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肺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方法以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肺癌患者资料50例以及肺部非肿瘤性疾病患者资料5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对两组患者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的血清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以及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水平进行检测,将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组患者的血清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以及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水平显著高于非肺癌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清癌胚抗原水平最高,小细胞癌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最高,鳞癌患者血清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水平最高;化疗有效和化疗无效患者之间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比较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癌患者进行血清癌胚抗原、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以及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水平检测可以帮助对肿瘤细胞类型的判断,患者化疗之前以及化疗之后的血清水平改变情况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TSGF检测对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化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取1 2 6例晚期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采用生化比色法检测TSGF含量,并在化疗后复查TSGF,比较化疗前后TSGF的变化.结果化疗前患者TSGF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化疗后有效组与化疗前相比也有显著差异(p<0.01),而化疗后无效组与化疗前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TSGF检测可作为评估晚期胃癌患者化疗疗效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蒋琳 《大众科技》2014,(10):112-1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脉压指数与胱抑素C(CysC)、颈动脉内膜厚度(IMT,intima-media thicknes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科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71.30±3.90岁,入院后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小时动态脉压指数=24小时动态脉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取中位数0.51分组,24h PPI〉0.51为A组,24h PPI〈0.51为B组,分组分别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彩色多普勒测定颈动脉IMT。结果:A组CysC、颈动脉IMT均明显高于B组的高血压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脉压指数与胱抑素C、颈动脉IMT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和MUC1-mRNA的表达情况,以探讨用于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RT-PCR)方法,分别检测有明确肿瘤病灶的25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CK19-mRNA和MUC1-mRNA的表达。结果25例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和MUC1-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00%和56.00%,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中CK19-mRNA有1例表达阳性(5%),而MUC1-mRNA则全为阴性;20例健康对照者两者皆表达为阴性。肺癌组与肺部良性疾病组、健康对照组间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K19-mRNAandMUC1-mRNA作为外周血中肺癌的两项分子检测指标,是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较好标志物,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及随访。  相似文献   

5.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免疫抑制酸性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免疫抑制酸性蛋白 (IAP)检测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了 6 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及 3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 IAP.结果表明 :正常人血清 IAP含量为 (346± 10 7) μg/ m L,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 IAP为 (6 73± 149) μg/ m L,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肿瘤患者的 IAP阳性率高达 85.3% (58/ 6 8) , - 期患者血清IAP水平明显高于 - 期患者 (P<0 .0 1) ,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 ,IAP水平也随之增高 ;口腔颌面部鳞癌与唾液腺癌之间 IAP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治疗后血清 IAP水平明显下降 (P<0 .0 1) ,复发者血清 IAP复又回升 ,而未复发者 IAP水平处于正常水平 .说明检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血清 IAP有助于监视病情的发展、观察疗效及判断预后 ,动态研究可监测肿瘤的复发与转移 .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静脉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 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含量,探讨VEGF和IL-12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定量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10例初诊未治、10例缓解期、5例复发患者和9例正常对照血清中VEGF和IL-12的含量。结果 初诊未治组的VEGF含量(521.06±163.85pg/ml)明显高于缓解组(307.62±55.40pg/ml)及对照组(262.01±141.66pg/ml)(p均<0.05)。对照组的IL-12水平(58.96±38.11pg/ml)与初诊复发组(初诊未治组与复发组的合称32.51±14.58pg/ml)、缓解组(71.67±119.09pg/ml)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正常对照组VEGF的含量与IL-12之间存在负相关性。