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播剧是听觉艺术,它没有舞台,也没有屏幕,借助电波和收听工具的帮助,把各式各样用声音刻划的艺术形象,显现在听众的思维想象中。广播剧是声音的综合艺术,它运用语言、音乐、音响等声音手段塑造人物,构成场景,烘托情绪。与其他戏剧艺术相比,它省略了形体表现部  相似文献   

2.
广播剧是听觉的艺术,也是想象的艺术。以声音塑造形象,以声表情,声情并茂,激发听众的联想与想象;而听众则经过想象,在脑海中实现对时空的跨越,完成从声音艺术形象向可视化艺术形象的转化,形成仿佛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的、具像性的、完整的最后的艺术形象。因此,在广播剧创作中,要充分研究如何更好、更深刻的启发和诱导听众的想象,创新与拓展构成想象艺术的元素,创作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符合听众收听心理需求的优秀作品,增强艺术感染力,实现最大化的传播价值。本文以《鼓岭寻梦》为例,从题材、主题、剧情、场景、悬念等几方面,对构成广播剧主要的想象艺术元素加以剖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3.
王诗畅 《新闻传播》2009,(10):33-33
儿童广播剧是一种以广播器材为媒介,主要通过人物对话和音乐、音响效果等艺术手段去创造听觉形象、展开剧情、刻画人物、陶冶听众的戏剧形式。这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与舞台儿童剧、影视儿童剧相比,儿童广播剧是听觉艺术.虽有局限性,但也有独特的优势,可以让它的接受者具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不受屏幕、舞台现场限制,不受演员神色影响,只凭借神奇的语言和声音,展开想象的羽翼,体味剧中意境。尤其是在特别关注下一代成长的今天,儿童广播剧有着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替代的功能和作用,其艺术价值正在不断地增值。  相似文献   

4.
吴雪琪 《视听界》2001,(2):55-55
2000年12月,南通人民广播电台开展了“迎接新世纪广播展评月”活动,该活动通过《南通广播电视报》和《江海晚报》公开征求听众对展评月期间播出的各档新闻,专题,艺类节目的意见,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在意见一栏中,有43.7%的听众希望电台能够将广播剧节目划入黄金时间,坚持每天播出,最好能安排重播,有的听众在来信中说“与电视相比,广播剧另有一种魅力,电视剧虽然声屏并茂,但人物一经出现在荧屏,人物形象留给所有的观众都是一样的,广播剧靠声音塑造形象,每个人脑中所出现的男女主角邓未必相同,因为听众在收听广播剧的过程中又加上了自己的经历,个性,情感和喜憎,让人有更多的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正>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我国广播市场的蓬勃发展,广播剧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果。在新的经营理念的影响下,不少广播电台开始重视研究听众的收听喜好、习惯和需求,逐步开始了不同于电视媒体的的收听率调查和收听群分析,这日渐成为了媒体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领域。国内部分广播电台陆续开始了对听众收听广播剧的调查工作。由于广播电台进行了科学的管理,不  相似文献   

6.
广播剧是广播文艺节目中的一朵绚丽之花,是纯声音艺术作品。声音靠电波为传播媒介,是受众只能从听觉中才能感受到和欣赏到的艺术,被人们称为“看不见的戏剧”。广播剧有自己的技巧———声音语言。没有对广播剧声音特点的了解,不懂得这门语言艺术,搞好广播剧是不能想象的。为此我们需要对所从事的艺术有一个可能性的了解。广播剧还有一个其他戏剧门类都不具备的特点,那就是听众会通过剧中的声音不自觉地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视象,这就大大加强了广播剧所要表现的广度和深度。声音能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和空间,实实在…  相似文献   

7.
广播是以声音线性传播为特点的媒体,故事化、情节化的处理,有利于克服广播“一过性”、“易混性”的弊病,方便各层次人群收听。只要注意发挥广播优势.在一些具有现场感、细节化、情景化的广播新闻的采制过程中,通过生动的音响、故事化和细节化的写作手法来刺激听众想象,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运用多种写作手法,调动多种手段,同样可以使广播像电税一样声画并茂,不仅更好“听”,而且更好“看”。  相似文献   

8.
从听众的角度来看,广播无处不在,听众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局限,不受地点和收听工具的约束,这种可以在流动中收听是广播的特点和优势,广播媒体因此被称为移动媒体。在传媒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广播媒体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随着DAB和CMMB等新技  相似文献   

9.
从审美特性看广播剧的艺术美贡吉玖,吴煜广播剧作为高雅的听觉艺术,以其反映现实生活的快捷、制作的精巧、剧情的引人、音响的丰富、表演的生动,为听众提供了丰富而浓郁的听觉美。广播剧题材的广泛性为听众提供了审美直觉、审美想象的广阔空间。中国广播奖93“黑龙杯...  相似文献   

10.
广播剧是现代戏剧的一种,是在无线电广播发展后才兴起的。它由电波传送,靠接收工具收听,是一种“空中戏剧”。所以过去它曾被称为无线电剧、放送剧、播送剧、播音剧。不管如何称谓,它不是剧场戏剧的实况转播或录音剪辑,而是有别于剧场戏剧的独立的声音艺术。  相似文献   

