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是个球体,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由于各个地方见着太阳的时刻不同,所以各自都有着自己的黎明、正午、黄昏和午夜。在人类的生产活动还不发达的时候,并不感到有什么不方便。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一系列难于解决的问题就出现了。在这里我们先讲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2.
地理坐标是我们认识地球表面相对位置的重要参数,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之一。通过对学校所在地经纬度的测量实验,学生可以很好的掌握地方时、区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及其与经纬度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及将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用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时间。简单地说,就是以太阳升到最高位置的时刻,定为正午12点,这样定出的时刻,叫做地方时。地方时的特点是:经度相同.地方时一样;经度不同,地方时不同,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时间相差一小时。例如,我国首都北京的经度是东经116°,英国首都伦敦的经度是0°,北京和伦敦的正午时间相差将近8小时。当北京是烈日当空的中午时,伦敦还是黎明前的黑夜。在科技发达、往来频繁的今天,地方时用起来非常不便。为了使全世界有一个统一的时间标准,国际  相似文献   

4.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往往需要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特别是航海员、旅行者和探险家,他们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是很重要的,而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是由经度和纬度来表示的,其经度值可以用时间(世界时)来确定,纬度值要用天文测量仪来测定,这里介绍两种测量纬度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5.
一、地方时 1.概念: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地方时.地方时是把当地当天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刻定为正午12点,并以此为标准来划分的时刻.  相似文献   

6.
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往往需要知道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 ,特别是航海员、旅行者和探险家 ,他们知道自己所在的位置是很重要的 ,而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是由经度和纬度来表示的 ,其经度值可以用时间 (世界时 )来确定 ,纬度值要用天文测量仪来测定 ,这里介绍两种测量纬度的简单方法。1  相似文献   

7.
一、网络资源的利用 教材的第10页有一个活动3,是关于地球自转导致的时差问题,这个问题很难,大部分学生弄不清楚.问题是这样的:同一时刻,婕妈和畅畅互致问候时,为什么会有时间差异?我特意给学生安排了一节电脑课,让他们到网络上查阅,自己得出答案.我的问题是:(1)地球自转的概念;(2)地球自转的方向;(3)地球自转的周期;(4)地球自转的地理效应.同学们积极性很高,有的查到文字信息、有的查到图片资料、有的查到视频资料等.只用半个小时时间,此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8.
一、知识构建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必修I模块的重要基础理论,对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看,学生已了解到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及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但从学习能力要求看仅限于会用简单方法演示两种运动形式,会用一些地理事实说明地球存在的两种运动形式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同时,个别省区义务教育阶段选用的是历史与社会和科学课程标准,这方面的学习就更为薄弱。  相似文献   

9.
一、知识构建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必修Ⅰ模块的重要基础理论,对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看,学生已了解到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及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但从学习能力要求看仅限于会用简单方法演示两种运动形式,会用一些地理事实说明地球存在的两种运动形式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同时,个别省区义务教育阶段选用的是历史与社会和科学课程标准,这方面的学习就更为薄弱.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学习地理概念之前,通过日常生活的各种渠道和自身的实践,对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这种在接受正规的科学教育之前形成的概念一般称之为前科学概念或前概念。这些前概念中有些是对客观世界的朴素观念,更多的则是与科学概念相悖的相异构想,或称错误概念[1]。在地理教学中,同样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相异构想。例如,学生认为太阳光最强时,气温最高,因此一天中正午12时气温最高;降水就等于降雨;北京时间是指北京的地方时,等等。研究发现[2],学生头脑中的相异构想不但会妨碍新知识的理解,而且会导致学生产生新的错误概念。因…  相似文献   

11.
许婉英 《地理教育》2012,(Z2):18-20
一、知识构建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是必修Ⅰ模块的重要基础理论,对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都有着重要意义。从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看,学生已了解到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及产生的一些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和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但从学习能力要求看仅限于会用简单方法演示两种运动形式,会用一些地理事实说明地球存在的两种运动形式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现在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生存环境在不断恶化,人们对大自然的污染和破坏越来越严重,这种污染和破坏是环境恶化的罪魁祸首。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是保护物质生产和活动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础。在中学地理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进行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爱护我们生存的地球,从自身做起,为环境的改善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经度的学习与东西半球的划分,是湘教版初一教材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的内容,这一节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知识,提升发展创新能力,一直是广大教师的重要课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让学生将经度的学习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在双手上表现出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动手能力.一、经度用左右手表示初一新生三维空间尚未建立,如何将抽象的经度学习形象直观化.为此,可让学生伸出双手,每一个手指代表一条经线,学生举起自己的双手,学习热情和兴趣一下高涨起来.  相似文献   

14.
钟小连 《地理教育》2015,(Z2):120-121
地理作为研究探讨地球表面事物存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不仅是以客观事物研究为由,更是以人文研究和推广为主导,使学生掌握社会存在和变化的规律,融入我们赖于生存的社会与环境,在世界面临环境恶化的今天,更要教育学生热爱地球--我们生存的家园。而地理是十分贴近生活的一门课程,如何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地理?  相似文献   

15.
昼夜更替是地球相对于太阳运动的结果。由于地球不停地运动(主要是自转运动),地表各地相对干太阳的方向不斯地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日期也就随之更替。在同一瞬间,地球上各地的日期、时刻不同。为了协调世界各地的时间,避免日期的混乱,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地球表面按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并规定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称为日界线。然而,地表是个连续的球面,仪经度180°日界线是不能将地球分成两个日期区域的,还必然存在着另一条“日期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6.
地理时间计算涉及到地球运动、地理位置和计算技巧,知识点多,难度大,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一、理解时间产生的基本原理和有关的基本概念地方时的产生:人们规定当太阳上中天时的时间为12时,随地球自转,位置较东的地方,到达12时较早,位置较西的地方,到达12时较迟。经度不同的地点,时间也不同。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即以观测者的经度为基准的时间。同一时刻,甲地为12时,而乙地为11时,那么甲地比乙地早1小时,与我们日常生活所说的同一地点,12时比11时晚1小时刚好相反。时区与区时:由于使用地方时,常会造成时间上的混乱,给交通和通讯带来许多不便。人…  相似文献   

17.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所做的工作就是如何让教学的艺术性充分地发挥出来.学校为我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使我们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下面笔者就所讲的公开课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从教学设计到实施如何体现教学的艺术性谈谈自己的一点粗  相似文献   

18.
地理学作为一门探讨人地关系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蕴涵着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丰富素材。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不平等关系,让学生有足够的表现自己和表达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的机会。本文根据创造性思维的特点,结合地理学科特点,以地理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探讨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由传统教学模式对地理知识的死记硬背,转变为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使学生的主动发展。丰富多彩的地理课堂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地理的规律,培养学生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去分析与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本文就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地理这一学科旨在研究人与地球的关系,了解我们居住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对于地理教学来讲,更多的是概念性的知识的讲解,学生在地理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地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能更好地了解我们居住的环境,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的过程中,要创新自己教学方式,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是新课标下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本文将主要讲述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