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试验研究是在我国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以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进行的.其核心是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教学革新。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解决了当代教育信息化“大投入下没有大产出、高投资没有高效益”的普遍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出路在改革,信息技术是变革的关键,以信息技术带动教育现代化,以实现教育跨越式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与教育》课程标准将立足于信息技术与教学原理,系统教授学生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地开展教学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影响着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对每一个公民的要求。教育部在2000年11月颁发了《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决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是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电教》2003,(4):15-16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教育信息化又是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础。作为“全国电化教育百强校之一”的长春市解放大路小学多年来一直以创建现代化教育示范校为目标,在学校现代化建设方面重投入、重开发、重应用、重培养,在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建设、软件建设、师资培训、课题研究、学科整合等方面抓基础、抓建设、抓落实。本着现代、(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和软件建设上要现代)、领先(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水平上要领先)、一流(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成果上要达到一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应借助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探索多样化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方法,开发安全教育游戏和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教育系统,充分利用新媒体社交软件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此外,还应构建网络安全教育平台,完善网络化学生安全管理制度和校园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90年代以来,“多媒体”和“信息高速公路”成为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两大技术杠杆,为适应这个发展趋势,2000年10月25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两个目标:一是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二是全面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这也是我国信息技术课教学将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首先在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不断引进,在谋求学校跨越式发展、快步实施教育现代化等方面意义深远。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技术在课堂中的引入、MiniQuest在教学模块设计中的尝试、视频案例在众多研究方式中的介入、Blog互动平台在协作交流中的运用等新技术的普及推广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要发展,教育是关键,只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为西部地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9.
武彦军  张川 《江苏高教》2007,(5):133-135
构建远程电子学习环境,是我国高校打开国际教育市场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统筹规划硬件设施建设、运用现代技术建造远程电子学习软件系统、整合人力资源等方面论述了国际教育远程电子学习环境的构建方案,旨在推进我国外国留学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类已经步入 2 1世纪的信息时代 ,教育技术学科发展也正在进入运用信息技术对学习资源与学习过程进行整合和优化、促进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影响并研究探索其规律 ,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技术学科理论框架和专业体系 ,是摆在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提出符合信息时代要求、适应学科发展的专业培养目标 ,并构建能体现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相统一的新课程体系 ,对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科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教育技术与教育学技术学科专业、国内外教育技术学专业的现状、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规范、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等方面 ,研究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不断引进,在谋求学校跨越式发展、快步实施教育现代化等方面意义深远。常州市武进区南夏墅中心小学对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技术在课堂中的引入、MiniQuest在教学模块设计中的尝试、视频案例在众多研究方式中的介入、Blog互动平台在协作交流中的运用等新技术的普及推广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也在不断地改变着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有关专家已经强调:“教育信息化是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2007,(2A):71-72
大手笔投入、区域性地推进教育信息化。对闵行这样一个地处市郊,城郊学校发展差异比较大的区域来说。不仅达到了通过信息化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为促进区域学校均衡发展搭建了技术平台,郊区学校在信息技术方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农村教师在信息资源的获取方面走出闭塞。和城区教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让优质资源得到更大范围的共享。让薄弱学校得蓟跨越式发展,从而大力推动教育实现均衡化、内涵式发展。闵行的做法。也为其他区域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蓝本。  相似文献   

14.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加快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步伐,是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进入新世纪,廊坊市实验小学领导高度重视发展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焕发了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校园文化建设及学校管理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多媒体课件能否成为教材的一部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手段也在不断的改变着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有关专家已经强调“教育信息化是中国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成熟和迅速发展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技术条件,使各级教育主管和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依附于一定的教育技术环境。教育技术环境构成,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良好的教育技术环境,必须具备优良的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相应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及评价体系。教育技术环境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但要投入大量的软件,硬件,开发。维护费用,还必须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认真做好近期和长期规划。  相似文献   

17.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学校,是教育部一微软“携手助学”百问计算机教室项目校。近年来,学校开展了网络环境下语文、数学、英语三学科“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探索试验”,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的研究与实践,以期落实课程改革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0月.教育部组织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工作”会议,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庆油田基础教育培训中心面对改革与未来的挑战,努力建设区域教育信息化平台,加快了油田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推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使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得到广  相似文献   

19.
课题名称:《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探索试验》课题类别:国家一般课题学科分类:教育信息技术课题负责人: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100875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创新探索试验研究是在我国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以及全面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宏观背景下进行的。该研究旨在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使新课程改革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在语文、英语和信息技术三个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该研究的主导思想与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完全一致,就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  相似文献   

20.
《宣武教育》2006,(12):1-6
(一)社会发展到了信息化的时代,谁掌握并利用好了信息谁就会获得更大的发展,如何更好地使“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这个问题正在成为信息技术教育普及进程中被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要素和方法的研究》的曝题研究,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针对我区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进一步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探索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模式,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