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制定常规时,确实是尽量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但有时免不了有些想当然。适当地放手,让孩子尝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更有利于发挥常现多方面的作用。比如玩具的分类与摆放。园里要求我们老师每晚离园前以及早晨来园时要整理区角游戏材料,以便于孩子们开始一天的活动。我在整理中常常发现,玩具筐里的玩具在孩子们玩过之后,右的堆得满满的,有的则少得可怜。我曾经三番五次地要求孩子们把玩具收放回原处,却始终不见效。有一次,我故意没有整理玩具。当幼儿开始活动时,我在较远的地方观察他们取玩具的情况。只见几个男孩子…  相似文献   

2.
正劳动其实就在孩子每一天的生活里。在各种劳动中,孩子不仅能体会劳动的乐趣,还能感受到"我可以"的积极反馈,因而变得更加自信。在幼儿园大班里,老师正带着孩子们大扫除,每个孩子都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有的孩子负责擦玻璃,有的孩子负责擦玩具柜,有的孩子负责整理班级的玩具,教室的门也擦得很干净。教室里一时间充满着忙碌、热闹的景象。老师走过来问孩子们:"你们累不累?"孩子们都兴奋地说:"一点都不累,我们喜欢干活!"  相似文献   

3.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班的孩子特别喜欢音乐游戏,每次都玩得不亦乐乎。今天这节音乐游戏,我像往常一样打开录音机,欢快的乐曲声传遍了活动室的每个角落,我发现孩子们认真地听着,还不时的跟着哼唱,有几个孩子竟然自己玩了起来。于是我决定做一个彻彻底底的旁观者,我没有像以前那样向孩子们讲解游戏的规则,只是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他们和着音乐的节拍快乐地跳跃,三三两两地自由组合,碰一碰鼻子,碰一碰小手,碰一碰脑袋……我再也顾不得做老师的那份矜持,像孩子们一样跳跃着来到了他们的中间,“我碰到老师的鼻子了!”“我碰到老师的脚了!…  相似文献   

4.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参与学习。我们都知道,如果想学好一件事,首先要对这件事感兴趣,才能学会、学好、学得更精。可是我们成年人往往在培养孩子兴趣方面得不到重视,总是按着大人的意愿去要求安排孩子。其实兴趣与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关系,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就会感知清晰,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他们会不分难易,不管能否理解,都会有意无意地逐步记忆、逐渐地领会与掌握,而游戏正是孩子们最感兴趣、最易接受,也最能调动他们积极性与主动参与的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5.
孩子是游戏的创造者,拥有无限想象空间的孩子就像一个个神奇的魔法师,在无声无息中创造着游戏的奇迹。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的是静静守护孩子们的游戏人生,在读懂幼儿的基础上悄无声息地给予支持,让孩子们在游戏的美梦中获得快乐与发展,这就是我们对游戏素养的理想期待!一、静阅孩子初创游戏。借材料无声护持  相似文献   

6.
再玩一分钟     
每天的自选游戏结束时,当我播放音乐提醒小朋友要收玩具了,总是有些孩子假装听不见,不肯马上收拾玩具。特别是那些吃饭慢的孩子,因为他们玩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心理不能一下子摆脱游戏状态,总想再玩一会儿……甚至只要老师没提到自己,多摆弄两下也是好的。有一次,当我要求小朋友快点收拾玩具时,小语小朋友很不情愿地说:“王老师,我还想再玩一会儿,就一分钟行吗?”看到她那渴望的眼神,我不由地点点头,同意她再玩一分钟。过了一会儿,小语走过来对我说:“王老师,我收好玩具了。”说完,就高高兴兴地跑出去了。看着小语那心满意足的样子,我心里在想…  相似文献   

7.
体育游戏的特点是活动,所以必须考虑怎样让孩子活动和如何掌握活动量。有一位老师带孩子玩“走小路”的游戏,一会儿就停止了。孩子说:“老师,让我们再玩一分钟好吗?”这显然是孩子们活动不满足而提出来的“强烈要求”。又有一位老师带领孩子玩“火炬接力赛”游戏,任着孩子的性子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结果孩子回到教室就迫不及待地找椅子坐,他们气喘吁吁地说:“老师,太累了,下面创造性游戏不要做了,让我们休息休息吧!”显然孩子们已觉到太累了。以上两个例子不一定普遍,但却向我们指出:教师要适当掌握和控制幼儿的活动负荷,带孩子做体育游戏时,既要让孩子身体有一定程度的疲劳,又要能使孩子承受得住。  相似文献   

