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儿童教育,日本人在注意加强德、智、体、美等方面教育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强化食育。在一位日本朋友家里做客,我多次发现,朋友家的餐桌犹如课桌,这家夫妇经常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食育"。吃饭时,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都不忘类似于中国"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教育,让孩子知道庄稼的春种秋收,都是老百姓出力流汗,辛勤劳动得来的。除了传统教育外,还让孩子参加食物的制作,亲身体验劳动的收获和快乐。这使孩子不仅常怀一颗感激之心,而且在饮食中得到了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钱海 《教育导刊》2005,(10):61-61
对儿童教育,日本人在注意加强德、智、体、美等方面教育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强化"食育". 在一位日本朋友家里做客,我多次发现,朋友家的餐桌犹如课桌,这家夫妇经常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食育".吃饭时,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都不忘类似于中国"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教育,让孩子知道庄稼的春种秋收,都是老百姓出力流汗、辛勤劳动得来的.除了传统教育外,还让孩子参加食物的制作,亲身体验劳动的收获和快乐.这使孩子不仅常怀一颗感激之心,而且在饮食中得到了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前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教育重心由重分数向全方位的素质教育转移。在如今幼儿园、小学都设立食堂的大背景下,"生活即教育"与"做人,做健康人,做幸福的健康人"的教育思想理念渗透在各个领域。本文将陕西关中儿童食育礼仪、文化传承与小学实践类课程及社团活动结合,着力于让孩子通过一系列的食育活动,了解关中食文化与相关礼仪,在文化熏陶与传承中培育健康的饮食理念,形成良好的饮食礼仪,进而学会选择食物、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培养健全的人格。"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本文旨在以儿童食育为抓手将传统食育礼仪文化融入于儿童生活中。  相似文献   

4.
吴燕 《教育教学论坛》2013,(1):134-135,101
高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每个星期都要值两次中午班,受日本"食育"启发,便尝试着把班主任工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和食育结合起来,组织孩子体验农村夏收劳动,做学校的"小帮厨",六一儿童节动手包饺子活动,,让孩子们懂得要拥有健康的身体,要有正常的有规律的饮食生活,要养成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培养孩子的快乐用餐以及对于食物的感恩。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2008,(3):48-48
在上海水产大学食品安全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中心主任王锡昌教授提出,应当尽快让“食育”走入中小学课堂,成为与德、智、体、美、劳并列的一类教育。 所谓的“食育”,也就是饮食行为教育,是通过食物、饮食及相关教育,让孩子懂得各种食品有什么营养,有哪些危害,从而能够自觉地科学饮食,逐步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6.
教育感悟281:最重要的儿童教育是生活教育,也只有生活最有可能让孩子理解人生。可是,我们恰恰容易忽视生活的教育,比如食育,有多少人觉得饮食与教育关系密切呢?日本在2005年制定并实施了《食育基本法》。该法序言指出:“现在应重新把食育作为生存的根本,看成智育、德育及体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闺中好友李薇常在一位日本朋友家里做客。多次与日本朋友共餐后,她发现,日本朋友家的餐桌犹如课桌,这家夫妇俩在吃饭时,经常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食育”。这对日本夫妇无论是品尝山珍海味还是粗茶淡饭,都不忘对孩子进行类似于中国“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教育。他们要让孩子知道庄稼的春种秋收,都是老百姓出力流汗,辛勤劳动得来的。有的时候,他们还会让孩子参加食物制作,去亲身体会“通过劳动才有收获”的快乐。让孩子不仅常怀一颗感激之心,而且在饮食中得到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李薇后来了解到,不仅仅是这对日本夫妇,日本…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让"食育"进入生活课堂,让幼儿做健康的人、做幸福的人。食育文化旨在以幼儿为本,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入手,引导幼儿认识食物、食品;了解绿色、环保;掌握文明、礼仪;懂得尊重、感恩;感受付出、回报,在食育文化塑造中让幼儿能够养成科学健康的、可持续的饮食行为习惯。为此,就食育文化在幼儿园中开展的意义和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9.
食育是饮食行为教育,是对孩子进行包括饮食观念、膳食营养知识和饮食卫生安全等一系列营养学的教育。食育的开展是一项利国利民,值得大力推广的事情。食育应当成为全民的教育,且越早开始越好。目前我国食育还处于萌芽阶段,幼儿食育的推进更是任重而道远,需要幼儿园、家庭、政府、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0.
黄芳 《成才之路》2022,(4):104-106
食育是指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幼儿园开展食育课程不仅有助于解决幼儿的吃饭问题,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进餐礼仪和习惯,让幼儿懂得食物的来自不易,学会爱惜粮食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幼儿的身心特点出发,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有效开展食育课程.文章从依靠相关教学、实施食育课程,借助游戏形式、开展食育活动,通过家园共育、...  相似文献   

