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1问题反射和本能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印随属于反射还是本能?如果是反射,属于条件反射还是非条件反射?2讨论包春莹[人民教育出版社(100081)]本能是一种先天性行为,印随是一种后天的学习行为,不属于本能。条件反射也是一种后天的学习行为。首先这属于动物的行为,行为的产生当然是需要神经系统的  相似文献   

2.
<正>1问题朱秋容[广东省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521011)]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科书P. 26:任何生物都有许许多多性状。有的是形态结构特征,有的是生理特征(如人的ABO血型),有的是行为方式(如各种先天性行为),等等。此处用"各种先天性行为"来解释性状中的行为方式,感到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  相似文献   

3.
蜜蜂舞     
能够活动的动物,大部分行为表现为定向的运动,这种定向运动也叫定向行为。这种行为可以分为动性和趋性两种形式,而且这两种形式还可以细分。动性是对无方向刺激的反应,趋性则是对有方向性的各种刺激产生反应。蜜蜂的定向行为则属于趋性中的补偿趋激性。蜜蜂怎样寻找食物呢?有人做过如下有趣的实验。  相似文献   

4.
动物行为即动物的动作或者是动作的变化 ,是我们能够观察到的动物对环境的反应 ,是对环境条件改变的适应活动。动物为了生存 ,必须不断地行动。比如 ,取食、饮水、逃避、繁殖等等。本文介绍几种常见的动物行为的观察方法 ,以加强对动物行为的理解和认识 ,建立动物行为都是动物适应环境以利于自身存在的行动的概念。1 草履虫动性行为动性行为是动物最普通的一种适应行为 ,它是由某一特定环境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无方向性运动。动物通过没有方向性的随机运动 ,最后找到适合于它们活动的环境。动性是较低等动物调整自己空间位置的最简单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创造性行为量表,对大学生创造性行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存在多种类型的创造性行为模式;即使在大学生这一智力水平较高的特殊群体中,创造性行为也是相对比较少见的;各种创造性行为类型中,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创造性行为主要表现在一到两个具体领域,只有少数个体在多个异质领域(比如艺术和科学)都具有创造性表现;就中国大学生群体而言,不同类型的艺术领域(如音乐、绘画等)似乎属于异质领域。在某一艺术领域具有创造性表现并不意味着在其他艺术领域也表现出创造性行为;不同专业和性别的大学生在创造性行为类型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但创造性行为类型和大学生学业成绩无关。  相似文献   

6.
动物在与自然界和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固有的行为模式,其中属于保护范筹的保护性行为,可区分为遗传性和习得性两大类。  相似文献   

7.
黄如珊 《成才之路》2014,(17):56-57
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比较常见的,其发展状况影响幼儿人格和品德的发展,是一种不良行为。开学后的第一学期,是刚离开家庭融入集体的小班幼儿发生打人、推人、踢人等"攻击性"行为的高发期,不利于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不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为什么小班是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高发期,其影响因素是什么,小班幼儿都有哪些攻击性行为,对个体"攻击性"行为如何矫正,值得我们思考。一、发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运用修订的儿童社会期望量表(CSD),采用多因素实验设计,测查了1-5年级高、中、低三类社会赞许性水平的197名小学生在积极、消极、中立三种教育情境下诚实性行为的差异.结果表明:(1)社会赞许性的高低会对被试的诚实性行为造成显著影响.社会赞许性越高,儿童发生不诚实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2)教育情境与年级因素存在交互作用.在积极的教育情境下,年级因素对诚实行为的作用显著.随着年级升高,儿童出现不诚实行为的概率增加.在消极与中立的教育情境下,年级因素的作用不显著.(3)教育情境与社会赞许性存在交互作用.在消极情境下,社会赞许性的高低会对儿童的诚实性行为造成显著影响,儿童的社会赞许性越高,其发生不诚实行为的概率越大.在积极和中立的教育情境下,社会赞许性的高低对诚实性行为不会造成显著影响.(4)社会赞许性与年级存在交互作用.高社会赞许性儿童中,儿童的不诚实行为随着年级的增高而变大.中等和低社会赞许性儿童的诚实性行为不会随年级发生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低龄犯罪"、"校园暴力"、"欺负弱小"、"幼儿园中儿童之间的打架"等事件增多,已引起人们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的关注.儿童的攻击性(或称侵犯性)是儿童社会性发展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减少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一、传统的性教育性,是人类生命的源泉和根本;性是人们日常思想和情感的组成部分;性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快乐或痛苦的源泉。人类的性观念、性行为是思维、语言、情感以及意识在内的文化心理与生理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人类的性观念、性行为既是文化现象,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有着封建传统的国家,性神秘、性禁锢的观念根深蒂固,人人谈"性"色变。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西方国家"性解放"思潮的传入,一些在性关系方面的腐朽思想一同进来。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性教育慢  相似文献   