8.
孩子们沟通的天然媒介是游戏,玩具是孩子的词汇,游戏是他们的语言.孩子们是用游戏来演绎自己的体验、感受和需要,就像成年人用语言表述这些相同的东西一样,在游戏治疗中,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孩子交流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同样重要的是咨询师回应的方式,这直接关系到促进或抑制游戏的疗法的成效.因此,笔者在工作中总结出四种回应方式,希望在研究儿童游戏疗法中咨询师的回应方式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创意草桶乐     
陆珠 《早期教育》2015,(3):28-29
活动实录见光盘一、设计意图稻草是农村孩子触手可及、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我们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自制了各种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草桶。这些草桶简单易制作,无需任何的辅助材料,它是原生态、最本真的游戏材料,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该组教玩具既可作为区域活动的游戏材料(如开展丰富多彩的建构游戏,发展幼儿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等,提高  相似文献   

10.
常小利 《学前教育》2022,(23):42-42
我们幼儿园是2019年9月新建的,园所很大,开园后很多施工还没有结束。为了孩子的安全,教师们压力很大,一直强调孩子在园活动不能离开老师的视线,不允许孩子自己一个人离开教师视线,即使是去做一些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了把安全隐患扼杀掉,我们当时管理孩子的状态和这个案例中章老师的想法一致,总是把孩子们看得紧紧的,总是担心孩子们磕着碰着。但因为一件事,改变了我们对待幼儿安全的教养态度,把握住安全管理的“度”。  相似文献   

11.
童年的世界,如诗如画。孩子那天真的笑脸、快乐的一天都离不开一个个有趣的玩具,各种各样好玩的游戏。孩子们在看看、说说、玩玩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学习和成长,收获愉快的体验和新的本领。在网上有一句话这样说:"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这就体现了游戏对孩子们的重要性。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有了如此多样化的游戏活动,孩子们才能在丰富的童年生活中快乐玩耍着,并学习着。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体育游戏都是教师按教材或自己编的,每次活动孩子们都是按老师教的玩。这个学期,我尝试每个活动都给孩子自由玩,自由创的空间,让孩子有充分展现自己的机会,我从旁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和问题,同时考虑:1.是否有教育价值;2.是否符合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3.我应该怎样做?可否由此生成新  相似文献   

13.
每次生活活动,都再三叮嘱孩子们要节约用水,可每次总有小朋友把水洒到地上,甚至忘记关掉水龙头……于是,大家商量组织一次幼儿体验活动。下午,老师带着孩子们开展户外游戏,半个小时以后,游戏结束回班,孩子们发现茶水桶里没水了。"老师,我们要喝水,茶水桶里没水了!"  相似文献   

14.
孩子们沟通的天然媒介是游戏.玩具是孩子的词汇,游戏是他们的语言。孩子们是用游戏来演绎自己时体验、感受和需要,就像成年人用语言表述这些相同的东西一样,在游戏治疗中,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孩子交流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同样重要的是咨询师回应的方式.这直接关系到促进或抑制游戏的疗法的成效。因此,笔者在工作中总结出四种回应方式,希望在研究儿童游戏疗法中咨询师的回应方式能提供参考。跟踪式回应温暖的关怀和接纳赋予孩子自由与宽容.使孩子在游戏治疗关系所营造的氛围中真实完整表现自己,咨询师在接触时不会带有任何的评判.但这不是让孩子独自去参与游戏.咨询师可以冷眼旁观,这就需要治  相似文献   

