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嫦娥奔月——这个在中国流传了几千年的美丽神话,随着2007年10月24日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奔月成功,美丽神话变为了现实。11月26日,"嫦娥一号"传回了第一幅清晰的月面图,标志着中国首次探月工程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
11月12日15时5分,根据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获取数据制作完成的“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正式亮相。据介绍,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幅影像。  相似文献   

3.
2010年1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对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贺电,嫦娥二号月面虹湾局部影像图精彩亮相,标志着我国第二颗探月卫星顺利实现了既定目标,续写了我国航天事业新的辉煌。  相似文献   

4.
1引言嫦娥一号卫星从2007年10月24日发射升空到现在已经运行了70余天,期间创造了我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第一次超过地球以远8万公里、第一次摆脱地球引力、第一次被月球捕获、第一次传回月面照片……,每一个历史时刻都让国人激动不已。  相似文献   

5.
《科技新时代》2007,(5):44-44
除了我国的“嫦娥1号”探月卫星之外,还有多个国家也在计划发射自己的探月飞行器。[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科学中国》2006,(9):13-13
在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于明年发射之后。我国还将发射3颗“夸父”卫星“逐日”。近期。在第36届世界空间科学大会各国航天局圆桌会议上。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讲解了我国未来5年的航天计划。其中包括:未来5年我国将为发射“夸父”日地空间探测卫星进行前期准备。孙来燕说,目前正在对“夸父计划”进行可行性研究,未来5年,将完成发射的前期准备工作。据悉,“夸父计划——空间风暴、极光和空间天气探测计划”是由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涂传诒院士等人提出的。  相似文献   

7.
2007年10月24日下午6时5分,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举世瞩目下成功发射,载着中国人千百年的梦想向月球飞去,11月5日11时37分,"嫦娥"完美入"宫",开始了我国的首次绕月飞行。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在此之际,我们特邀国家级航天研究员尹怀勤先生撰写此文,以期能让广大读者对"嫦娥"有所了解,并感受她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2007年10月24日,中国自行研制的"嫦娥1号"绕月探测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这标志着我国迈出了对月探测的第一步。与此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太空探索的强烈渴望,在21世纪,众多国家都在加紧制订和实施相应的探月计划,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探月热潮。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日前透露,中国探月二期工程目前已完成立项论证,开始了技术攻关,二期工程将在2013年完成,并发射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对月面进行高  相似文献   

10.
<正>10月1日,正当举国欢庆共和国61岁生日之际,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从西昌发射中心腾空而起,一举将嫦娥二号卫星直接送入预定的奔月轨道,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这是我国成功发射的探月工程二期的技术先导星,她与嫦  相似文献   

11.
杨孝文 《百科知识》2011,(21):32-33
1.“月神”号系列飞船 1959年9月12日发射升空的苏联“月神”2号无人探测器是第一个与另一个星体取得联系的人造飞船,它于发射2天后撞上月球;1959年10.84日发射的“月神”3号是第一艘拍摄到月球远侧照片的飞船.  相似文献   

12.
<正>10月28日,探月工程三期飞行试验器成功来到月球近旁转向段,这是我国月球探测器首次"到访"这个轨道。既然到此一游,怎能不拍照留念?当日,该飞行试验器拍摄的一组角度独特、构图别致的地月合影,给国人带来了惊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的专家们向科技日报揭开了地月合影的由来。在五院总体部参数测量分系统主任设计师顾征看来,地月合影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展示意义。"地月合影  相似文献   

13.
他的传奇人生与我国航天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密切相连: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次绕月探测……他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的“卫星之父”;在他领导下所发射的卫星,几乎占到中国航天飞行器总数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发明与创新》2010,(11):49-49
前不久.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对新闻媒体介绍了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任务的有关情况。他表示,目前,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二号任务进展顺利,嫦娥二号卫星、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正在做发射前的测试准备工作.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实施飞行试验任务。  相似文献   

15.
从1960年起,我国一直关注着国外的月球与行星探测的进展。经过近35年的跟踪研究,又经过10年的综合论证,我国的月球探测规划为“探、登、驻”三个阶段。“探”月阶段(命名为嫦娥工程)又划分为“绕、落、回”三期。2004年1月23日,温家宝总理亲自批准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的立项,月球探测二、三期工程已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重大专项。绕月探测是研制和发射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探测。绕月探测的工程的目标是:突破与验证月球探测的关键技术,如轨道设计和地-月飞行技术、远距…  相似文献   

16.
伊群 《今日科苑》2006,(6):29-30
前些时媒体报道,我国的探月航天工程进展顺利,“嫦娥一号”探月飞船的各项关键技术已获得突破性的进展,预计将在 2007年升空探月。报道说,“嫦娥一号”探测飞船将绕月飞行8-9天,完成几大科学任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 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及月壤厚度; 还要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及分布特点等等。  相似文献   

17.
10月24日凌晨,被称作“小嫦娥”的探月三期飞行试验器入轨那-刻,坐在北京航天城飞行控制大厅总体主任设计师岗位上的席露华明白,自己的第四次探月征程开始了.  相似文献   

18.
《发明与革新》2010,(11):4-7
嫦娥再奔月,举国同关注。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拖着橘红色火焰的长征三号丙火箭直冲云霄,将嫦娥二号准确送入地月转移轨道。嫦娥二号在举国欢呼声中,带着人们的期盼,飞向茫茫太空。  相似文献   

19.
据英国《每日邮报》、路透社2006年11月6日报道,美英两国科学家于11月6日在英国皇家航空协会首次展示了他们合作研制的世界首架"无噪声飞机"模型.该机机身呈流线型,发动机安装在飞机顶部,不仅大大降低了噪音,而且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预计首架"无噪声飞机"的原型样机将于25年内正式推出.……  相似文献   

20.
礁石 《知识窗》2007,(11):52-53
北京时间2007年9月14日上午9点31分,日本探月卫星“月亮女神”号发射升空,其主要任务是观测月球表面的地形、研究元素分布等。日本研究人员称.这是日本2025年建立载人太空站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