11.
广播剧写作源于戏剧写作,但必须把其基本写作规则与广播媒介的特点相结合,才能产生真正的广播剧本。广播素来被称为“想像的剧场”,在这里,人们的想像可以任意驰骋。广播剧写作对地点、布景、人物、数量、行动和时间的变换没有限制。在广播中,作者可以把听众带到任何地方,并把人物塑造成任何一种人物。作者可以创作不限定的各种精神形象,只要这形象是在听众想像的范围之内。本文依据广播媒介的特点,把广播剧写作的基本规则概括为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广播剧,英文名为Radio Drama或Audio Drama,是广播媒体音频传播的一种艺术形式,其没有可视组件,主要为播音员、主持人或配音演员以戏剧方式呈现出的一种广播作品,听者通过听觉接收,再赋予想象,从而完成作品的叙述。1950年2月,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并播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第一部广播剧《一万块夹板》,之后,广播剧剧目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13.
广播剧是在剧本的基础上,以演员演播为主体,以广播媒介为载体的一门听觉艺术.广播剧的特征是运用声音手段塑造人物、烘托环境和展现剧情,受众则是在听觉与思想情感的转换中理解剧情,是"线性的想象的艺术".三集广播剧《迎春花开的时候》,自从2015年底以来,陆续在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河北人民广播电台、邯郸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并将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陆续播出,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热议,获得了很高的评价,不仅作为主旋律精品,也称得上是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14.
广播剧的发展繁荣,在于提高广播剧的剧本创作,剧本是一剧之本,适合任何戏剧艺术,广播剧也在其中。每一个戏剧品种都有自身的、独特的艺术规律,广播剧与其他戏剧艺术的区别是:它是生存在电波里的戏剧,用无形的声音在听众脑海里展开想像的翅膀,是靠听觉来展示它的艺术魅力。因而它肯定和  相似文献   

15.
吕卉 《中国广播》2006,(7):50-52,62
在姹紫嫣红的广播剧百花园中,广播短剧以其“短小精湛”而独秀一隅。作为一种特别的广播剧样式,它有短小灵便、戏剧结构不拘一格的特点,有虽然单纯却不失深刻的题材,在二十分钟的时间里,通过语言、音乐、音响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演绎人世间悲欢离合,纳千里于尺幅,给听众留下丰富的想象  相似文献   

16.
广播记者和编辑如何用笔和录音机,把平常人的声音、姿势行动等完美地表现出来;播音员如何心领神会地发挥吐词和发音技巧,把一篇稿件或一组节目完美地、准确地播报出来;二者共调动听众的收听兴趣,使听众赏心悦目,激起喜怒哀乐的情绪,像磁石一样地把听众吸引进报道描述的新闻事实中去?达到“听”中有“看”的效果。这些始终都是摆在同行们面前的、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来提高广播新闻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17.
广播文艺声音艺术的一种。其主要特征是只诉诸人们的听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说法。①广义的广播文艺;无线广播电台和有线广播站播出的、供听众收听的文学艺术节目的总称。包括音乐、戏曲、曲艺、文学、广播剧、电影录音剪辑、话剧录音剪辑和各种综合文艺节目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受众细分化,已经是媒体市场的发展趋势。所谓广播类型化就是分众的产物,交通广播的出现及快速发展是适应我国汽车加速进入家庭这一变化的必然结果。随着这几年有车群体以几何级数增长,加上新媒体的冲击,广播的居家收听听众规模不断萎缩,而车载收听听众规模迅速扩大,这使得车载收听需求多样化,面临听众细分的要求。如何应对这一趋势,更好地满足听众需求,加快自身发展,成为当下广播媒体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许斌 《新闻界》2004,(1):54-54
广播是靠声音符号传播,是一种线性传播,其转瞬即逝和不可逆性是广播的致命弱点,这直接影响了广播新闻的收听效果。如何克服这些弱点,增强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重视和挖掘广播新闻的“视觉效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办法。即运用广播的表现手法,通过听觉形象的“展现”,尽可能地激发听众的想象和联想,使声音符号立体的,形象的传递给听众,让听众得到的声音信息是“可感知”的,也就是让听众获得通常听说的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的广播事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作为集各种广播手段为一体的广播剧,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其实,如果不是政府评奖的鼓励,广播剧的生产恐怕早就陷入停顿了。然而,仅靠政府支持就能够改变广播剧的命运吗? 广播剧是一门独特的听觉艺术,它用声音塑造人物,用语言展示剧情,用音响效果制造环境气氛,用音乐烘托情绪,营建了一个贯通古今中外的无限的虚拟时空。在广播剧里,人神鬼兽,上天入地,内心隐秘,都能够充分地展现。相对于其它戏剧种类,广播剧的空间无比自由,而由于其凭藉的物质手段很有限,仅以声音为载体,相对而言,投入也少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