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5 毫秒
1.
你我之间,自从采用通信方式,讨论如何做一个优秀记者以来,将近三个年头了。三年来已经给你写了五十九封信,对于做一个优秀记者的方方面面,除了一些具体的技巧性问题以外,差不多都谈到了。这些信写得比较随便,不拘一个格式,有的写得长些,有的写得短些;有的写得比较深,有的写得比较浅;有的写得比较紧凑,有的写得比较松散;有的偏重于讲道理,有的偏重于摆事实;其中有我自己的体会,也有别人的经验;有中国记  相似文献   

2.
谢顾问:我搞报道已有4个年头了,虽被军内外报刊采用过一些稿子,可都是些“小不点”,甚至只是三言两语的简讯。有人劝我写些“大块头”,我也想写几篇一鸣惊人之作,可就是写不出来。为什么我就不能写出“大块头”的稿件?54951部队别培海别培海同志:作为一个已有4年采写史的老通讯员,想写出点有分量稿子,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一定要明白,有分量的一鸣惊人的稿子不一定非是“大块头”不可,有些“豆腐块”新闻同样也很有分量,同样受读者欢迎。你注意到每年被评上奖的好新闻了吗?它们不少是几百字的短新闻。能写出高水平的…  相似文献   

3.
孙根荣 《新闻三昧》2006,(11):21-21
近读一些省市级工人报,我发现,长篇文章与日俱增了,尤其是“周末版”。这使我想起一些新闻界老前辈的“呼号”。如胡乔木曾呼喊:短些,再短些!赵超构也曾呼喊:短些,短些,再短些!有的省市级工人报所以喜欢上了长篇文章,细究起来,原因有三:一是报纸跟风扩版,但没有这么多新闻充填版面,只得将原来本可以写成几百字的东西,拉长成二三千字的大块头;二是报纸走休闲化之道了,误以为让读者休闲,就得用长篇文章来供读者消磨时光;三是有的记者没有写短文的基本功,只有写长篇的“裹足布功”,当然也有的记者认为,能写长篇文章,才显记者的真功夫。然而,不…  相似文献   

4.
有朋友跟我拉呱:"咱们都是写了一辈子文章的人.我退休后不写了,觉得是解脱了.你还在写."我说:"你不想写就不写了,是一种解脱;我退休后只写我有的可写和我想写的,也是有所解脱以后的结果,解脱的是有些时候没的写也写和不想写也写的困窘.如果说一者不免难受的话,一者就是享受了,所谓乐在其中."拉呱到此结束,感恩  相似文献   

5.
读者要我写些昔年的报坛逸事,我一想,这个题目还考得出。我原是抗战时期1941年前的上海新闻报记者,肚子里颇有些新闻古董,可以写出来,供大家欣赏。这些几十年前的新闻故事,好象一面古镜,对它照一照,可能对现在的新闻工作者以古为鉴,不但逸兴遄飞,有兴趣,可能还有些教训,可资殷鉴。现在我就把它们写些出来。  相似文献   

6.
读者要我写些昔年的报坛逸事,我一想,这个题目还考得出。我原是抗战时期1941年前的上海新闻报记者,肚子里颇有些新闻古董,可以写出来,供大家欣赏。这些几十年前的新闻故事,好象一面古镜,对它照一照,可能对现在的新闻工作者以古为鉴,不但逸兴遄飞,有兴趣,可能还有些教训,可资殷鉴。现在我就把它们写些出来。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我也想点个题目:写新闻没有真本事行吗? 我经常写些新闻稿,有的人说好,有的人却说,写新闻有啥本事,不就是学会了吹喇  相似文献   

8.
日常工作中不时碰到一些作者的来信,询问他寄来的稿子收到没有,处理情况如何。有些信言词恳切,极为感人。有的说,我寄去的稿子已有好长日子了,我知道自己水平有限,稿件不一定会采用,但总盼望编辑同志能在百忙中提点意见,有个回音。尤其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业余作者和文学青年,对自己牺牲了很多休息时间,花费了许多心血,熬了不少不眠之夜写出来的稿子十分珍惜,从投邮局那天起,就翘首以待,巴望着编辑的回音。然而,多年来我们有些不成文、已成习的稿约制度,却相当严重地束缚了文艺爱好者的积极性。我们常见到的刊物的“稿约”启事,总有那么几条规矩:几千字以下,“稿件一般不退”,“人  相似文献   

9.
写新闻通讯的同志总想稿子写毕,能见报,能播出。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有些稿子虽花了些精力,结果报废了。原因除了有的稿子失去时效,大部分是由于采写粗糙、质量不高造成的。初学写稿的人,写几篇不见采用,就心急起来,总想向老通讯  相似文献   

10.
杨宏霞同学: 先后收到你寄来的五篇散文,每篇都在五六百字左右,其中有的是写你自己感受的,像《校园恋情》之一与之二,还有的是你摹仿他人的作品。你坚持要我给你的作品提出意见,现在我把读过你的作品后的想法写在下面。  相似文献   

