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家中央新闻单位进行实地调研,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媒体对调研活动和会议讲话的报道反映出总书记研究和分析新闻舆论工作的思路,即肯定成绩、正视问题、说明原则、指引方向,体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务实精神。从事国际传播业务和研究的人员,不仅能再次体会到总书记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一贯的高度重视,而且也能感受到他对内关于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对外关于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最新思考。"2·19"讲话对于改变中国在国际传播领域的不利地位,提升对外传播能力,以及中国未来国际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要将国际传播升级为国家战略传播,发挥旗舰媒体核心作用,提高旗舰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感召力,紧密结合新媒体时代背景中国国际传播的软实力诉求,创新性理解和把握新媒体精神,推动国际传播2.0,实现"民心相通、沟通世界"的全球传播愿景。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了百余次重要讲话,展示了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他的讲话既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又贴近受众、语言朴实,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真正做到了入耳、入脑、入心、入神。习总书记的演讲给了我们国际传播工作者以很大启发,国际传播的最终目的是要使我们传播的内容为海外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实地调研了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三家中央新闻单  相似文献   

4.
《对外大传播》2016,(4):67-70
正在新媒体时代,社交媒体发展迅速,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媒介环境、舆论环境、传播主体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主要依赖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来进行。因此,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所具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共享性等特性开展城市外宣,应成为移动互联时代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的重要策略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随着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当前的舆论环境发生了很可观的变化,新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已越来越显著。针对这样的情况,主流电视媒体如中央电视台等应充分运用"全球、全民、全媒"①的重要战略,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将自身定位为我国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主要平台,在推进新时期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新疆的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离不开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合力共建,离不开各国媒体的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也迫切需要新疆媒体从新疆区域传播迈向针对周边国家的国际传播。新疆经济报系尝试运用传统报刊、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渠道,以经贸新闻信息传播带动文化等其他新闻信息的传播,从区域传播迈向国际传播,积极参与构建中国现代传播体系,其特色值得探讨。一、新疆经济报系迈向国际传播的特色新疆经济报系从新疆区域传播迈向国际传播,在传  相似文献   

7.
李宇 《对外大传播》2013,(2):30-33,1
"二级传播"是指大众传媒的影响首先抵达"舆论领袖",然后舆论领袖把自己获取的信息传递给受其影响的大众。在我国电视对外传播的整体布局中,整频道在海外播出固然重要,但在当前国际传播格局中,以分时段播出等方式开展"二级传播"也是不可或缺的路径。具体而言,电视对外传播"二级传播"策略可以包括四个方面:"整频道"落地与"部分时段"落地并举,充分利用目标国媒体开展二级传播;电视传播与视频传播并重,利用视频发稿模式实现二级传播;"播出"与"互动"兼顾,制作和传播符合新媒体传播模式的节目;"走出去"与"请进来"并用,提升节目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周均 《对外大传播》2014,(12):35-37
正所谓"软传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8·19"讲话中所讲,上乘的宣传看起来要像从未进行过一样,最好的宣传要让被宣传对象沿着你所希望的方向走,却认为是自己在选择方向。由"硬"至"软":军队形象国际传播的转型趋势1.大道之行:新媒体语境提供了发挥空间在传统媒体语境下,拥有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做后盾的西方发达国家成为信息传播主体,而传播技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则被动地成为信息传播的弱势群  相似文献   

9.
正在社交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通稿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传播生态和受众需求的变化。如何从新媒体的传播模式和语态中汲取养分,"反哺"传统媒体并推动其话语创新,成为传媒业界热议的话题。近期新华社为报道"嫦娥三号"探月而推出的"月球车玉兔"集成报道,打通了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两个平台,实现了主流(官方)、专家(精英)、网民(公众)三个话语体系之间的有效互动,在国内、国外两个舆论场引发了高度关注,获得积极的回应。分析此次  相似文献   

10.
正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家领导人的形象不仅吸引了国际主流媒体的目光,而且也日益成为国际新媒体传播的焦点。作为国家形象的人格化表达,领导人形象如何顺应新媒体传播环境、传播规律的变化调整传播策略,这成为一道新课题。一、我国领导人的新媒体形象识别近年来,在我国政府和媒体的努力下,同时伴随着国  相似文献   

