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荚果蕨半野生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荚果蕨半野生栽培研究,经过半野生栽培改善了荚果蕨的生长环境,加速植株生长,扩大了物种繁殖范围,种质资源得到了保护;改善了植物景观,提高了观赏价值,早春嫩叶可进行采摘,利于生态旅游的发展;荚果蕨的嫩叶市场价格较高,产品供不应求,经济效益较高,经4年实践,每667m2可获纯利1750元。初步结论:对荚果蕨进行半野生栽培即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一定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兴安升麻经人工栽培后苦味寡淡,我们对野生的和人工栽培的兴安升麻的主要苦味成分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人工栽培的升麻植株中阿魏酸和异阿魏酸含量与野生植株相比都有显著下降,其中阿魏酸降低了20%,异阿魏酸下降了28%,这是导致人工栽培的升麻植株苦味口感寡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条件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测试和了解引进玉米杂交种的特征、特性和表现,为下一步品种比较试验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安2032、安2071、丰盛1号的单产均超过对照黔西4号665.4kg/667m2的产量,5个杂交种的单产超过对照毕玉4号533.6kg/667m2的产量,每667m2增产104.4~168.2kg,增长幅度19.6%~31.5%,增产效果明显。另外,各参试品种经济性状各具特色,在生育过程中均未发生玉米病害感染和虫害危害,对病虫害有一定抗性。结果表明各参试玉米杂交种均可作为下一年度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兴安升麻的种子自然成熟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后熟。本研究对兴安升麻的种子进行处理,而后显微观察处理后的胚切片,进而确定打破种子休眠的最佳条件。冷湿处理及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GA3都能不同程度的破除休眠。GA30.5g/L结合低温处理90天,胚有90%以上都处于萌动状态。  相似文献   

5.
通过试验研究,中耕比免耕增产达显著水平,667m2增产量为10.0kg,增产率为13.3%。中耕比免耕产值增收30元,而费用却多开支60元,增产并不增收。本文认为,油菜比较经济的生产措施是667m2深施颗粒油菜专用复合肥50.0-l00.0kg一次作底肥,结合施用旱地除草剂之后,不再中耕追肥管理。  相似文献   

6.
正交优化设计在黑大豆夏播高产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等肥力水平土壤上采用密度、播期、施肥量和NPK配比的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和施肥量是影响夏播黑大豆生育性状和产量的主要因素,各因素对黑大豆产量影响强度大小的顺序是:播期>施肥量>密度>NPK配比;黑大豆夏播高产栽培措施的最佳组合为密度12000-15000株/667m2、播期6/5、施肥量30-40kg/667m2、NPK配比2:3:2。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空育131、垦稻12不同插秧密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东部第三积温带地区空育131以30cm×13cm,垦稻12以30cm×(16.5-20)cm的插秧密度较好,可节省秧苗30%~50%,增收12~42元/667m2。  相似文献   

8.
通过避温栽培马铃薯和鲜食玉米的复种试验,结果表明,前茬地膜覆盖避温栽培马铃薯下茬鲜食玉米的复种模式,每hm^2纯收入为37800元,比一年一熟的单季玉米、谷子、马铃薯分别增效32700元/hm^2,19800元/hm^2和23850元/hm^2,增效比分别为7.41:1、2.10:1和2.71:1。前茬地膜覆盖避温栽培鲜食玉米下茬马铃薯的纯收入为23100元/hm^2,比一年一熟的单季玉米、谷子、马铃薯分别增效18000元/hm^2,5100元/hm^2和9150元/hm^2,增效比分别为4.53:1、1.28:1和1.66:1。可见,地膜避温栽培马铃薯和鲜食玉米的复种模式经济效益高于单季玉米、谷子、马铃薯,尤其是前茬马铃薯下茬鲜食玉米的复种模式,具有广泛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设施蔬菜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在坐果期对设施番茄、黄瓜喷施微肥威力泰,结果表明:施用威力泰后,黄瓜和番茄株高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前期产量分别达到1384.57 kg·(667m2)-1和2956.55 kg· (667m2)-1,分别比对照高44.80%和7.68%;总产量分别达到8899.11 kg·(667m2)-1和8734.74 kg·(667m2)-1,分别比对照高37.74%和8.65%;处理黄瓜和番茄总产量与对照差异极显著,且黄瓜施用威力泰后对白粉病表现较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10.
微量元素和氮、磷、钾一样,是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随着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土壤微量元素的消耗,合理有效地施用微肥,已经成为作物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措施。鄂豇豆8号施用了硼钼肥,分别比对照增产126.51 kg/667 m2、51.78 kg/667 m2,增幅分别是6.6%和2.7%,施用硼肥的小区比对照增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合理施用硼钼肥,为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茶园施肥试验新型缓释复合肥对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缓释复合肥每667㎡年用肥25㎏于春梢萌动前一个月一次性施入,与习惯施肥(常用复合肥与尿素各半混合)每667㎡年用肥75㎏,分三次于春茶前、夏茶前、秋茶前施入相比,在一定土壤肥力条件下,茶园施新型缓释复合肥能不同程度促进茶树生长发育,萌发期提早2—3d,单位面积芽叶密度显著增多,成茶品质明显改善,茶青产量提高40%—60%,经济效益提高950—1 350元/667m2。  相似文献   

