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目前,刑事诉讼法学界对刑事证明标准有争论,基本上可分为“法律真实说”和“客观真实说”。本文在分析“客观真实说”和“法律真实说”理论依据及其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实在且正当的主观真实说”,认为有罪判决标准居于刑事证明标准体系的最上端,“排除合理怀疑”标准体现了刑事诉讼的内在规律,是司法证明中具有可操作性的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刑事诉讼证据的证明标准。但是,如何理解与把握这一证明标准,尤其是如何理解"事实"的涵义,学界存在很大的分歧。从刑事证据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证明目的与证明标准的关系、刑事司法实践等方面出发,益于理解"法律真实"说的正确性,益于准确界定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3.
刑事证明标准是诉讼证明过程中的重要理论,高度抽象并且贯穿整个诉讼证明过程,对整个刑事诉讼过程和刑事诉讼目的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新《刑事诉讼法》引入了"排除合理怀疑"理论,这一修改显示了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改革方向。刑事证明标准的设置要注重主客观相结合,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相结合。建立更合理、更具有可行性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是我国学界和实务界争议的问题之一。随着刑事诉讼传统证明标准弊端的不断暴露,近年来学界出现了各种学说,归纳起来有:客观真实说、实质真实说、法律真实说、相对真实说、两个基本说等观点。对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进行理性的思考,有利于找到重构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4,(3):65-68
证明标准是贯穿整个诉讼程序的一支主线,在证据法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然而在司法实践中,我国"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刑事证明标准逐渐显露出种种弊端。认为在理清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证明目的与证明标准、司法理想与司法现实这三对矛盾的冲突基础上,构建以"排除合理怀疑"为总要求的多元化刑事证明标准,同时完善我国证据规则体系,可以成为我国刑事证明标准体系改革的较佳选项。  相似文献   

6.
“客观真实论”作为我国刑事证明标准,其内涵是对犯罪事实的认识尺度和评价尺度,其背景是大陆法系“实体真实论”的继承和改造,其精神已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务文中得到了体现,文章指出,刑事证明标准应坚持“客观真实论”,有三方面的理由:“客观真实论”作为我国刑事证明的标准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在刑事证明领域的具体应用,是刑事证明追求实体正义的必然选择,坚持“客观真实论”与当前刑事诉讼改革模式并不矛盾。文章同时批驳了用“相对真实论”取代“客观真实论”的观点,指出“相对真实论”是英美国家经验主义哲学的产物,其认识论的缺陷决定了它看不到相对真实与绝对真实辩证统一的一面,无清精确,不易于掌握,也难于达到提高效率的初衷。  相似文献   

7.
“客观真实论”作为我国刑事证明标准,其内涵是对犯罪事实的认识尺度和评价尺度,其背景是大陆法系“实体真实论”的继承和改造,其精神已在我国刑事诉讼法条文中得到了体现。文章指出,刑事证明标准应坚持“客观真实论”,有三方面的理由:“客观真实论”作为我国刑事证明的标准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刑事证明领域的具体应用,是刑事证明追求实体正义的必然选择,坚持“客观真实论”与当前刑事诉讼改革模式并不矛盾。文章同时批驳了用“相对真实论”取代“客观真实论”的观点,指出“相对真实论”是英美国家经验主义哲学的产物,其认识论的缺陷决定了它看不到相对真实与绝对真实辩证统一的一面,无法精确,不易于掌握,也难于达到提高效率的初衷。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又称证明要求,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承担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即控诉人提供证据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所要达到法律规定的程度."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该标准片面强调客观真实,忽视了认识的主观性且不够明确、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建议我国应建立较为科学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9.
彭丹 《培训与研究》2004,21(1):55-57
目前刑事诉讼法学界在证明标准问题上存在着“客观真实”与“法律真实”的争论。本文从认识论、价值取向与现实分析三个角度对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问题进行论述,认为“客观真实”观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之处,而“法律真实”观既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又符合我国当前主流诉讼价值观的要求。因此应提倡以“法律真实”作为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又称证明要求,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承担证明责任的诉讼主体即控诉人提供证据对案件事实加以证明所要达到法律规定的程度.“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是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该标准片面强调客观真实,忽视了认识的主观性且不够明确、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建议我国应建立较为科学的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相似文献   

