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学家于 2 0 0 2年 9月评出 2 0世纪十个最美的物理实验 ,其中多数都是我们在中学课本中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 .一、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和加速度实验自由落体试验排名第二 ,加速度试验排名第八 .在16世纪末 ,人人都认为重量大的物体比重量小的物体下落的快 ,因为伟大的亚里士多德是这么说的 .伽利略大胆地向公众的观点挑战 ,他从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 ,让大家看到了两个物体同时落地 .伽利略继续他的物体移动研究 ,继而证明了沿斜面滑下的物体的路程和时间的平方成比例 ,因为存在重力加速度 .例 1 在加速度实验中 ,伽利略将光滑…  相似文献   

2.
1.实验目的:2.教材中的实验,其原理是:用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用、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然后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小车的3.如图所示,在测得小车通过斜面全程11的平均速度后,若要再测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22的平均速度,应该把.移到SI的中点.4.若图中刻度尺的刻度单位为厘米,秒表的秒针走一圈为3O秒,根据囹中所示的测量数据填写下表.5.本实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些容易取得成功(填‘大’域“小”).6.由实验结果可知,。112。。(填“=”或“一”).某一物体在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一般,物体在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表示…  相似文献   

3.
1对课本上的实验设计分析如图亚,初中物理“测平均速度”实验步骤设计是这样的:让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测出小车撞击斜面底端的金属片时所用的时间t1,再将金属片移到斜面的中点,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小车撞击中点处的金属片所用的时间t2,从而算出小车通过全程、上半程、下半程的平均速度:笔者认为以上步骤安排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和不妥之处:①小车从斜面上滑下,速度越来越快,小车撞击金属片的时刻难以判定,记时会出现超前或滞后。②金属片有弹性,小车有惯性,是以小车撞击金属片时计时,还是以小车离开金属片时计时,也没做统一规…  相似文献   

4.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是建立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依据 .由于没有合适的实验器材 ,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如下教法 :一、斜面下方的水平面上分别放上毛巾、棉布、平滑的桌面 ,让小车三次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小车在水平面上的滑行距离依次变大 ,然后让学生假想如果桌面是光滑且足够长的话 ,则小车将一直以恒定的速度运动下去 ;二、用气垫导轨近似地验证上述结论 ;三、通过多媒体课件来展现理想斜面实验 .笔者认为 ,第一种方法缺乏创意 ,对学生印象不深 ,第二种方法对学校的实验设施要求较高 (必须有气垫导轨 ) ,而且 ,用气垫导轨无法验证在无摩…  相似文献   

5.
"牛顿第一定律"一节是初二物理第七章的重点内容,这一定律是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三大定律之一,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要揭示这一规律,突出教材的重点,在讲课时教师做好小车从斜面滑下后在三种不同表面上运动的演示实验,是讲好本节课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如按教材中的方法进行演示,往往会在演示时手忙脚乱,且要重复一两次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学生在观察时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同  相似文献   

6.
我国50%以上的省份都在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物理救科书,该版敦科书对物理学史上关于落体运动的问题分析.从以前不被人们重视的“阅读材料”调整为独立的一节必修1第6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体现了教科书编写者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重视.众所周知,落体运动因其复杂性曾经在历史上众说纷纭.直至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1564-l642年)通过斜面实验和缜密的逻辑推导澄清了人们的落体观念.  相似文献   

7.
几乎所有版本的高中物理新课标课本都在必修1第四章"1牛顿第一定律"一节安排并解读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即双斜面实验,小球从一个下降的斜面滚下并滚上一个上升的斜面;而初中物理新课标课本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一节安排的则是一个单斜面理想实验,即小球从一个下降的斜面滚下并运动到粗糙不同的平面上,高中教材为什么要有这样的变化?伽利略当年为什么要做较复杂的双斜面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小车的运动》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3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的基础上,对小车的运动展开具体的探究活动:在教学中,以学生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对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过程产生问题:“小车从斜面上冲下来,滑出去的距  相似文献   

9.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是S,或者说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为t,则它的平均速度是:注意:上式中计算出来的平均速度,只能表示物体在所求的那段时间内(或那段路程中)的运动情况.所以我们谈论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中的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如何做好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使用的器材有:刻度尺、秒表、外面、小车、金属片.装置时要注意使外面保持很小的坡度,小车能在斜坡上自由滑下即可.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较长、计时较准确、易掌握.1‘测,Jop在路程见中的平均速度a)将…  相似文献   

