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谈到学校人文教育,笔者认为要把"人文"二字分开来理解,"人"就是要关心人——师生员工素质的发展,"文"就是要关注"文’——人类的文明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学校是培养人的发展的地方,是传承和发展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地方.学校人文教育就是要在学校教育中渗透人文精神,促使师生员工提高人文修养,传承和发展人类的文明和文化的过程. 教育家高焕祥在《人文教育:理念与实践》一书提出:每个人都有三种世界,即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心灵世界要通过人文教育来完成.从学校层面上看,人文教育是人文积淀、人文体验和人文实践.  相似文献   

2.
李改 《教育与职业》2013,(17):34-35
生态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必然引发学校文化的重构。在生态文化的影响下,学校文化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彰显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文化、科学课程与环境教育互动共生的课程文化、低碳节能和崇尚自然的行为文化等。学校生态文化建设要发挥校长生态文化理念的自觉能动性,加强学校生态文化资源建设,构建以自然为中心的生态德育文化,促进教师生态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地震灾区学校的文化重构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围绕学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各项内容,努力建构与所在地区自然和人文条件相适应、有利于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学校文化体系,并把握科学原则,依循合宜路径,整体构思,精心规划,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管理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素质和学校效能的提高。管理内容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四个方面。在中职学校文化建设管理中既要体现人文关怀。又要通过制度建设提高文化建设的实效。通过重视就业实现与企业文化的对接.通过档案管理加速文化的积淀。  相似文献   

5.
"人"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要素,学校管理需要依靠人,最终目标是发展人。从文化层面来看,学校管理的主要因子是人格、人性、人文;从校园环境管理看,学校管理要尊重人格、基于人性、彰显人文。  相似文献   

6.
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层面的成果。一所学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学校文化的影响,而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持续的工程,需要在办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上海市青浦区珠溪中学依托学校文化建设,创设了特色课程,加强了学校人文活动的建设,着力推进学校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校内涵发展是一种着眼于长效的可持续发展,要走好内涵发展式道路,搞好学校文化建设是一条必由之路。为此,绿园小学根据实际情况确立了“完善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办学理念。在这个思想引领下,我们通过对教师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等方面的思考和完善,努力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内涵发展式道路。  相似文献   

8.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探索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学校的管理者要明晰办学理念,塑造文化精神,做学校发展的引领者;要坚持文化立校,打造活动文化,做学生道德实践的推动者;要优化育人环境,培育人文氛围,做学生行为养成的影响者;要彰显学校特色,促进个性发展,做学生未来发展的奠基者。学校的管理者就是要走文化引领、特色发展的办学之路来“立德树人”,从而奠定学生未来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关于"学校人文教育"的认识谈到学校人文教育,对于"人文"的概念把握是无法避开的。关于"人文"的定义,去"百度"搜索,可谓是五花八门。针对师生员工的学校"人文",笔者认为,要把"人文"二字分开来理解,"人"就是要关心人——师生员工素质的发展,"文"就是要关注"文"——人类的文明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春燕 《河西学院学报》2011,27(4):119-123
本文选择从文化的视角来研究学校制度的建设,认为教育管理者要保证学校制度良好运行,仅仅依靠外在约束是不够的,还需要道德等非理性因素的辅助作用,既要用合理的规章制度规范人,又不是简单机械强迫的管理,而是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刚性的制度内化成组织成员的行为准则,在学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中贯注仁道、平等、正义等人文色彩,赋予它一定的文化关照。期望本研究可以为学校管理者建设和完善学校制度文化提供理论基础,拓宽教育管理者的视野,以促进学校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扬州大学作为成功进行合并办学的典型之一,其校园文化经历了从趋同整合到交融提升的实践探索过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对扬州大学多校区校园文化建设的历程、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有助于对合并类大学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深化以大学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作进一步思考,即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校园文化建设,以民主平等的先进理念培育优良的校风和学风,以人文关怀为着眼点凝练大学的校园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升校园文化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儒学体现的人文关怀与西方传统的人文主义有着重大区别.法(刑法)蕴涵着公正、人权保障、人的自由、人道关怀等丰富的人文价值.现代意义上的法及无罪推定等基本原则是以西方传统的人文主义为理论根基.但在当代,尤其在我国法的价值构造中,比照儒家的人性论、文化观来阐释法及其基本原则的基本价值,能够弥补西方各种传统阐释中存在的缺失,能够更好地应对西方各种传统阐释所面临的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13.
在大学的现代化进程中,注重对人的精神关怀,重新确立大学的尊严,成就大学生的理想人格,对每个大学生乃至整个民族都尤为重要。课堂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场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所在,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人文思想"应体现在大学课堂中。以人文精神为核心思想,对高校课堂进行解构和重塑,对课堂文化从精神文化、教学文化和班级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对高校创建有效教学课堂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内容的博大精深、浓郁的爱国之情、人文关怀之情的重重渗透与校园文化结下了深厚的渊源.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找回我们的文化自信,找到现代文明的生长点.要以古代英雄人物为榜样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经典人物的成长经历、英雄壮举激发校园文化的壮美人生情怀;以对优秀文学作品的赏析来提升校园文化的人文关怀精神、创新求变意识.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结合文化哲学的观点,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的处境角度,对多元文化背景下基础教育课程文化的价值观进行分析与定位,建构以人文关怀为核心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鬼神观既是中国悠久的鬼神文化的产物,又是对传统鬼神观进行深刻变革的结果。孔子通过对鬼神的内涵及象征意义予以新的诠释,赋予鬼神以浓厚的人文色彩,从而把宗教意义上的鬼神转变到人文意义上来,并借助鬼神实现其政治主张和道德理想。孔子关于鬼神的独特见解,突显了化宗教文化为人文文化的启蒙精神。  相似文献   

17.
人类社会文化体系中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使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新兴科学的发展在科学和人文走向统一的过程中催生了生态文化的萌芽。新课改以来的中学生物学教育已经显现生态文化内涵的雏形,在许多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校园环境文化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功效有着独特的作用。本文基于对江苏省六所高校的实证调研,分析了校园环境文化对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功效提升的现状,提出了增强核心价值观渗透力、重视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设计应用、增进校园人文关怀、塑造校园生态文明等校园环境文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9.
著名彝族学者型诗人阿库乌雾的新作《密西西比河的倾诉》以文学人类学的视角,以现代意识回望古老的历史"陈迹"和文明的"碎片",缅怀印第安民族、彝民族文化昔日的荣光,痛心于印第安民族、彝民族古老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没落,表达了一位文化救赎者强烈的人文关怀情结和焦灼的文化忧患意识。同时对小民族传统文化的扬弃、重构进行了深刻的思索。  相似文献   

20.
襄阳文化的定位是"一体多用,体用一源"。即以汉水文化为体,以由此衍生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所形成的人文环境、人文景观、人文精神为用,以发展现代创意文化产业为途径,打造文化多元发展的新格局,把襄阳建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文化旅游中心城市和人文之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