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郑霞  姜伯乐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3):93-94,125
采用体质测试、医务体检、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浙江省53名28~59岁女民营企业家的健康现状、患病情况、体育锻炼以及体质测试与生活行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女性民营企业家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人均年患病率达2.25次.其体质测试总体合格率为69.82%,高于男性民营企业家的63.72%,而低于全国和浙江省成年人合格率的71.40%和79.70%的平均水平.大多数女民营企业家的日常生活方式不佳,很少参加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2.
采用医务体检、体质测试、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温州市103名女民营企业家(26—48岁)的健康现状、患病情况,以及体质测试与生活行为和体育锻炼的关系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温州市女民营企业家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人均患病达2.25次;体质测试总体合格率为69.82%,低于全国和浙江省成年人71.40%和79.70%的平均水平;大多数女民营企业家的日常生活方式差,参加体育锻炼少。本课题的研究为女民营企业家的生活方式、行为健康、体育锻炼等方面提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蔡忠建 《浙江体育科学》2007,29(1):21-23,28
通过对民营经济模式下的民营企业家与群众体育意识、态度、行为倾向的调查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家与群众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认识都不高;参加活动的各因子,民营企业家与群众有显著性差异,前者比后者好;对体育态度上是肯定的,行为上也是积极的,但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民营企业家与群众有显著性差异,群众比民营企业家好;在体育锻炼手段的选择上,有明显不同的趋向性,民营企业家更趋向消费性、娱乐性项目,群众趋向健身性、消费性项目。  相似文献   

4.
陈妍 《网球天地》2013,(9):92-93
提起温州,人们一定会想到那些为中国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民营企业家。不过,民营企业家何止是为经济做出了贡献;当人的物质、权力、阶级到达一定高度时,他们的能力是可以延伸的。温州业余网球红红火火地持续发展,就受益于一帮热爱网球的民营企业家。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探讨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OLS回归等方法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问卷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对提升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对女性、不在婚者、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影响作用更大;(2)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能显著提升健康水平和幸福感;(3)健康水平和幸福感能显著提升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4)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健康水平和幸福感在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对提升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分别占总效应的11.39%和57.68%。结论:老年人科学、系统化的参加体育锻炼对提高生活满意度具有明显的作用,拥有良好的健康水平和幸福感能端正老年人的老化态度,对提高生活满意度有着积极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6.
从稳定性特征看上海市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稳定性特征来看,上海市中学生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程度还远远不够.少数中学生对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模糊,还没有形成全面和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半数中学生没有养成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校内生活方式和体育活动开展的效果不利于中学生形成长期稳定的体育行为和体育锻炼习惯.校外方面,中学生在家课业负担太重,体育锻炼时间难以保证,少数中学生没有掌握体育锻炼方法和没有人指导,体育锻炼场地缺乏,锻炼场地不便利,没有体育锻炼的伙伴,大多数中学生还没有稳定的体育锻炼项目,制约体育生活方式的形成.研究认为,体育锻炼时间、场地和方法(项目)是制约体育生活方式形成的3个基本要素;提高校内体育活动开展的质量是根本,校内、外体育活动互补是体育生活方式稳定性得以延续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贵州省不同海拔地区居民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不同海拔地区居民科学健身,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论:(1)高原地区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参与程度较高,呈现高原>亚高原>平原的特征,但在参加体育锻炼的质量上却表现出相反的特征,与高原、亚高原地区相比,平原地区表现为参与频度高、持续时间长、体育锻炼强度适中。(2)不同海拔地区居民在体育锻炼场所选择、体育锻炼的目的和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与不同海拔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差异有一定的关系。建议: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应考虑不同自然环境气候的差异,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简便易行、适合不同海拔地区居民的健身方法,更加科学地指导居民健身,提高居民的体质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区域差异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我国自1997年来先后3次对群众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2007年第3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有效样本88 625人.调查内容涉及参加体育锻炼的质量、方式、消费、目的和需求等.研究表明,我国居民体育锻炼参与情况和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区域趋势相似,具有明显的东、中、西部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居民体育锻炼的总体情况好于中、西部地区,沿海区域高于内陆区域.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具有的东、中、西部区域差异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的质量、消费水平、锻炼中断等方面.北方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和经常锻炼的人数比例均略高于南方,同时表现出参与频度较高、持续时间较短、锻炼强度较低等特点.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一类人群的比例在全国各区域的分布均衡,差异较小,约占总人数的0.6%.  相似文献   

