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杨春梅 《今日科苑》2010,(14):195-195
在语丈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即把美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分析形象,引导学生感知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二、挖掘主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三、拓宽知识面,启发学生深入体验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
孙红艳 《科教文汇》2007,(6X):116-116
本文拟从审美倾听、审美体验、审美理解循序渐进的三个层次对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一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让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都能在音乐的殿堂中感悟艺术和人生。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奇思妙想,创造美;运用多媒体,创设审美情境;运用对比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奇思妙想,创造美;运用多媒体,创设审美情境;运用对比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李立群 《科教文汇》2007,(9Z):59-5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奇思妙想,创造美;运用多媒体,创设审美情境;运用对比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从审美倾听、审美体验、审美理解循序渐进的三个层次对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一问题进行积极有效的探索,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让每一个生命的个体都能在音乐的殿堂中感悟艺术和人生.  相似文献   

7.
吕军辉 《科学中国人》2014,(8S):237-237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美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绘画、工艺、欣赏并重,着力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欣赏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奠定美术创造的重要途径。如果说绘画课与手工课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基础,欣赏正是把平时所学的审美能力进行内化、升华的必须课程,在欣赏中,使学生在形象、感受、理解、发挥之中碰撞,从中升华出各种能力,让学生懂得更多的道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想象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一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伍颖慧 《科教文汇》2009,(10):206-206
美术与“美”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美术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充分感受生活中的美的元素,教学生学会美术作品欣赏等一系列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并在美术创作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9.
余晓君  李丽 《今日科苑》2007,(2):112-112
文章提出了美术院系基础训练课最容易和经常被忽视的一个问题,即学生在动笔之前或训练时的审美状态、审美情绪的培养问题。良好的审美感受力是美术教学重要的内容和目标之一,它也是判断学生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自觉的审美意识的培养、进行审美情感体验、观察能力尤其是对造型要素的观察能力的训练三方面系统阐述了审美感受力培养的方法。旨在进一步丰富美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同时也为学生深化对自我和对世界的认识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古典诗歌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民族的艺术象征、美的象征,在古诗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及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以它的情感陶冶性格,塑造心灵。当今的商品音乐,对校内外相当多的青少年造成不良后果,至堪忧虑。学校音乐教育必须发挥它的审美功能,发掘音乐教育中德育因素,加强学生审美鉴别能力的培养,强化提高学生对音乐美丑的分辩能力。本文就唱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从培养审美兴趣、培养审听能力及培养表现美的能力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王滨 《科教文汇》2007,(11Z):133-133
美术学科欣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和理解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纵观当前的美术教学,美术欣赏已贯穿从小学至大学的审美教学全过程中。而中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审美素质的初级阶段,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点相结合,掌握学生欣赏习惯和欣赏特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语文审美教育,就是教师充分挖掘语文教学诸因素中丰富的美学内容,在引导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格外的重要,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则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以及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以及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让学生掌握所学的音乐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审美理解力,同时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艳梅 《科教文汇》2009,(3):122-122
语文课堂教学要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感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教写规范汉字、加强课文诵读、挖掘课文内涵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6.
齐东建 《今日科苑》2010,(4):228-228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地、自由的培养语感,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积极感知。良好的语感就会在读中得到积累,在写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教学蕴涵丰富的审美教育内容,在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可以净化学生心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高尚的人格,从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评价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教学要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感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从教写规范汉字、加强课文诵读、挖掘课文内涵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9.
李红梅 《科教文汇》2009,(14):223-223
本文试就新课程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作分析,旨在阐述美术欣赏审美能力对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美术欣赏的引导者,应创新教学思维模式,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学生在美术欣赏的过程中通过对欣赏物象的品味和深思,定会从中受到教育.从而启迪心灵,陶冶情感,提高审美技能。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活动是一种能端正人们语言、思想、行为、情感等内质的高尚而伟大的活动。教师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架起书面语与口头语、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桥梁,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感悟作品,其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依据高职学生培养目标,高职语文教学应强调从应用、实用的角度不断探讨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内质”。形成一种独特的认识社会的能力。在平时的语文教学活动中,高职语文教学应从美学角度强化学生的阅读训练:重视学生审美态度和审美心境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