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何玉娟 《编辑学报》2022,34(1):58-61
浅析同行评议的重要性及其局限性,指出编辑在科技期刊同行评议环节中角色定位.基于《中国化学工程学报(英文版)》的办刊实践,阐述了同行评议期刊在建立和完善制度、调整办刊机制、重视专家队伍建设、加强审稿数据库建设以及搭建技术支撑平台并提供全面服务保障等方面的具体举措.最后,从专职编辑视角,列举稿件送审环节中的实操技巧,如明确...  相似文献   

2.
阐述资源梳理如何帮助青年编辑从重复、琐碎的日常工作中提升业务能力,重塑职业认同感.稿件是编辑工作的核心.本文从同行评议和编辑加工2方面出发,阐明青年编辑应及时对稿件资源进行特定梳理,以专业知识和研究方向为主题,提取、加工、组织和聚合信息,使稿件资源体系化,扩充信息储备,进而提升送审、编辑加工和组稿等能力,并能保持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3.
于红艳 《编辑学报》2020,32(5):522-526
多学科交叉稿件的出现对科技期刊编辑遴选“小同行”审稿人提出新的挑战,仅依据一级学科选择审稿专家将难以满足精准审稿的需求。本文以图像处理这一多学科交叉研究方向为例,从专家与稿件研究方向匹配度的角度出发,通过详细阐述稿件送审实例,总结归纳多学科交叉稿件的送审技巧,包括:查作者信息、查参考文献、通读来稿全文内容、借助送审工作总结库、间接途径匹配专家、多送2个多学科专家,并提出送审前的准备工作,如梳理学科框架、及时做好已送审稿件的归纳总结、要求作者标出所涉及细分学科方向等,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王景周  崔建英 《编辑学报》2020,32(5):539-542
同行评审意见是期刊编辑用稿决策的重要依据,同行评审专家的来源和遴选与评审结果的质量和公平性密切相关。编辑为稿件遴选出评审意愿、专业、能力匹配,且时间充裕的审稿专家是比较费时、费力的。本文基于投稿论文的参考文献和引用的内容、动机及情感分析,提出一种同行评审专家的遴选方法。该方法有助于“小同行”专家的发现,降低不同学术范式导致的同行评议误判率,为编辑的稿件送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于红艳 《编辑学报》2020,32(4):380-384
同行评议是学术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而同行评议中审稿人的知识隐藏行为严重影响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出版周期。本文以《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例,分别选取160篇稿件和11位审稿专家进行横向和纵向同行评议数据统计,从拒绝审稿、拖延审稿、无效审稿、邀约无回应4方面对审稿人的知识隐藏行为进行定量分析,并重点针对提高送审精准匹配率提出技术性应对措施,如:利用思维导图梳理送审思路、创建智能审稿专家遴选系统提高匹配度、通过学术科研类微信公众号辅助遴选审稿专家。  相似文献   

6.
当前,学科交叉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科研成果的跨学科性也更加明显。科技期刊作为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将收到越来越多具有跨学科性的稿件,这些稿件也给科技期刊同行评议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讨论了学科交叉融合对同行评议质量、过程及模式的影响,提出科技期刊应开展期刊发展战略研判、提高编辑素质和能力、探索审稿人遴选方法、建立跨学科评议标准,呵护和孕育跨学科研究,并从中抓住机遇,进一步提高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李新根 《编辑学报》2022,34(2):179-183
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CY/T 174-2019《学术出版规范期刊学术不端行为界定》为参照,探讨了同行评议中学术不端行为的类型及成因.为更好地防范此类学术不端行为,学术期刊及编辑应对专家信息定期进行更新和维护,及时淘汰不合格审稿专家;强化编辑初审力度,控制稿件送审频次;加强交流互动,提高稿件送审精准性和有效性;完善期刊...  相似文献   

8.
科技期刊同行评审单作为同行评议的重要部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引导评议专家给出科学规范的评审意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在对国际出版机构Rubriq公司设计的记分卡评审单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所在期刊评审单的结构框架,设计了一种结构化、指标化的评审单,希望能在引导专家提供高质量的同行评议报告、帮助作者提升稿件质量以及编辑精确把控稿件的学术价值方面提供帮助,同时,也希望能为其他科技期刊评审单的设计和完善提供借鉴,进而提升科技期刊质量。  相似文献   