10.
一、坟空肠 1.图1为“探究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 实验时必须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这是为了使小 车在平面上开始运动时的相同.实验时发现小车受到 的摩撼力越小,小车运动得越.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假 如小车在平面上不受力,它将 2.如图2所示,物体 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 力为N;如果直接将该 物体投入水中,该物体将 (填“上浮”、“悬浮”或 “一「沉”);从图乙、丙可以看 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 有关. 气岛岛咒卜 1!1」l口N」!沙·,N 0.1~二I 彭濒澎譬白 图3 乙图 甲 3.如图3所示电路,R.:RZ二5:3.在开关S断开、…  相似文献   

11.
电火花计时器作为电磁打点计时器的换代产品出现在中学实验教学中,它配合轨道小车、斜面小车等实验仪器,可以做10多种动力学的定量实验,能把物体运动情况定时地记录在纸带上,国家教委于l993年修订发布的《中学理科教学仪器配备目录》的物理部分,已采用电火花计时器代替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配备方案,04年(新课程版)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实验说明中将“打点计时器”改为“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其原理是利用高压脉冲火花放电,  相似文献   

12.
所谓“理想化”,就是有意识地突出研究的主要因素,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在头脑中构思成理想化的研究客体———理想模型和理想实验,用以代替实际的研究对象和难以实现的实验来进行研究。但在实验过程中,“理想化”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取得普遍承认的想象实验。“理想化”的产生是以大量的观察、观测和类似的实验为基础的,并最终以实际实验的证实为目标。在研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中我们就采用了理想化的平面实验。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让它分别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木板表面滑动,观察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的滑动距离。伽利略…  相似文献   

13.
韩柏林 《物理教师》2008,29(6):23-24
钱毛管实验又叫牛顿管实验,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共同必修1(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第2章第1节“伽利略对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首次亲眼看到真空中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一样这一不争的事实,对于验证亚里士多德“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快”这一结论的错误性和帮助学生理解伽利略落体运动的规律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龚长流 《物理教师》2007,28(8):0-3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以下简称《新课程教材》)第4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中有这样一段话:“……伽利略为了说明他的思想,设计了一个如图4.1—1所示的实验: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减小后一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达到同一高度,但这时它要滚得远些.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黄宝华 《物理教师》2009,30(3):36-37
司南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2》(必修)第1章第3节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质量为m的物体,自高为h、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经历时间t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v,物体刚滑到斜面底端时,重力的功率是  相似文献   

16.
纠正学生的错误物理概念,如果仅仅是简单地予以否定,然后说出正确的结论,学生往往理解不深、记忆不牢。只有帮助学生找出错误认识的根源,学生才能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加深对正确概念的理解。例1,对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学生总认为“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当学生解释子弹从柏膛里射出后的运动原因时,仍有“子弹受到向前的冲力”的说法。这显然是“物体受力才运动,不受力就停下来”的思想在作怪。这时可引导学生重温教材中的斜面实验和伽利略的分析,再让学生思考:如果子弹受到向前的冲力,那么施力物体是哪一个呢?经过引导、启迪,…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小车的运动》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3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物体的运动方式》的基础上,对小车的运动展开具体的探究活动。在教学中,以学生喜爱的小车为话题,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对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过程产生问题:“小车从斜面上冲下来,滑出去的距离远近与什么有关﹖”,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假设,然后在假设的基础上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搜集证据,得出结论。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对影响小车在平面和斜面上运动的因素进行分析,做出一定的假设;2.能够依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3.能够…  相似文献   

18.
一、填空题1.如图的三次实验中,必须使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我们要观察不同表面的粗糙程度和小车在不向表面,观察到的结果是平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由此可推论,如平面光滑(无摩擦阻力),则小车会。2.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保持或状态,这就是定律.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3.水平飞行的飞机空投救灾物资,应在目标前方将物资投下,是因为被投物资原来处于状态,投下后由于仍保持,在水平方向还会运动一段距离,所以应提前投放.4.用手向上抛一小…  相似文献   

19.
(2007年高考北京理综卷试题)某同学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 a.安装好实验器材。 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  相似文献   

20.
顾康清 《物理教师》2007,28(6):18-19
1引言 现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人教版)第50页在介绍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时写了这样一段旁白:“后人在用伽利略的器材重复他的实验时发现:铜球沿斜面滚下,如果斜面倾角超过5°就很难准确计时.伽利略把他的结论外推至90°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后来,他的外推被实验证实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