结论 VEGF和IL-12与AL的病情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CEA,CA153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ACS:180SE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对6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53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和70例正常对照分别测定CEA和CA153。结果:肺癌组CEA和CA153水平分别是15.75±18.81M,L和47.18+39.52U/L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疾患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肺癌组CEA,CA153联检阳性检出率为75.00%准确性为84.07%,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CEA和CA153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肺癌的敏感性和检测准确性,对肺癌的鉴别诊断、疗效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CEA,CA153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ACS:180SE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对6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53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和70例正常对照分别测定CEA和CA153.结果:肺癌组CEA和CA153水平分别是15.75±18.81 μg/L和47.18±39.52 U/L均明显高于肺良性疾患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肺癌组CEA,CA153联检阳性检出率为75.00%准确性为84.07%,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结论:CEA和CA153联合检测可提高检测肺癌的敏感性和检测准确性,对肺癌的鉴别诊断、疗效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成德 《西藏科技》2014,(9):35-38
目的探讨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症(pSS)患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免疫固定电泳对pSS诊断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23例pSS患者作为pSS组,通过年龄和性别匹配,同时,收集湘雅二医院健康体检中心23名健康体检者血清作为健康对照,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G、IgM、IgA、κ链、λ链水平,分析比较pSS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IgG、IgM、IgA、κ链、λ链水平,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的pSS患者与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的相关性,进一步采用免疫固定电泳对pSS患者血清IgG、IgM、IgA、κ链、λ链进行分型。计量资料正态分布者组间采用t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者比较,pSS患者血清IgG、IgM、IgA、κ链、λ链水平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SS患者中系统受累组和非系统受累组比较,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SSA抗体阳性的pSS患者血清IgG水平高于抗SSA抗体阴性的pSS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固定电泳检测出两例单克隆型pSS,经组织活检和刚果红染色后发现均合并淀粉样变性。结论 pSS患者血清抗SSA抗体与IgG水平密切相关,未发现pSS系统受累与免疫球蛋白的相关性;免疫固定电泳在pSS合并淀粉样变性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B7-H3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肝病科患者血清样本共47例,根据其乙肝两对半结果而分为4组,即大三阳组、小三阳组、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纤维化组,并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随机收取10份HBsAg阴性健康人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组。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样本中B7-H3含量,并两两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用RT-PCR的方法检测患者组样本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并分析其与B7-H3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血清样本中B7-H3含量为(7.36±0.36)ng/mL,高于另外4组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4组B7-H3含量均为(2.12~2.81)ng/mL之间,4组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组HBV DNA检测结果显示,大三阳组HBV DNA拷贝数达到(602.2±193.2)×105/m L,与肝纤维化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三阳组、肝纤维化组患者HBV DNA拷贝数与小三阳组、慢性HBV感染组相比,其拷贝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组样本中B7-H3含量与HBVDNA拷贝数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B7-H3含量与正常人相比有所下降,可能与B7-H3在患者体内重新分布有关,与乙型肝炎病毒的活跃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强度体育运动中人体运动的易损伤区域。方法:进行不同的测试。结果:高强度运动组受试者心率明显升高,和正常运动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而高强度运动组、正常运动组受试者的体温、收缩压及舒张压指标无显著性差异。高强度运动下能够使受试者血清SOD和MDA含量以及血清HPS70显著增加,和正常运动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高强度运动组和平常运动组受试者的Ig A和Ig G含量没有很大的变化。高强度运动使血清PRL含量和血清GH含量显著增加,与正常运动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血清皮质醇含量也显著增加,与正常运动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强度运动能够使人体运动的易损伤区域各相关指标发生显著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牙周炎患者龈沟液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 I C A M 1)的含量⒚牙周炎患者 23 例,46 个牙齿;正常对照20 例,20 个牙齿,用 E L I S A 法检测牙周炎患者龈沟液s I C A M 1 的含量⒚正常对照龈沟液s I C A M 1 含量为(145.014±43.745)ng/m L ,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05)⒚牙周炎患者龈沟液s I C A M 1 的含量为(25.389±8.461)ng/m 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 P< 0.01);一个牙齿30 秒龈沟液 s I C A M 1 总量,正常对照为(0.1764±0.0432)ng,牙周炎患者为(0.0830±0.0197)ng,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01)⒚表明龈沟液s I C A M 1 含量的降低与牙周炎有关⒚  相似文献   

13.
