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出示目标,明确任务;紧扣目标,提出假设;针对目标,设计实验;围绕目标,操作实践;完成目标,得出结论;巩固目标,总结探究六环节教学分组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探索生命的奥秘。  相似文献   

2.
在目标引导下,学生自主阅读的课堂教学模式过程是:先由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再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目标;然后师生进行检测评价;最后进行补偿学习。  相似文献   

3.
职校生职业生涯规划可分为起始目标、成长目标和发展目标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的目标对于提升职校生心理资本具有重要意义。开展职校生职业生涯设计,增强自我效能感,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引导积极归因,能培养学生乐观的心理品质;提高抗挫力,能促进学生积极成长;激发积极动机,能实现预定目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北京市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生涯教育的基本目标,分别为:职业生涯教育目标是基础,帮学生做能人;生活生涯教育目标是核心,帮学生做福人;道德生涯教育目标是关键,帮学生做好人。并就这三个目标的递进关系进行了阐述,以期能够指导正在进行的青少年生涯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我的做法是做到“四让”(即: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二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三让学生自己总结学法;四让学生自我评价)。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学习目标是一种激发动机的外部诱因。清晰的教学目标宛如十字路口的指示牌,为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目标的提出应及时,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角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如教“分数的初步认…  相似文献   

6.
论点集锦     
《教育情报参考》2006,(8):60-60
——推进研究性教学的几点目标 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罗正祥认为,推进研究性教学应把握几个具体目标:激活学生的创新情感;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帮助学生学习掌握信息;促使学生树立团队意识;指导学生养成科学素质;努力形成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要达到这些目标,必须完成人才培养模式向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的转变;教育功能向以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全面素质为主的转变;教学组织形式向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转变;教学方式向师生互动、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7.
谈学生对课堂学习目标的确认—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在制定和给学生呈现课堂教学目标时,应努力使学生对教学目标形成认同感,促进学生形成并确认课堂学习目标,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深入度。可采用以下策略:明确学习的任务;唤醒并激活学生的经验;创设灵活的且有一定繁杂性的问题情境,组织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或讨论;制造知识的矛盾,诱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8.
实现德育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目标设计要从偏重道德认知目标,转变到让学生更好地“过道德生活”的多维目标:教学内容的取向要坚持贴近和卷入学生的真实生活;教学流程的展开,要坚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并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要坚持学习方式变革,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感悟;要借助“成长资料袋”,实施发展性评价。  相似文献   

9.
运用“掌握学习”的理论,在基层目标导达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课前预习的条件,使其自达目标;在高层目标助达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动脑思维的条件,使其顺利达标;在发展目标引达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探索学路的条件,使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三二六”课堂教学模式包括:“三为主”教学准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内容为主线。两种教学手段:形式以导学为主线,启发式教学和目标教学的教学艺术整体手段。六个基本环节:1.基础目标,检测补偿;2.交待目标,引导学习;3.依据目标,引议释疑;4.围绕目标,练习测试;5.实施目标,精讲点拔;6.对照目标,分类达标。强调课堂教学以目标教学为中心,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突破口,以课堂评价为策略,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负起了“指导的责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练习、研讨,寻找科学的学习和思考的方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主动的、积极的。课堂教学体现以思想为导向、知识为基础、训练为主干、方法为中介、思维为核心、能力为重点、操作为体现。达到教学思想先进性、教学目标完整性、教学过程有序性、教学方法灵活性、教学手段多样性、教学效果可靠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具体体现为:1.突出教师主导作用,强调控制教学过程和控制学生学习认识活动的过程;2.能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执行系统的作用;3.加强师生合作调整和控制教与学的过程;4.能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5.能及时检查学习效果,作出教学结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德育课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主要是检验性目标,它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的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完成好从一个讲授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角色顺利转换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开展问题研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设置探索目标,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创造互动机会,提高学生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军 《教育探索》2001,(4):23-23
一、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和标准。在目标确立时,应以培养学生形成主体意识和发展其主体能力为教学目标。这也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笔者在物理教学中,已找到了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方法:①分别确定学生学习活动的认知与技能目标以及德育的渗透目标和方法;②通过知识、技能的全面学习和训练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主体性;③确定情感教学目标,努力实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培养个性;④教给学生物理学科的思想和…  相似文献   

13.
政治课教学应强调教师与学生沟通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环境的互动;善于激疑,鼓励质疑,引导释疑,师生互动;探究讨论促进师生、生生多向交流;引导评价,增强学生互动的信心。实现“互动式”教学要特别注意在教学中贯彻:强化目标意识,以明确的目标指导教和学;注意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他们进行多向交流;从根本上变革师生关系,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是实现互动式教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在班级管理中重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优化班级建设的各个要素,使个人目标与集体目标达到最优整合,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培养基础;其次要充分运用组织的“流动性”,创建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再次要以多样化的评价为活动导向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最后要营造张弛有度的文化氛围,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文章就体育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从制定目标、明确要求;因材施教,区分差异;及时评价,增强信心;巧用游戏,调动兴趣;融洽情感,达成目标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教学评价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信息时代的教学评价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反馈与调整;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还注重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评价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更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方式不再只依靠考试的结果,更多采用诸如观察、作品展示、项目活动报告等多样化的方式。它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及时调整学习目标,建立自信。  相似文献   

17.
作为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应该加大教育力度,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目标;严格管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正确看待和评价学生;消除学生的自卑、建立自信;重过程、强能力。只有务实高效地做好班主任工作,才能培养出大批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实现这些目标,情感目标的有效实现首当其冲,因为不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实现任何目标都是空谈。然而情感目标的有效实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的范围很广,本文仅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谈些看法。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很多,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社会保障制度含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内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坚持的原则;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意义。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思想目标:让学生懂得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不能完全消除失业现象,因此,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让学生认识到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下岗失业现象有其必然性,应正确地看待这种现象。【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内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原则及意义。难点:对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20.
在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中,围绕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编写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积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探索考试方法改革,缓解学生的期未考试压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满足备层次学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