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  相似文献   

2.
李政增 《考试周刊》2010,(14):164-164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育。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便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被动接受,这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相悖的。这就要求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就需要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主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品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本文主要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树立学生主体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易于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被动地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要求广大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真正树立起学生的主体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转变角色,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或“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一种被动接受,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是很难适应的。因此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就成为我们教师关注的焦点与热点,  相似文献   

7.
主体教育在经历了思想萌芽、理论建构之后,逐渐步入了微观的课堂教学教与学行为分析阶段。反观当前的教育实践,在多元化冲突和新旧教学理念转化的背景下,主体教育实践中出现了“被塑造主体性”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师忽视了学生主体发展的阶段性与完整性。为使主体教育实践走向本真的主体性,教师主体性的发挥是一个关键因素。其中方法或方法论应该是教育理论研究思考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主体教育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实验,不能仅满足于对教育实践做价值层面的思考,而应扎根于实践、指导于实践,从而使主体教育思想最终走向实践。  相似文献   

8.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学生主体思想已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但在具体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储春 《学语文》2008,(2):6-7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现代化教育的本质规定就是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来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已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今天,“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发展主线”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已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论——主体性学习理论日益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0.
形成、发挥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是近代教育的主题,也是教育技术的主题。学生的主体性在什么样的教学结构中形成、发挥和提升的问题不仅是建构、推演教育技术理论的“原点”,也是当代教育哲学关注的焦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虽然前者把学生当作客体,后者把学生当作主体,但是其教育哲学的思维范式是一致的——“主体—客体”思维范式。在这一思维范式的引领下,虽然把学生作为主体来形成,但是又把学生作为客体来认识,认识到的是学生客体发展的规律而不是学生主体的发展规律。学生的主体性应该在“主体间”思维范式的引领下,在“主体—主导”教学结构中形成、发挥和提升。因此,教育技术的理论建构必须以合适技术支持的“主体—主导”教学结构为基点进行拓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11.
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关系到弘扬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主体性,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人本主义思想的体现。教育观念必须由“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实现师生关系民主化、教育方法个性化、班级管理全员化,从而充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应是教学的主体,回归学生主体,已成为现代教学模式共同的趋势。本文从更新教师思想观念,学生主体能力的体现,教师发挥的作用及搭建学生主体性的平台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育,正走向主体教育”,“语文教学的根本是要倡导主体性教学”。主体性教学强调并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根本目标。审美主体性是人的主体性的重要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审美主体性,主要是指培养和发展审美自觉、审美创造以及审美超越等审美主体性素质,这既是主体性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与任务,也是主体性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实施主体性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如要从根本上使“学生主体性”观念内化成为教师们教学观念和自动化的教学行为,我们仍然任重道远。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是学生主体性培养的前提和保证,缺乏主体性的教师不能培养出富有主体性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新课标下学生主体性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发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婉南 《文教资料》2006,(18):86-87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传统的教学片面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把学生看作是教育的客体,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习动机的培养,使学生成为了被动的追随者。而新课标的发布更为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即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转变传统观念,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意识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地位上,使学生学会主动地去学习、认识、接受教育内容。本文主要从学生主体性的内涵与特征出发,对怎样发挥学生主体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教育的主客体关系问题一直是教育主体性问题研讨的主要论题之一,已经形成了"教师主体论"、"学生主体论"、"师生双主体论"等一些主要观点。因此,在教育实践中,遵循和坚持教育的"双主体性"规律与原则,一定要从对教师和学生双方主体性的认识入手,根据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状况、目标、任务,结合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途径等因素,设计和确定教师和学生主体性互动的最优化方案,努力使教育活动在双主体性的最优化互动中实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教育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和自主个性、全面发展的人。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往往很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因此,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8.
论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最近实施的新课改均要求学校和教师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素质,足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和提高学生主体性素质之重要与必要。下面笔者就此从几个方面予以论述。“主体性教育”、“素质教育”等新的科学的教育理论都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启发、讲解、点拨等教育环节,无论其作用有多大,都需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与运用,人类已有的知识才能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进行的,外…  相似文献   

19.
1.教育观念需要澄清和创新。只重视教育的学生主体性而忽视其教师主体,只强调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而忽略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如同重视教师主体而忽视学生主体、强调发挥教师主体而忽视发展学生主体一样,不仅存在严重的理论缺陷,而且对主体教学实践也是不利的。主体教育应当是充分重视教师和学生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逐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性的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刘艳斌 《考试周刊》2012,(6):122-123
学生是教学主体,这一观念已被大多数政治教师所接受,但是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满堂灌”,习惯于“一言堂”,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只是被动接受。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该真正树立起学生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来。许多教师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我在此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与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