11.
农业科普期刊的基本功能是积累、传播和交流农业科技信息,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中介。农业科普期刊面向农村,以提高农民文化、科学素质,普及农业科学技术为己任,在上世纪80年代初曾风光无限,动辄几十万上百万份的期发行量让各种专业性较强的科技期刊羡慕不已。然而时过境迁,农业科普期刊市场的生态环境已发生颠覆性的转变,全国农业科普期刊发行量普遍呈现下降趋势。发行量是期刊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期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前提,只有找准发行量下降原因并“对症下药”才能扭转颓势。为此,笔者浅析了农业科普期刊发行量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南台 《出版视野》2005,(3):41-43
我曾在宁夏人民出版社策划室工作,搞过些策划,有的被采纳了,有的被否决了。被否决的我还不服气,写论文在刊物上发表,论证我的策划有理,但无济于事。于是我有了一个深切的体会:策划是总编的事业,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干的。参谋不带长,放屁也不响。没有发布命令的权力,参谋仅仅是个饶舌者而已。有的人可能不服气,说总编不让那么干,要听我的,早就如何如何了!总编也有话,  相似文献   

13.
有些人不重视标点符号。有的乱点一通,有的一逗到底,有的甚至干脆不用标点符号。下面讲几个标点符号的小故事,希望引起大家对标点符号的重视。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曾经用标点符号作武器,战胜了杭州的一个恶霸。祝枝山在恶霸家的大门上写了这样一副对联:“昨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钱财”。那恶霸见了这副对联,气得暴跳如雷,马上就找祝枝山评理。祝枝山说,我写的句句都是吉利话。于是两人用一百两银子作赌注。如果这副对联上写的是侮辱人的话,那恶霸就胜利;如果这副对联上写的是吉利话,祝枝山就获胜。结果祝枝山仅  相似文献   

14.
50个信封     
初学新闻写作那一年,在寄出了25份稿子之后,我终于收到了一家报社寄来的一份样报和稿酬。兴奋之余,我有些沮丧:5元钱稿费还远远不够我为寄25份稿子所买的信封和邮票钱,更不用说我为写稿搭上了多少个挑灯笔耕的夜晚了。但正在我家的二姨却高兴得合不上嘴,戴上眼镜,将我的那篇“豆腐块”看了一遍又一遍。以后的日子,我仍是很努力、很投入地写,期望收到的稿费渐渐多起来。但是,半年过去了,我只发表了几篇文章。后来,有一次我用所有的零钱买了10份信封和邮票寄出了10份稿子,最后在纷纷石沉大海之后,我发誓不再动笔。我将所有的书都付之一炬,从此…  相似文献   

15.
作者投寄给出版社或报社的稿件,如果文面比较整齐,就给这些部门增加了很大的方便。我在出版社做编辑室的秘书工作,接收和保管着从五湖四海寄来的书稿,看到其中有些文面不整齐的稿子使编辑、校对、排字工人很头疼。如有的个别字,谁都不认识,拿到办公室,科长也得打个问号。象这样的稿子从头至尾不下几十万,篇篇潦草不堪,页页涂改过乱,  相似文献   

16.
笔者为报刊写稿四五年。不但体验到写稿苦,发稿难,而且常为几块钱、十几块钱的稿费伤脑筋. 讨了一年零两个月的稿费1989年下半年,北京某报举办《建设幸福家庭》征文.笔者写的一篇题为《我家是个精神万元户》的稿子被选用后,迟迟未见寄稿费来.1990年6月14日,该报公布了获奖名单,此稿获三等奖.当时寻思,稿费连同奖金会一起寄来的.可是眼巴巴地等了几个月,却是泥牛入海.去信询问仍未果.直到10月份我厂一名同志进京办事,受我之托见到了那位大编辑.她说款随后就寄.谁料这句话只是说说而已.我一气之下给该报总编写了一封言辞不大好听的长信.发出不到半个月,20元稿费和60元奖金都寄来了,可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相似文献   

17.
在退休后的两年中,我写的批评稿件有14篇发表在《平顶山日报》“读者来信”栏目上,有人问我写批评稿的窍门,我说没有窍门,有的只是下面的几点体会:一是不怕得罪人,亦不怕报复。出以公心,每次都署上真名及详细通讯地址。二是注意收集写批评稿的素材,重点是针对城市在两个文明  相似文献   

18.
1978年以来,我利用业余时间,零打碎敲地写了200余篇科普文章,其中有的发表在省内外报刊上,有的被电台采用。回首走过的科普创作道路,体会最深一点是不断创新。要创新,先要做到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19.
在一次会议上,一位老新闻工作者在谈到新闻理论时,说了些明显的外行话。在座的一位刚毕业的新闻研究生连连发笑,那音容笑貌流露着轻蔑之意。当时,我真想问那位年轻人一句:你写出过几篇象样的新闻作品?因为我知道那位长者发表的作品摞起来有那后生高。但是,话到嘴边我又咽回去了。那后生固然有可气之处,那长者似也不该论所不知。事后,我反复回味着那一幕,觉得有些话要说。前些年对两代人有“代沟”之说,也有人不以为然。且不谈是否有“沟”,但同代人之间,差别也是有的,何况一代与一代之间。用此道理看我们新闻专业队伍的现状,是否可以  相似文献   

20.
去掉自卑感     
笔者在与一些通讯员接触中,感到有些通讯员对写稿有畏难情绪,自卑感很重。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接触到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怕编辑看不上眼;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水平低,稿件写得不像样,采用的可能性小等等。凭心而论,基层通讯员在报道中有许多不利因素,常常会遇到“拦路虎”然而,众多“拦路虎”中最为厉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