11.
苏科版生物学教材八年级上册中关于"动物的行为"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动物行为的类型、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的体会,试图从以下方面挖掘"动物的行为"的教育价值。1重要人物通过介绍法布尔、达尔文和鲁迅等重要人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这位"昆虫的荷马"有哲学家的脑、美术家的眼、文学家的手,为世人奉献了《昆  相似文献   

12.
<正> 蜜蜂采蜜、蜘蛛结网、家燕筑巢……这些现象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但要在生物课堂上恰巧观察到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实为不易。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菜青虫和家蚕在课堂上观察动物的"先天性行为"。1菜青虫菜青虫是菜粉蝶的幼虫,它们生来只吃十字花科的植物,利用这一特点可以观察从未摄食的幼虫如何本能地寻找食物。  相似文献   

13.
在上海二期课改《生命科学》(试验本)教材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动物的基本行为”一节中,“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内容比较贴近生活。笔者根据教材内容,把整个教学过程分为3个版块:“动物行为的分类”“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区别”“后天性行为的学习方式”,其中教学重点是“后天性行为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4.
《太原大学学报》2021,(6):34-45
知识可定义为投资者对数据、信息、经验进行系统分析的结果,基于此,可以构建基于知识的投资者一致性行为模型。该模型首次提出四个基本假设:(1)金融市场中的知识会形成投资者的一致性行为,即对买入或卖出金融资产的一致性认同;(2)金融市场上因知识产生的一致性行为,会受到上市公司特征的显著影响;(3)金融市场上因知识产生的一致性行为,会受到投资者结构特征的显著影响;(4)金融市场上因知识产生的一致性行为,会受到"庄家"、做市商等机构投资者的引导。由假设得出金融市场本质是一种规则,是投资者利用知识形成的一致性行为规则,并且这种规则受"庄家"和做市商的引导或维护的基本观点。基于Python和深度学习,一致性行为模型在解释我国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策略研发、风险管理和金融监管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义利对立的道德观造成了教师在"道德崇高"和"现实需要"之间难以取舍。布迪厄的行为理论认为,功利与道德不是对立的两极,它们都属于"实践经济"的范畴。借助布迪厄行为理论进行反思,当前教师功利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象征性行为"得不到认可,二是"象征利益"的潜在价值得不到保障。  相似文献   

16.
正功利主义是近代资本主义的一种主要意识形态,边沁和密尔是这种思想的主要代表。概括来说,其核心思想有三个方面:(1)后果论,即人们的行为是否"善",完全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是否能带给人快乐。(2)苦乐主宰论,即人都是在趋乐避苦的计算中决定自己的行为的。(3)最大幸福论,即应当追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不过,边沁和密尔的幸福观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边沁认为幸福的感觉只有量的区别,而没有质的不  相似文献   

17.
李明 《初中生辅导》2022,(29):49-52
<正>一、本章内容知识体系自然界中的动物每时每刻都要对体内外的各种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这些反应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动物的行为,而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运动又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因此,在学习了动物主要类群的基础上,教材进一步安排学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在运动过程中,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完成各种动作,使动物具有很强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课堂中的退缩性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生在课堂中的,程度不等地干扰教与学活动的行为,如上课做小动作,与同学争吵,不守纪律,是课堂中的问题行为;胆怯、过度的白日梦、过分的焦虑,也是课堂中的问题行为.前者称之为破坏性行为,后者称之为退缩性行为.国外心理学工作者调查比较过教师与儿童心理学家对课堂问题行为的认识,发现二者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倾向于将破坏性问题行为视为课堂问题行为,而很少认为退缩性问题行为也是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学家则认为,二者皆是课堂问题行为,且退缩性行为是更为严重的问题行为,是对学习和发展干  相似文献   

19.
课堂沉默是一种交际性行为,根据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和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实际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分析了初中生课堂沉默行为的成因,主要包括个体心理因素(自我意识增强、习得性无助、人格特质)、课堂场因素(位置关系、课堂规则、场边界)和教学因素(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基于此,可以从理性看待,精准研判;分清主次,有的放矢;综合把控,善于转化这三个方面有效应对初中生课堂沉默行为。  相似文献   

20.
青春期的孩子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都非常有限,面对问题时容易产生情绪,常常表现出生气大喊甚至摔东西等冲动行为,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好"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呢?下面就来带大家学习一下.毕竟,一切教育都是理性行为,家庭教育也不例外,而且是充满情感的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