牙周病患者唾液中一氧化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桂珍  孙伟莲 《科技通报》1999,15(2):149-151
通过检测牙周病患者唾液亚硝酸盐的含量来代表一氧化氮的含量,对15例牙龈炎患者、17例牙周炎患者和27例正常对照唾液一氧化氮的含量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正常对照唾液一氧化氮的含量为28.806±6.604μmol/L,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牙龈炎和牙周炎患者唾液一氧化氮的含量分别为34.365±7.148μmol/L、56.214±13.537μmol/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2,P<0.01),牙周炎患者唾液一氧化氮的含量明显高于牙龈炎(P<0.01).提示唾液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与牙周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疆汉、维、哈三民族人群之间酒精依赖者糖缺陷转铁蛋白(CDT)的含量差异。方法:选择新疆汉、维、哈三个民族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每个民族分为未饮酒者组、偶尔饮酒者组、酒精依赖者组。使用毛细管电泳仪Capillarys与Capillarys CDT试剂盒检测三个不同民族中三组人员的血清CDT含量。结果:与未饮酒健康者组和偶尔饮酒者组比较,酒精依赖者组的糖缺陷转铁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疆酒精依赖者组三个不同民族的CDT含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样本(n=368)CDT遗传变异的频率是4.07%。结论:CDT是一个灵敏度、特异性最佳的标记物,将作为司法鉴定酒精依赖的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候与血清甘胆酸(CG)的临床观察。方法:按照肝炎后肝硬化诊断标准收集肝气郁结、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血瘀证4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80例,另选同期健康成人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并记录4种不同证型患者及对照组与血清C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结果差异。结果:肝气郁结组、脾虚湿盛组、湿热内蕴组、血瘀组血清CG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1;脾虚湿盛组、湿热内蕴组、血瘀组TC、TG、HDL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P0.05。结论:肝气郁结组、脾虚湿盛组、湿热内蕴组、血瘀组血清CG均比正常对照组高。同时,湿热内蕴组相较余组升高更显著,由此而知,湿热内蕴证患者肝细胞坏死程度明显高于肝气郁结证、脾虚湿盛证及血瘀证。该研究提示血清CG含量测定对肝硬化预后的判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细胞中ATP、ADP和AMP含量的方法,以比较高糖培养的MRC-5细胞和D-半乳糖诱导的拟衰老MRC-5细胞能量代谢水平。体外培养的细胞经高氯酸裂解后,用反向HPLC法检测两组细胞ATP、ADP和AMP的含量。HPLC系统采用Ecosil C18反相柱(4.6*250mm 5μm pH 2~8),流动相为15mM磷酸二氢钾缓冲液和10%甲醇,流速0.5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检测温度为25℃,进样量20μL。以标准曲线法计算ATP、ADP和AMP含量,并计算腺苷酸能荷(EC)。结果显示拟衰老细胞的ATP含量及EC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AMP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的ADP含量没有明显差别。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法可检测出不同状态细胞能量物质的差异,其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等特点,可以作为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的评估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IL-10含量的检测,探讨其联合IL-6、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30在本院确诊并收治为类风湿关节炎的20例患者作为RA组,另选取同一时期在本院体检中心2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中IL-10的浓度。对患者和健康者进行比较,并对患者IL-10与各项免疫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IL-6、RF、CRP、ESR浓度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IL-10含量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RA患者组血清IL-10与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IL-6呈负相关(r=-0.5151,p=0.0201;r=-0.462,p=0.0403;r=-0.743,p=0.0002;r=-0.5524,p=0.0115),表明IL-10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IL-10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显著降低,检测患者外周血IL-10水平有助于RA患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中的变化,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通过测定56例正常蛋白尿患者(NA组)、60例微量蛋白尿患者(MA组)、68例临床蛋白尿患者(CDN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Hcy浓度,并比较各组的β2-微球蛋白、尿素氮(BUN)、肌酐(CREA)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结果显示,T2DM患者血清Hcy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血清Hcy含量与β2-MG、UAER、BUN和CREA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6、0.59、0.43、0.40),P0.05。提示两者联合检测可以动态观察糖尿病肾脏的病变程度,帮助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黄欣 《大众科技》2016,(4):74-75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肺癌化疗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延续护理服务,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施延续护理服务后,研究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各项内容均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93.0%)高于对照组(70.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延续护理服务,可有效改善肺癌化疗患者负性情绪,有助于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338例急性白血病非特异性免疫指标与其预后的关系。治疗后完全缓解了患者其T淋巴转化指数与总E花环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血清免疫球蛋白与补体C3无此改变。治疗前总E花环率、IgG及IgM正常组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其减低组,T淋巴转化指数正常组的中位生存期与完全缓解期较降低线组明显延长,T淋巴转移指数、总E花环率及血清C3正常组的三年连续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其降低组。治疗后T淋巴转化指数与总E花环率恢复者较未恢复者的总缓解率及三年连续生存率高、中位生存期与完全缓解期显著延长。提示急性白血病的免疫活性与其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