11.
无罪推定是现代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原则,该原则已为大多数国家的刑事诉讼法律文件所确认,也为《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法律文件所认同。是否推行这一原则已成为衡量各国民主法治发展程度和刑事司法领域中人权保护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在刑事立法中虽对无罪推定原则有所体现,但尚未建立完全的无罪推定原则。为了与国际刑事司法标准保持一致,严格执行我国所加入的国际公约,同时更好的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从而实现法律的公正性、权威性,在我国全面贯彻无罪推定原则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刑事诉讼的定罪标准即“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一直是证据理论界比较有争议的问题,对其究竟是达到法律真实还是客观真实还尚无定论.本文从分析证明目的与证明标准的关系入手,尝试探索这一问题的实质;且借此揭示出我国定罪标准的弊端,即我国刑事诉讼定罪标准实质上是混淆了证明目的与证明标准这两个概念,“犯罪事实清楚“这一界定是证明目的,“证据确实、充分“这一界定才是证明标准;最后提出了我国刑事诉讼定罪的新标准.  相似文献   

13.
晨星 《华章》2013,(22)
传统刑事诉讼理念,刑事案件不能调解,只能判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重的今天,无论是法律实务界还是理论界都在积极地探索刑事和解制度。应该看到,近年来刑事和解的提出是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刑事司法领域的一种新理念,它既是对我国传统刑事诉讼制度的反思,也是对新的刑事司法理念的探索。作为基层法律工作者,在探讨刑事和解制度时就必须首先对审判阶段的刑事和解的概念有个界定。因为,它是研究探讨审判阶段刑事和解其他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4.
我国"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刑事证明标准追求的是客观真实,在理论上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在实务中陷入无法解决的困境。本文拟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重构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种种弊端.法律真实的证明标准现才真正符合诉讼法的规律,并体现中国诉论模式改革的基本方向。因而,法律真实理当取代客观真实成为中国刑事证明的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直接言词原则是现代法治国家都基本遵循的刑事司法基本原则之一,我国目前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中仅有某些体现这一原则的具体规定,在司法实践工作中,还存在着证人亲自出庭作证困难、审判委员会过多介入案件审理等违背直接言词原则的情况。为适应新时期我国刑事司法建设的需要,应当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将直接言词原则确立为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并在具体制度建设方面作出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17.
片面的客观真实论反映了传统证据理论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原理理解上的不足并以我国刑事司法造成严重影响。诉讼证明活动的四个特点决定了作为其结果的法律真实不可能总是达到绝对的客观真实,我们应当在科学的诉讼机构下通过精密司法尽力追求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18.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刑事程序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状况和刑事诉讼文明进步的程度,可以说没有沉默权的权利体系是不完备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并没有正式承认沉默权,本文将从司法公正、司法文明等角度对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构想,以期对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9.
《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刑事证明标准做出了调整,将“排除合理怀疑”写入刑事诉讼法,这是我国对刑事证明标准的理解取得的巨大进步。排除合理怀疑的做法在我国司法实践中早就存在,只是本次刑诉法修改才将其纳入法律规定的框架内。我国证明标准下的“排除合理怀疑”应该有不同于英美的中国式解读,对于其在我国适用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也应在我国法律框架下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刑事程序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状况和刑事诉讼文明进步的程度,可以说没有沉默权的权利体系是不完备的法律体系。目前我国并没有正式承认沉默权,本文从司法公正、司法文明等角度对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进行研究并提出构想,以期对确立我国沉默权制度略尽绵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