11.
张珺  蒋祥龙 《文化学刊》2016,(4):97-100
随着老龄化人口和亚健康人数的增加,现代人对健康养生日益关注,中医绿色养生得到广泛认可,中医药的传播和发展迎来了更广阔的空间。亳州市拥有得天独厚的中医药养生文化资源,本文基于SWOT理论,对亳州市中医药养生文化借助新媒体传播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以期提出利用新媒体传播地方中医药养生文化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正2009年至今,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的危机传播格局。中国的社交媒体虽然起步晚于推特、脸谱,但发展速度惊人。Web2.0时代的新媒体环境,打破了国境的壁垒,也给危机传播带来了格局上的创新。尤其是近5年以来,国内各种危机在新媒体格局下,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国境内。大量的危机甫一发生,就快速形成国内和国际两个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3.
随着辽宁红色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新媒体在辽宁红色旅游品牌塑造与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在辽宁红色旅游品牌塑造与传播中的运用与发展现状,探讨了新媒体在助力红色旅游品牌建设与品牌传播的作用,提出从品牌塑造、广告创意与广告传播等多角度出发,促进辽宁红色旅游景区新媒体与数字技术建设,寻找新媒体在红色旅游品牌形象广告创意中的创新点,发挥新媒体在红色旅游景区品牌形象广告传播中的创新作用,以期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为辽宁红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议与助力。  相似文献   

14.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种种观念、精神之和,是中华民族成长的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已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文化碰撞日趋激烈,文化传播的手段不断涌现。在国民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不断革新,中国新媒体产业的创新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是最为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重点内容,它直接影响着优秀文化传播的质量与效益,对于全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全球影响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中笔者将就新媒体环境中优秀传统文化向外传播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究,其目的是架起一座桥梁,推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向外有效传播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现代媒体技术迅猛发展,推动着传统的阅读方式和传播手段发生越来越深刻的变化,各种新兴媒体层出不穷。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发展对外传播?如何应用新媒体新技术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如何“使我们的图像、声音、文字、信息更广泛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进入千家万户”?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对外传播业界认真思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宋晓娟 《职业圈》2014,(30):47-47
本文基于新媒体背景,结合宣传部门对本县运用新媒体的一系列做法,从转变观念、加强舆论引导,以壮大主流思想政治舆论工作。并深八探讨了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非遗文化能够助力青年树立文化自信,关系青年的成长成才,关系国家前途命运。新媒体作为互联网传播信息的主要方式,而青年作为网络活跃群体,通过新媒体传播信息将成必然。要用好网络阵地,推动青年文化自信来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发扬。该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非遗在青年群体中传播的意义、现状和所面临的困境,进而通过数字化产品、线上体验式教育、新媒体技术和热门平台运用等多种方式来探寻面向青年群体传播非遗更有效的途径。以此让青年群体真正领悟非遗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增强青年的民族自豪感,让文化自信深植于青年心中。  相似文献   

18.
正伴随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具有越来越强的主动性和无边界性,并日益凸显其引导舆论的功能和作用。互联网的快速发布、快速传播、广泛覆盖等特性,已成为大国国际传播和引导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无法忽视的传播力量。中东地区特殊的资源优势和地理位置使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这一地区产生极大的"兴趣",并着重对这一地区进行媒体宣传和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世界正在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境况之中。2020年,一个又一个国际事件,加速推动了世界局势向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使得整个国际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国际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2020年中国的对外传播同样也处于一个异常复杂、艰苦和被动的环境当中,前有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导致的世界各方舆论的围追堵截,后有美国的一系列单边主义政策令中国的国际话语建构雪上加霜,这种"前有狼,后有虎"的国际传播环境,给中国的对外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另一方面,挑战伴随着的往往也是机遇。2020年中国的对外传播,充分利用了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和特点,在重重阻碍中披荆斩棘,找到了一条通路,甚至从一定程度上扭转和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所以,巩固好目前的对外传播成果,依托新媒体基础,采用全媒体理念,打造智慧对外传播体系,是2021年中国对外传播的首要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中国经历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中国社会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在此背景之下对外传播事业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在我国对外传播阵营中,新媒体传播开始具有更为重要的位置,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其在对外传播研究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一、聚焦新形态:从顶层设计到微传播载体2014年,以4G为代表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移动互联网推进到一个更为快速的时代。这些新的变化都为新媒体对外传播提供了更加优越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