12.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生物应用工程系和内蒙古金河集团生物技术公司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反复论证,认为在呼市职业学院建立生物发酵试验实验基地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可作为呼市职业学院生物、化工和计算机等专业学生的实习培训基地;为内蒙古及周边地区的生物制药企业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为企业新产品的研制开发进行中试放大,或对己经开发生产的产品进行过程优化研究;必要时可以为企业进行急需产品的小批量生产和提供试验样品;可提高呼市职业学院的办学竞争实力。该实验基地约需厂房250m2,管理人员6名,按现在价格计算约需资金200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三角洲地区蕴藏有大量的地热资源,潜在开发价值120亿元,但其又具有强腐蚀性和易结垢性,无法直接开发利用。2002年,胜利油田经过组织有关方面科技力量进行攻关,在孤岛芙蓉小区成功建成了一个7×104m2的利用地热代替燃油锅炉取暖示范区,供暖成本由0.35元/m2·天降到0.16元/m2·天,经济效益非常明显,为今后黄河三角洲地区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研究施肥对35a生油茶林产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对油茶林的产油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施复合肥0.25kg/株+有机肥1kg/株增产效果最明显,每667m2平均产茶油26.05kg,平均增产99.12%。因此,在油茶培育过程的养分管理中,应该提倡同时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  相似文献   

15.
采用美国R&P公司生产的TEOM系列1400A大气粒子(PM2.5)监测仪于2005年12月17日至2006年3月28日对太原地区PM2.5质量浓度进行在线观测。对观测期间2417个PM2.5小时平均浓度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小时平均浓度的平均值是247.6µg/m3(193.7 µg/m3)。在50-100µg/m3之间的PM2.5浓度出现的频率最高,PM2.5小时平均浓度小于400 µg/m3的频率为84.1%。PM2.5浓度日变化为双峰双谷型。太原市区PM2.5浓度与风速、能见度和气压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通过3d 后向轨迹分析了影响太原地区气团的主要传输路径,结果表明,100 m高度上空的后向轨迹可划分为7种基本类型,其中第3类轨迹对应的PM2.5浓度值为342.6 µg/m3,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这类轨迹主要是来自太原的西南方向;而来自东边方向的第1类轨迹对应的PM2.5浓度为261.1 µg/m3,也比来自西北方向的2、4类轨迹PM2.5浓度高。观测结果表明在沙尘暴影响严重的日期,太原地区PM2.5浓度会极大地增加,从而对大气环境形成严重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山大人稀、地方偏僻的小峰乡是宜昌县科技较落后、经济较贫困乡之一。为了兴乡富民,1992年以来,我校聘请宜昌市林校王少柏老师及本乡农民“天麻状元”黄廷锦为天麻生产兼职教师、技术顾问,在全乡8个村大力推广天麻栽培技术、发展天麻生产,使全乡天麻由1991年的1000多窖发展到今年的8万窖,实现产值800万元,纯利592万元,乡人平纯收入296元,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是通过对单杆大豆不同密度与掐尖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不进行掐尖处理,最适宜的密度是1.6万株/666.7m2;进行掐尖处理时,以密度为1.4万株/666.7m2,一片复叶长出时掐尖最适宜,产量高达338kg/666.7m2,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中国15个主产省区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2011年中国15个玉米主产省区的玉米生产成本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5个玉米主产省区玉米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约为78.5%;人工成本等要素投入对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存在反向影响,而玉米价格、灌溉等因素具有正向影响;各省区之间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差距较大,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的玉米生产效率最高,辽宁、山东、河南等省次之,而四川、贵州、湖北等省最低,呈现出较强的南北差异性。因此,在玉米产业发展中,要逐渐由要素投入为主向技术效率提升为主转变,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等路径推进优势区域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玉米种植,完善价格支持系统以强化价格对玉米生产的促进作用,并努力提高玉米灌溉效率。  相似文献   

19.
SDG11.4.1将保护世界遗产的“保护支出”作为评价遗产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指标,其处于有方法无数据的状态,亟需具体数据和测算案例支持。利用48处中国UNESCO名录遗产的统计数据对SDG11.4.1指标进行测度和分析,基于Landsat遥感数据对4处自然遗产人为干预度进行变化监测分析。结果表明:1)单位面积支出可作为测度自然保护地(世界自然遗产、混合遗产、地质公园和生物圈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指标,但不适用于文化遗产的测度。2)从资金投入角度看:自然保护地年均投入400万元/km2可作为优质发展目标阈值,年均投入80万~400万元/km2可作为发展状态良好的阈值。3)人为干预度作为扩展指标可以反映自然遗产地的可持续保护状态和趋势,可进一步在中国及其他国家类似保护地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绿萝、金边虎皮兰、吊兰、中斑吊兰为实验材料,采用密闭玻璃容器熏气法,测定4种植物对甲醛和苯的吸收量,比较4种植物对甲醛和苯的吸收能力。结果表明,处理36h后,单位叶面积甲醛吸收量最大的是绿萝,吸收量为2.11mg/m2;最小的是中斑吊兰,吸收量为1.33mg/m2。单位叶面积甲醛吸收能力大小依次为:绿萝>金边虎皮兰>吊兰>中斑吊兰。吊兰和中斑吊兰对苯基本没有吸收。处理36h后,单位叶面积苯吸收量最大的是金边虎皮兰,吸收量为29.76mg/m2;其次是绿萝,吸收量为27.69mg/m2。所以,要合理搭配植物才能达到最好的空气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