思考与体验,而网络环境下典型课例反思研究正是进行有效的体验和反思的重要方式。本文将从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三个方面重点阐述网络环境下典型课例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瑞安市虹桥路小学通过省重点规划课题《教学案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提出了以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案例研究的校本模式:从知识创新视角和实践反思视角,可将校本案例研究分为两种类型,即基于知识创新的案例研究模式和基于实践反思的案例研究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探索总结了4种校本案例研究的子模式,即经典采撷模式、经验分享模式、同课异构模式、同课改进模式。一、基于知识创新的案例研究模式(一)经典采撷模式经典采撷模式,是指在案例研究过程中,教师以课堂教学案例为载体,选取蕴藏于教育教学情境中的教学经验,以案例的…  相似文献   

16.
课例是教师课堂教学“轨迹”的真实反映。以课例为研究对象开展校本教研,是教师从事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重点围绕课例研究的实践,通过深入课堂发现问题,围绕主题精心设计,切割课堂细听任务,针对任务深挖精评,及时反思、提升主题等方面论述课例研究的过程,以期让广大中学教师能够更加深入、清楚地认识课例研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提出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前课改关注的热点问题。在以课例为研究对象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以问题为起点,以行动研究为途径,力求让教师在研究中不断提升反思力,提高教学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益获得较大的提高。现以“三角形的稳定性”一课为例浅析“一课多上多反思”的课例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8.
樊帆 《考试周刊》2010,(9):210-211
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是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校本教研模式创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同课异构”发展模式——构建教师共同研讨的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教案学案一体化”发展模式——提供教师交流反思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说课研讨互动”发展模式——提供教师网上互动的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发展模式——提供了教师自我提升的平台。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地理课堂教学成为高中地理学科课程理念、目标、内容、评价等精准落地的关键环节。课程教材研究所牵头组织专家团队与中学一线教师对接,以“改课”为支点,开展了“专家—教师”协同课例式研修,确定了“学习内化—实践外化—反思再内化”的实验项目的底层逻辑和工作脉络,探索出“实情分析—问题导向—协同设计—深研改课”的实验研究路径。通过“一次设计→专家诊断→互动研讨→修改建议→二次设计→反思提升”的研修流程,精准诊断问题,开展教学实践探索,推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实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评课,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的日常教研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终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重要教研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