15.
侯逸华 《辅导员》2013,(4):32-32
<正>孩子们沟通的天然媒介是游戏.玩具是孩子的词汇,游戏是他们的语言。孩子们是用游戏来演绎自己时体验、感受和需要,就像成年人用语言表述这些相同的东西一样,在游戏治疗中,玩具和游戏材料是孩子交流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同样重要的是咨询师回应的方式.这直接关系到促进或抑制游戏的疗法的成效。因此,笔者在工作中总结出四种回应方式,希望在研究儿童游戏疗法中咨询师的回应方式能提供参考。跟踪式回应温暖的关怀和接纳赋予孩子自由与宽容.使孩子在游戏治疗关系所营造的氛围中真实完整表现自己,咨询师在接触时不会带有任何的评判.但这不是让孩子独自去参与游戏.咨询师可以冷眼旁观,这就需要治  相似文献   

16.
玩具作为游戏的支柱在幼儿的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幼儿园可供选择的有棋类、塑料积木、皮球、拼图等玩具;孩子们爱玩的也就那么几种,每次他们都为争夺那几种玩具而吵得不可开交,丝毫没有谦让的表现.于是,我们就想:何不让孩子从家里带玩具来加以补充.这样既可以丰富孩子们的玩具,还可以培养孩子们分享、合作的品质.为此,我们让幼儿在每周五从家里带玩具来幼儿园与同伴分享;我们还给那一天起个好听的名字——玩具分享日.然而一段时间下来,我们发现玩具分享日所带来的利、弊全部暴露出来.于是,我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玩具分享日尽情地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这学期,我们幼儿园开展自主角色游戏,所有材料都放在固定的地方,小朋友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进行角色游戏。自主角色游戏开始了,小朋友都跑着去选自己想要的材料。突然,听到罗宇航气愤地喊道:“老师,他不给我。”我并没有走过去,在远处默默地关注着。杨沐曦手里拿着玩具的一半,罗宇航一边指着玩具一边理直气壮地说:“老师说了要分享!”杨沐曦看看自己手里的玩具,又看看我,手并没有松开,他看着自己的玩具回答道:“可是我也没有玩好啊!”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眼睛     
记得中考那年,我经常练习的一篇作文是《老师的眼睛》。那时,我总是努力想从老师的眼睛里读懂些什么,作为自己作文的素材。而今,我也成了一名老师,每天面对孩子们。我仍然要去读眼睛,只不过读的是孩子们的眼睛。孩子的眼睛清澈、明亮,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孩子对老师最真实的看法。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当你因为一件小事对孩子抱怨、发脾气时,孩子眼中对你的疏远、惧怕和敌视?当你经常对自己喜欢的孩子伸出大拇指表示赞赏时,其他孩子眼中对你的不满、怨恨和渴望?当你真心地融入到孩子们中间,与他们共同游戏,给予他们平等、真诚的爱时,孩子眼中…  相似文献   

19.
飞飞的转变     
飞飞是个刚满两岁的男孩,长得虎头虎脑,居住在我园附近。在开展对散居儿童的教养工作中,我发现飞飞频繁更换玩具,显得十分忙碌。我在观察他的同时试图与他交流,可他全然不理,只关注手上的玩具。今天,飞飞又来到我们班参与游戏活动。我一边和孩子们游戏,一边关注他的一举一动。这时,本班的嘟嘟不停地给我送菜:“梅梅老师,嘟嘟给你送菜来了,你快吃呀!”顿时,活动室里热闹起来,许多孩子都纷纷给我送菜,我忙着回应。这时,飞飞也向我跑来,他将玩具苹果往我手里一塞,马上就跑开了。“谢谢!好大的苹果,我真喜欢……”我连声应答着。飞飞更带劲了,他…  相似文献   

20.
一得集     
每次户外活动结束时,孩子们都争先恐后涌向玩具筐放活动器具,这样很容易出安全事故。针对这一现象,我采用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有序地收放器具。如收毽子时,做“小兔采蘑菇”游戏,引导幼儿把地上各色毽子当成蘑菇拣起来,然后轻轻放到“兔妈妈”(老师扮)的菜篮子里。收圆盒器具时玩“小小运输员”游戏,先让幼儿想想圆盒器具像什么,然后再将想象中的圆饼干、糖、蛋糕、车轮送到小猴家。收棍棒器具时,玩“小骑兵”游戏,让幼儿将棍棒当战马骑到马棚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