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乘法公式是初中数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运用乘法公式时,要理清题目特点,从乘法公式的"整体"结构出发运用乘法公式.如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口+△)·(□-△)=□2-△2;完全平方公式的结构特点:(□±△)2=□2±2□△+△2;公式中的"口"和"△"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  相似文献   

2.
数列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而求数列通项公式则是高频考点。关于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根据不同的题设条件,大致可分为8种不同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充分运用数列基础知识,而且蕴含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推理方法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3.
许艳军 《高中生》2012,(5):28-29
解答技巧 解答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设出直线方程,将直线方程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成方程组,从而转化为关于x(或y)的二次方程.利用判别式与方程根的分布来求解.在解答过程中,判别式、韦达定理、弦长公式、焦半径公式以及设而不求、整体代入、数形结合思想起暑极为审娶的作用.同学们娶务必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正>对于给定的递推关系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是近年高考考查热点之一.利用三角函数公式构建新数列的方法解答,可使问题简单化.其基本思路是根据题设提供的信息巧用三角函数,构建新的数列,建立新数列与原数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1]中提出建立以和角公式为纲的三角新体系,将诱导公式调整到和角公式之后,由和角公式导出,使三角的恒等变换成为一个完善的演绎体系:三角函数的定义——同角公式—和角公式——诱导公式;倍角公式;和差倍化积和积化和差这是针对传统教材而提出的。在传统教材中将诱导公式安排在和角公式之前,中间用三角函数的性质隔开,自然造成诱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实例说明,逆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及逆用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各项和公式在解题中的几个应用,供读者参考。 1 用于证明不等式 例1 设任意实数x、y满足|x|<1,|y|<1。求证: 1(1-x~2) 1/(1-y~2)≥2/(1-xy)。  相似文献   

7.
公式和定理方面的知识内容在高中数学教材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而本文所提出的加深学生对公式和定理的理解也是教师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中要想实现学生对公式定理的灵活应用,创新教学方式和转变教学观念是首要措施,而数学思想与解题技巧也是学术形态多样转化的必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 数学中的公式是撇开具体事物的质的方面,抽出其量的方面进行研究得出的关系式.它应用广泛,推导方法具有代表性,所以人们把它比喻为“数量关系的精髓”.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记住公式和套用公式,而应该紧紧抓住这个特殊的内容,进行多角度的研究,以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圆锥曲线中含参数的三角形面积最值的求法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它能有效考查圆锥曲线的性质,重要公式的应用及解析几何中设而不求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符合考试大纲中"对数学能力的考查要以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为基础"的要求.下面以椭圆为载体例析圆锥曲线中三角形面积的最值求法,帮助同学们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0.
在平方差公式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做法:设计竞争情境,让学生在计算比赛中发现规律,渗透探索发现的研究方法;对符号□、△进行变化,渗透变量变换思想;引导学生对平方差公式进行证明,渗透逻辑思维方法;在平方差公式的应用中渗透整体思想.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及发挥教师个人魅力与技巧的创造性过程.研究课堂教学方法,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总结教育教学规律,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从激光原理课程及学生学习特点出发,采用课程实施前的问题准备及课堂教学过程课堂设题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激光原理的兴趣;在课程进行过程中,针对学生对复杂公式的畏惧情绪,采用数学公式分解法及条块化处理法,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理解数学公式就是物理过程的数学语言描述,进而学会由基本公式独立推导出复杂公式并能从推导过程中理解物理过程的有效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量的计算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难点,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写出反应式设未知数,费时较多,而有些学生无法写出反应式,只能放弃。不记反应式、不设未知数是否可以计算呢?可以使用简化公式。一、公式的提出细胞在进行呼吸时,如果产生的CO2量(体积单位,以下所述O2量和CO2量都为体积单位)与消耗的O2量不相等,则说明存在有氧呼吸和产酒精的无氧呼  相似文献   

13.
1.均分常数 例1 设数列{an}的首项a1∈(0,1),an=3-an-1/2(n≥2),求{an}的通项公式。  相似文献   

14.
计算菱形面积时,如果已知其对角线长,可运用公式S_(菱形ABCD)=1/2AC·BD.公式的证明如下:如图1.设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由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知AC⊥BD,从而OD、OB分别为△ACD、△ACB中AC边上的高,因此有S_(菱形ABCD)=S_(△ABC)+S(△ADC)=1/2AC·OB+ 1/2AC·OD=1/2AC·BD.  相似文献   

15.
赵珍 《理科爱好者》2004,(20):67-68
线段定比分点公式是解析几何的基本公式.本文用射影、平面几何、向量的坐标等四种方法对线段定比分点公式进行了推导.针对学生在学习和运用线段定比分点公式时所出现的错误,进一步讨论了定比A的范围.设直线上两点P1、P2坐标分别为(x1,y1)、(x2,  相似文献   

16.
& 设n是一个正整数,p_d(n)表示n的所有因子之积,q_d(n)表示n的所有真因子之积.用初等方法研究了序列p_d(n)和q_d(n)的均值性质,并给出了两个有趣的渐近公式.  相似文献   

17.
设△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p= ()/2abc ,△ABC的面积为S,则 ()()()Sppapbpc=---. 这就是著名的海伦公式,它的证明主要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及三角形的余弦定理,简证如下: ∵1sin2SabC=, ∴22224sinSabC=. ∵222cos2abcCab -=, ∴22222224(1())2abcSabab -=- 222222()4abca  相似文献   

18.
<正>解决解析几何问题的常用技巧主要表现在:设而不求,用韦达定理、弦长公式.有时这些技巧需综合使用.下面举例予以说明,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由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知,等差数列有这样一个性质: 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则数列{Sn/n}是以a1为首项,d/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下面是有关这一性质的应用. 例1 (1996年高考题)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m项和为30,前  相似文献   

20.
曾庆荣 《广东教育》2006,(12):20-22
求通项公式是学习数列的一个重点、难点,而在高考中也曾出现了给出数列的解析式(包括递推关系式和非递推关系式),要求通项公式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很多考生都感到困难较大,是由于求数列通项公式时需要渗透多种数学思想方法,特别是在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数列问题中,求解过程中往往显得方法多、技巧强.本文通过类比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推导的方法,介绍求数列通项公式的常规方法和技巧,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