9.
选取2010年湖北省国民体质监测走、跑、跳身体素质指标并联系问卷中的父母因素项,统计分析各因素项中身体素质合格率的差异,探讨影响幼儿部分身体素质合格率的父母因素,以便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幼儿体质发展提供依据。结果显示,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及以上、职业为脑力劳动类型的幼儿10m折返跑、立定跳远的合格率高,而走平衡木的合格率则以父母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及其他类型的劳动者高。父母参加每周1次以上体育锻炼的幼儿,以上这些身体素质的合格率都较不参加体育锻炼的父母的幼儿高。结论认为,鼓励幼儿父母参加体育锻炼、提高其体育锻炼及社会文化认知也是不可忽略的促进幼儿体质的干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山西省农村居民生活方式与健康状况的进行调查研究。从11个维度对"生活方式与健康状况"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1)山西省医疗卫生资源和保障状况较好,覆盖到大部分农村地区,但医疗卫生保健知识普及和宣传的力度不够,还需要大力加强。2)在生存方式指标"个人收入"和生活方式指标"吸烟、饮酒、饮食"等方面对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中,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3)在生活方式指标,"参加生产劳动时间"、"不同生活地域"和生活方式指标"受教育程度"、"是否参加体育锻炼"等方面对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影响分析中,均发现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self-perceptions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Canadian school children aged 10–14 years.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220 boys and 246 girls in grades 5–8. Physical activity was assessed by 7-day recall using the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for Older Children. Selfperceptions of physical conditioning, sports competence, strength, body appearance and general physical selfworth were measured by the Physical Self-Perception Profile (PSPP). We found that boys were more physically active than girls and had higher perceptions of sport competence and strength. All PSPP scal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hysical activity in both boys and girl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procedures found the hierarchical PSPP model provided a good fit to the observed data, with little evidence of diff erences between the sexes. Analysis of five alternative structural model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SPP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und the most parsimonious model to have significant pathways from both physical conditioning and sport skills to physical activity. Models for the sample as a whole, for boys and for girls were similar, accounting for an R 2 of 0.27–0.29 for physical activity.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physical self-perceptions, especially physical conditioning and sport skills,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es of activity in this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2.
Children's physical activity and physical self-perception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self-perceptions and physical activity in Canadian school children aged 10-14 years.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220 boys and 246 girls in grades 5-8. Physical activity was assessed by 7-day recall using the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 for Older Children. Self-perceptions of physical conditioning, sports competence, strength, body appearance and general physical self-worth were measured by the Physical Self-Perception Profile (PSPP). We found that boys were more physically active than girls and had higher perceptions of sport competence and strength. All PSPP scales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physical activity in both boys and girl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procedures found the hierarchical PSPP model provided a good fit to the observed data, with little evidence of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sexes. Analysis of five alternative structural model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SPP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und the most parsimonious model to have significant pathways from both physical conditioning and sport skills to physical activity. Models for the sample as a whole, for boys and for girls were similar, accounting for an R2 of 0.27-0.29 for physical activity.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physical self-perceptions, especially physical conditioning and sport skills,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es of activity in this population.  相似文献   

13.
论体力活动与学校体育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连克杰 《体育学刊》2003,10(5):78-79
深入探讨了体力活动的定义、理论意义,体力活动在学校体育中的理论地位以及体力活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学生体育实践的意义,以引起学校体育工作对这一概念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体育教育的4种观点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各个观点的利与弊;同时还说明了在体育教育中,如何正确合理运用这4种观点.这对体育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体育课程的设计关系到体育教学的实施,能够讲求设计的理念和技巧,有效的实现了教学质量的飞跃。积极的发展体育课程多样性,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节点,保证增强体育教学的素质,对未来体育教育的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针对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设定具体的教学课程,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保证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与体育课程改革   总被引:47,自引:4,他引:43  
体育课程改革为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又对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改革旧的教学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观念。以此为起点。探讨新课程理念下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7.
重新审视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马宁 《体育学刊》2006,13(1):138-140
通过对学生体质下降原因的分析,揭示出学校体育工作中对课外体育锻炼的不重视是造成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学校体育应以课外体育锻炼为中心,以体育课、课外体育训练和竞赛等形式为辅的观点。只有真正提高课外体育锻炼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才能落实和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任务,从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有效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与学校体育的应对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朱玉芳 《体育学刊》2006,13(3):141-144
教育部公布的200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认为不良的教育观念、繁重的课余学习负担、学校体育的缺位、不良的卫生习惯和生活环境是导致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升,从转变教育观念、调整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等多角度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张学忠 《体育学刊》2003,10(2):12-15
针对目前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概念不清、体育课程与教学关系不明,将体育课程和教学不同范畴的问题混为一谈的现状,运用现代课程论和体育教学论的基本观点,对体育课程和教学的关系进行论述,从而弄清两的本质和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我国“十五”期间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课生理负荷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了更加深入全面地探讨高校体育课生理负荷强度分布与生理负荷量的特点,避免因不同类型的生理负荷强度分布之间的互相叠加而造成总体分布曲线的偏差,对采集30所高校的458名“标志”学生的16万个数据进行K—Mema聚类分析,分成3类曲线,平均生理负荷强度为:113、132、151次/min,并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用中国高校体育课生理负荷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