9.
张娅彭  王紫霞 《编辑学报》2017,29(5):460-462
根据《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分编辑部的工作实践,列举多个稿件初审实例.通过实例分析,对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如何提升稿件初审质量做了梳理和归纳,旨在与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探讨提高稿件初审质量的有效方法,为后续的稿件送审等工作打好基础,以点带面,促进编辑工作整体的高效运转,助力青年编辑自身成长.同时认为,青年编辑应发挥学习主动性,完善和更新知识架构,并注重初审工作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
于军民 《编辑学报》2013,25(3):220-222
科技期刊编辑是科技成果公开的首位介入者、交流的重要推动者,不仅应拥有丰厚精深的专业知识,而且其稿件处理艺术也直接影响编辑水平和刊物声誉。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稿件处理艺术包括:客观公正、诚实守信、积极主动处理来稿;急作者之所急,想作者之所想;多一份对作者的包容与耐心,少一点苛责;有创见地对待个性品质鲜明的来稿;关注社会进步,将社会需求和刊物选题用稿的方向紧密结合起来。高明的稿件处理艺术,从根本上说,是科技期刊编辑深厚的人文素养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刘兹恒  潘梅 《图书与情报》2007,(2):32-37,41
图书馆危机是指对图书馆系统造成严重威胁或破坏、需要图书馆人立即反应的高度震荡状态。它的特点包括隐蔽性、长期性、复合性、难恢复性。根据危机诱因、危机发生发展特点、危机发生领域、危机中主体的一致态度等标准,图书馆危机可分为不同类型。而图书馆危机管理是指对图书馆运行中出现的危机因子和危机事件从发生到消亡全程管理实践。文章比较了图书馆危机管理与相关管理(灾害管理、风险管理、突发事件管理、问题管理)的关系,提出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内容应包括五个方面:树立正确的危机观和危机管理观、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基础工作、图书馆日常危机管理、图书馆危机事件管理、图书馆危机后续管理。  相似文献   

12.
浅谈图书馆赠书制度的建设和赠书工作的开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郭万召 《图书馆论坛》2004,24(5):192-194
详细阐述了赠书的重要性,指出赠书制度建立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所面临问题,并提出一些关于如何开展图书馆的赠书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期刊管理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期刊代码,它具有专指性、识别性和权威性等特点。文章全面论述了国内统一刊号在图书馆期刊管理中的应用,并详细分析了应用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将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入藏的300余种丛书与《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中国丛书综录续编》、《中国丛书知见录》四部目录书核对后,就四书中未收录的丛书及版本、子目有差异的情况做了校补。  相似文献   

15.
黄健  郭丽娃 《编辑学报》2002,14(4):241-243
20世纪我国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可分为5个时期:1)20世纪上半叶(1904-1949),先后出版的中医药期刊有400余种,初步形成了现代中医药期刊的某些特征;2)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文革"前(1950-1965),中医药期刊由医学社团、个人创办逐渐转变为政府行为,同时出现了早期的学报类中医药期刊;3)"文革"时期(1966-1976),中医药期刊在艰难中生存与发展;4)改革开放初期(1976-1989),学报类中医药期刊全面起步,中西医结合类及专科类中医药期刊崛起;5)90年代以后的中医药期刊(1990-),其发展的明显特征为临床研究文献水平的整体改进及标准化、规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产业融合对传媒产业边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融合使传媒产业内部以及传媒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技术边界逐渐消失。在产业融合的推动下,不同媒介之间的业务出现更多的交叉互补现象,传媒产业内部各子产业之间以及传媒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市场边界趋于模糊,整个产业结构体系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化进程历经 2 0余载 ,目前已进入一个关键阶段 ,多方位的外部环境变化和历时已久的自身内部演变 ,使广电业像一只体外遭遇着狂风暴雨之难、体内承受着血脉冲撞之苦的亟待蜕变的飞蛾。合理的历史变革不可能一步到位 ,中国广电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其变革所具有的探索性和渐进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新闻传播规律揭示的是传播主体如何通过传递新闻满足收受 主体新闻需求的内在关系;传受互动是新闻传播的总规律,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体现为三 种基本规律:选择律、效用律和接近律。新闻传播规律以自发作用和自觉运用两种主要 方式对新闻传播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电子期刊数据库质量与图书馆应对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介电子期刊数据库评价因素及存在的不足的同时,提出了图书馆在促进和保证电子期刊数据库质量控制方面,应当采取措施,维护图书馆及其用户的正当权益,促使数据库商家提供保质保量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学界在探索图书分类过程中,普遍在杜威十进制分类法的基础上结合中文古籍的特点,或增补加入新的类目,或采用其体系进行全新的改变。在各大图书馆具体操作时所使用的分类法五花八门,大致可分为中西文文献分开处置和统一处置两种不同的方法。民国时期图书分类探索均以杜威法为蓝本,是学界得以广泛交流的基础。民国时期图书分类探索看似成果甚多,但实际上新旧书籍如何处置的问题没有得到圆满的解决。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学界中人各自为政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导致制定出一部全国统一的分类法的目标也一直没有实现,但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学界对图书分类的基础理论忽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