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水热法以1,10-邻菲哆啉(phen)和叠氮基团(N3^-)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Co(N3)2(phen)2],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摩尔电导以及热分析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其中钴(Ⅱ)离子为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构型,该配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稀土铕、钐(Eu、Sm)氯化物、呋喃甲酸(L)和1,10-邻菲啰琳(phen)为原料,95%乙醇为溶剂合成了两种新型的稀土配合物([Eu(L)_3phen]_2·4H_2O和[Sm(L)_3 phen]_2·5H_2O).通过元素分析仪和热分析仪的数据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表征了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中的中心离子Eu(3+)和Sm(3+)和Sm(3+)与呋喃甲酸(L)中的O原子进行了配位,同时,1,10-邻菲啰啉(phen)中N原子与Eu(3+)与呋喃甲酸(L)中的O原子进行了配位,同时,1,10-邻菲啰啉(phen)中N原子与Eu(3+)和Sm(3+)和Sm(3+)配位成功.常温下,荧光光谱仪测出两种配合物中的Eu(3+)配位成功.常温下,荧光光谱仪测出两种配合物中的Eu(3+)和Sm(3+)和Sm(3+)均发射出本身的特征荧光这说明呋喃甲酸和1,10-邻菲啰啉两种配体的能量可以有效传递给稀土离子,从而增强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性.  相似文献   

3.
用水热法以2,3-丁二酮二腙(BH),1,10-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一个新的配合物[Cu(phen)(BH)](ClO4)2,并通过红外光谱、电子光谱、摩尔电导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其中铜离子处于四边形配位场中。  相似文献   

4.
以邻菲罗啉(Phen)和邻氨基苯磺酸为配体,与硝酸镍利用水热合成法合成标题配合物{[Ni(Phen)3]·L·(OH)}(L=邻氨基苯磺酸阴离子)。通过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标题配合物进行结构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的分子式为:C42H31O4N7SNi,Mr=788,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23.119?,b=15.792?,c=25.040?,β=111.2°,V=8523.3?3,Z=8,R1=0.0808,ωR2=0.2447。标题配合物由一个配阳离子[Ni(Phen)3]2+,一个邻氨基苯磺酸阴离子和一个氢氧根离子组成。在配阳离子中,中心Ni(II)与三个phen分子的六个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八面体构型。配阳离子通过静电引力与阴离子结合。化合物分子间通过氢键和Phen环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5.
以1,10-邻菲咯啉为配体,合成了标题配合物,该化合物的分子式Cu2+(phen)(SCN-)2,分子量359.90,采用经单色化的Mo ka(λ=0.71073)射线测定,共收集3850个衍射点,其中独立衍射点1555个,[Ι>2ó(I)]可观测点数1233个。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其晶胞参数:a=1.4067(3)nm,b=1.03281(18)nm,c=1.02975(18)nm,β=111.104(2)o,V=1.3957(4)nm3,z=4,Dc=1.713g.cm-3,μ=1.859 mm-1,F(000)=724,s=1.024,(Δρ)max=0.307e-3和(Δρ)m in=-0.305e-3。该配合物是四配位的平面四边形结构。  相似文献   

6.
在乙醇水溶液中合成了四种稀土硫代脯氨酸(tcH)邻菲啰啉(phen)三元固体配合物,并时其用EDTA配位滴定分析、红外、紫外光谱分析、差热分析、摩尔电导测定等手段,研究了配合物的性质、成键特征,确定配合物的组成为RE(tcH)3phenCl3·3H2O(RE=La,Ce,Nd,Sm).  相似文献   

7.
在乙醇水溶液中以4-氯苯氧乙酸、邻菲啉、Cu(NO3)2.3H2O为反应物合成了配合物[Cu(phen)2(H2O)](NO3)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进行表征.该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264 2(5)nm,b=0.728 10(15)nm,c=1.661 4(3)...  相似文献   

