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不久前一节挺有意思的语文课,我跟学生换了个位,由学生来授课,我充当普通的学生,收效却出^意料的好。 [教学过程回放] “‘东坡居士读者见面会’现在开始!下面有请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宋词豪放派的开山鼻祖、高寿969岁的苏轼老先生入场!”伴随着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苏轼”登场了。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一节挺有意思的语文课,我跟学生换了个位,由学生来授课,我充当普通的学生,收效却出^意料的好。 [教学过程回放] “‘东坡居士读者见面会’现在开始!下面有请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宋词豪放派的开山鼻祖、高寿969岁的苏轼老先生入场!”伴随着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苏轼”登场了。  相似文献   

3.
正《但愿人长久》一文中,苏轼的感情经历了"思念——埋怨——宽慰"的变化。当我讲到"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埋怨月亮时,却正是那一轮圆月让他的内心得到了宽慰",学生表现出不解。正当他们眉头紧锁时,我讲述了一些苏轼与苏辙的故事,并提醒他们去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想象苏轼看着明月会想起些什么?当学生了解了课文背后的故事,目光再次与图中景象交会时,思维的火花就在瞬间迸发了:  相似文献   

4.
苏轼的《超然台记》和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是宋代亭台记文中耀眼的双璧。教学中,我拿这两篇文章来相互印证,加上学生在此之前已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和《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俚俭》,我想借此让学生来对已了解的苏轼作个小结,  相似文献   

5.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伴随着四季轮回,我已在教学这块园地耕耘近10年了。像一个农民热爱土地、辛勤劳动、倾尽心血一样,我热爱我的工作、我的学生。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我长期坚持在班里开展读书摘抄活动,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并互相交流。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不但备好每节课,而且能因势利导,上好每节课。一个中秋之夜,很多学生想家,精神不振,我便先放下原来准备讲的课,饱含感情地为学生朗诵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并以词中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鼓励学生志存高远。我说:“想那苏轼,900多年之前的…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超然台记>和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是宋代亭台记文中耀眼的双壁.教学中,我拿这两篇文章来相互印证,加上学生在此之前已学习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和<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俭>,我想借此让学生来对已了解的苏轼作个小结,于是给他们布置了一个研究性课题--<我眼中的苏东坡>,并专门用一节课来交流小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引导学生赏读苏轼的名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让学生对苏轼的生平及宋词有进一步的了解,并深入理解苏轼对亡妻的真爱和思念,认识悼亡文学,从而更加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8.
有一次在课堂上,一个学生问我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一句中的“岭”和“峰”有什么区别,当时我没能回答出来。课后查阅工具书得知:“岭”是顶上  相似文献   

9.
仝根章 《教育艺术》2004,(11):59-60
前不久,我在西安外国语学校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 这是一节教读课,目的是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子,教学生学会读古诗。  相似文献   

10.
苏教版第十二册课文《暖流》浅显易懂.课文说明了江主席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课文中有一段江主席和南开大学的学生们齐背《水调歌头·中秋》的内容。存教学巾,我问学生,你熟悉苏轼的这首词吗?很多学生都说以前老师拓展过,有一个学生说:“我知道这首词的来历,  相似文献   

11.
一次《赤壁赋》同课异构教学活动中,年轻的罗老师关于此课的教学设计颇有个性:开场即在黑板上很漂亮地画了个“月”的甲骨字形,而后激情地赞叹苏轼写月无人出其右,举了苏轼诗词中的“月亮”为例,接下来要求学生找出《赤壁赋》中含“月”的句子并谈谈体会。学生有序地一段段找出.教师也一句句地分析,从“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的月之“徘徊”谈到末段苏子辩证之月.最后水到渠成地阐述了文中传递出来的苏轼从本我到超我的一次心路突围。  相似文献   

12.
超越苦难     
在我们学生眼中.高中生活是种困境,如何走出网境,或许可以借鉴苏轼的达观。苏轼的一生有几次大起大落。苏轼总结自己一生时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相似文献   

13.
《但愿人长久》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这一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名词《水调歌头》的创作经过。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学中我三次抓住“明月”,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一抓“明月”,对比感悟师:(出示苏轼的《水调歌头》原文,引导学生边听录音朗读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第六册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课本“思考和练习三”中给出了两种理解,要学生回答哪种理解更好。这两种理解,第一种是:我(苏轼)神游故国,应笑自己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第二种是:周瑜神游故国,应笑我(苏轼)多情善感,头发早变白了。对这两种理解,《教学参考书》给出的答案是:“第一种理解较合适。”我认为要准确理解本句,明确是谁“神游故国”,必须抓住两个词,即“故国”和“神游”。  相似文献   

15.
人们都说宋朝著名文学家苏轼天赋好,能“过目成诵”。其实并不如此,而是另有其奥秘。一天,有位朋友去看他,等了好久,苏轼才出来会见。客人很不高兴。苏轼解释道:“我正  相似文献   

16.
我喜欢苏轼的诗词,尤其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常常感慨,要是能和东坡先生见一面该多好啊!一天早晨,当我拿起《苏东坡诗词集》时,奇迹发生了——书上的苏轼画像金光一闪,随后我的眼前就出现了一个人!  相似文献   

17.
谜语诗揽胜     
传说宋朝诗人苏轼在杭州任职时,黄庭坚有一次特意去拜访他。苏轼见自己的门生来看他,十分高兴,便邀上秦少游,三人结伴同游西湖。三人欣赏西湖美景,十分惬意。这时,秦少游口占一谜:“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轮转王;有时射出一线光,天下邪魔不敢当。”苏轼已猜到这是什么,却佯装不知,笑着问黄庭坚。黄庭坚知道苏轼的意思,于是也随口说了一谜:“我有一只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拉纤走,  相似文献   

18.
拜谒三苏园     
正天要黑了,我才赶来,我顺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我不知道是不是原来的茶道。我已经远远地看到了莲花山,那里起了雾气。近了,才知道雾气不是来自山上,而是我要去的三苏园。当年苏轼五走古茶道,就喜欢上这里的风物人情。这里的人爱喝茶,是从苏轼时开始,还是以前就有的习惯?只是苏轼来了,更加地有了热情?一直到现在,大街小巷,有着近三百个茶馆,茶的滋润使民风淳朴,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吴惠芳 《学语文》2007,(3):5-16
在从小学至高中的课本中,学生接触过的苏轼的作品不算少,有《题西林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惠州一绝》、《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但并不系统,且教师限于授课课时,对作家作品的介绍常常语焉不详,点到为止,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在教完《石钟山记》之后,我总觉得对苏轼这一伟大文学  相似文献   

20.
谜语诗揽胜     
传说苏轼在杭州任职时,有一天与黄庭坚、秦少游结伴去游西湖。秦少游吟出一首谜语诗:“我有一间房,半间租与轮转王;有时射出一线光,天下邪魔不敢当。”苏轼已猜到这是什么,却佯装不知,笑着问黄庭坚。黄庭坚明白苏轼的意思,于是随口说道:“我有一只船,一人摇橹一人牵;去时拉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