8.
以丙二酸硫醚(3,3'-tdaH2)为主配体,以邻菲啰啉(phen)为辅助配体,合成了一例双核配合物[Cu2(phen)2(3,3'-tda)2](1),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维配位聚合物[Zn2(phth)2(phen)2(H2O)2]n.2nH2O(phth=邻苯二甲酸,phen=1,10-邻菲口罗啉).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热分析、荧光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晶胞参数a=9.6271(10),′b=8.9657(9),′c=21.374(2)°,β=90.785(2),°z=4,V=1844.7(3)3,Dc=1.598g/cm3,F(000)=904,R1=0.0411,wR2=0.0705.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一种新颖的杂多核配合物[Mn2(phen)6Mg(H2O)6](Ssa)3.17H2O,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结构。晶体数据表明,该配合物属立方晶系,空间群P21/3,晶胞参数为:a=21.7997(16),b=21.7997(16),c=21.7997(16),V=10359.83,Z=4,Dc=1.458g/cm3,μ=0.405mm-1,R1=0.0607,wR2=0.1267。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配合物[Cu(C9H7NO3)(phen)2](OH)·4H2O·0.75CH3OH(其中C9H7NO3=马尿酸,phen。邻菲哕啉),并利用X谢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其结构。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在配合物中,每个Cu(II)离子与一个马尿酸阴离子的一个羧基氧和两个邻菲哕啉的四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畸变的三角双锥结构。配体马尿酸的羧基O原子与配体邻菲哕啉芳环上的H原子通过氢键连接成三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12.
在水溶液中,通过N-[2-(2'-氨基-乙氨基)乙基]草酰胺和硫酸铜反应,然后再与硫酸镉反应合成了具有草酰胺桥联的新型异核配合物[(phen)Cd3(CuL):(H2O)3](SO4)4,其中L配体为N-[2-(2'-氨基-乙氨基)乙基)草酰胺负离子,phen为1,10-邻菲咯啉,测定了配合物的红外光谱,并对其IR的主要吸收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13.
通过还原剂保护法合成了二价稀土铕的邻菲咯啉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等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组成为[Eu(Phen)_2·cl_2],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α=9.6039(9)■,b=15.1374(14)■,c=14.6339(14)■,β=99.6170 (10)°,Z=4,Mr=583.27,D_c=1.848 Mg.m~(-3),R_1=0.0629,wR_2=0.2014。铕为6配位,两个邻菲咯啉作为螯合配体参与配位,另两个配位点被Cl原子占有。  相似文献   

14.
在溶剂热条件下,MnCl2·4H2O,四氮唑-1-乙酸(1-tza)和邻菲罗啉(phen)在乙腈溶剂中反应得到一个新型单核配合物[Mn(1-tza)2(phen)2]·H2O(1),该配合物通过氢键作用在ab面形成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链与链之间又通过π-π堆积形成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配合物1的晶体数据为:C30H24MnN12O5,M=687.55,空间群为P2(1),a=9.163 10(10),b=15.475 5(2),c=21.446 7(2),α=γ=90°,β=101.79°,V=2 977.04(6)3,z=4,Dc=1.534 Mg/m3,R1=0.046 8,wR2=0.136 2.  相似文献   

15.
配合物Zn(phen)2[(C6H5)2C(OH)COO]2的水热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甲醇和水的混合溶剂中用二苯乙醇酸、邻菲罗啉(phen)、高氯酸锌合成了一种新型配位聚合物Zn(phen)2[(C6H5)2C(OH)COO]2.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a=2.5912(4),b=1.13381(17),c=1.7457(3)nm;β=1 123.697(2)0,V=4.2671(11)nm3,Dc=1.370g/cm3,Z=4,F(000)=1824.最终GooF=1.005,最终偏离因子R1=0.0367,wR2=0.0834.晶体中锌原子与2个邻菲罗啉的4个N原子及2个二苯乙酸根4个羧基氧原子中的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16.
对苯二甲酸根桥联双核铜(Ⅱ)配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水溶液中以对苯二甲酸根(TPHA)为桥联配体,端接1,10-邻菲罗啉(phen)合成了一个新的三元混配的配合物[Cu2(TPHA)(phen)4].2ClO4,经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光谱等手段,推定该配合物具有TPHA桥联双核铜(Ⅱ)结构,铜(Ⅱ)离子处于五配位的四角锥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在甲醇水溶液中以氨基磺酸和邻菲啰啉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u(phen)(H2O)2].SO1,并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为a=1.4903(2)nm,b=1.38587(18)nm,c=0.70325(9)nm,β=108.618(2)°,V=1.3765(3)nm3,Dc=1.814g/cm3,Z=4,F(000)=764,最终偏离因子R1=0.0269,wR2=0.0748.配合物中Cu(Ⅱ)离子与1个phen的2个N原子及2个H 2O的O原子配位,形成变形平面四边形结构.结合晶体结构对标题配合物进行了电化学性质分析.  相似文献   

18.
合成异烟酰肼缩水杨醛Schiff碱及邻菲罗啉与钴(Ⅲ)的三元配合物,并对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紫外、热重-差热、电导率分析等表征,确定该配合物的组成为[CoL(Phen)(H2O)]NO3·4.5H2O.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了稀土铕(Eu)-丙烯酸(AA)-1,10-邻菲咯啉(phen)的三元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通过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探讨了丙烯酸、1,10-邻菲咯啉的引入对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同时活性配体丙烯酸的引入为合成键合型稀土高分子发光材料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以牛磺酸缩邻香草醛席夫碱(TMSSB)和2,2'-联吡啶(bipy)为配体,与氯化铜在水/乙腈体系中利用水溶液法,得到了配合物{[Cu(L)(bipy)Cl](1)·CH3CN}(1)(L=邻香草醛)。其结构经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表征,X-单晶衍射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8.990(2)?,b=10.000(3)?,c=10.584(3)?,a=80.495(3)°,β=84.448(4)°,γ=73.121(4)°,V=896.8(4)?3,Z=2,R1=0.0444,w R2=0.1324。在合成1的过程中,TMSSB配体水解为邻香草醛和牛磺酸。标题配合物的中心Cu(Ⅱ)与邻香草醛的醛基O、去质子的酚羟基O、bipy的两个N以及氯离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乙腈作为溶剂分子单独存在。化合物分子之间通过两种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