11.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和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李君 《家长》2014,(11):6
正虽然每年的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但这个节日似乎没有多少人知道。再看看现如今的孩子,浪费食物的现象严重、饮食礼仪缺失,"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中小学生越来越多,传统"食"文化面临危机,中小学生不健康的饮食行为非常普遍,与营养过剩相关的疾病开始在孩子中蔓延……这些都严重危害着我国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对中小学生施行"食育"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食育”一词虽然源于日本,但中国古代一直都有食育,且食育思想和其他文化一起,都是中华文明的优秀文化组成。现代食育需要有外在的表现形式,并系统地将其发展、延伸表达出来以适应于食育的普及和推广。因此,现代食育制度的建设要从中华民族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获取长期效益的角度出发,依据实际情况、历史遗存、教育模式、饮食风俗习惯等构建适合于自身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食育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4.
场馆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社会性机构,肩负着特殊的教育功能与任务。当前幼儿食育存在"餐桌"食育、完成"任务"、脱离幼儿生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场馆教育理念角度审视,幼儿食育可表征为教育的情境性和全域性、以"学习者"为本、走向学生生活世界三个层面。以此为基点,研究认为可通过加强幼儿园与场馆合作、建设虚拟场馆教育平台、组建具有创设能力的师资队伍、制定合理的幼儿食育评价标准四条路径推进幼儿食育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郑彩玲 《学周刊C版》2019,(3):181-182
在对学龄前儿童开展教育的过程中,食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对于促进学龄前儿童对于营养知识的掌握、健康饮食观念的树立和饮食卫生安全的重视,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在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对此,可从加强家庭食育、完善幼儿园食育课程体系、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借鉴先进食育经验等方面入手,开展食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疫情发生的频率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严重后果来看,后疫情时代"食育"已不是个人"私事",而成为牵涉到公共利益与安全的"公事"。长期以来,国人存在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缺少对大自然生态平衡的维护。基于教育制度学独特视角,有必要去思考中国现有的"食育"制度是否真正贯彻落实到国民的教育过程中,在这个提倡"五育融合"的教育新时代,更有必要将"食育"与德智体美劳教育贯通起来,培养有高度生命意识和尊重自然规律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7.
食育的艺术     
<正>幼儿园食育应该讲究美感,注重情趣。幼儿园餐厅环境的色彩、布置,餐具的精致讲究,各种食材食物的艺术造型、视觉效果,进餐时的优美音乐,餐巾纸的叠放艺术,选餐时的营养搭配,细致的进食护理,充满童趣的食育课堂,等等,都可以让孩子们体验到有品位的生活。因此,我们在各实验班开展了以幼儿自选、自拼,轻松优雅地进餐为主题的"食之美"系列食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大连大学学报》2019,(4):53-57
日本是"食育"最发达的国家,已上升到法律层面,国家战略。日本的食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间充斥着各种经验和不足。深入研究日本的食育发展史,对于我国开展相关教育,少走弯路,增强功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日本的食育发展历程,总结了三次食育推进计划,提炼出了日本食育的经验和实质,对于发展我国的食育教育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9.
如何跟讨厌吃蔬菜的中小学生作战,让他们吃得更健康愉快?日本政府有办法。他们将每年的6月定为"食育月",并推出了"微笑餐桌",而学校已成为推动食育的关键场所。东京千驮谷小学,致力食育3年多,除了将食育纳入各科教学,也结合社区  相似文献   

20.
民以食为天,教以育为先,食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人历来讲究"吃",一日三餐里都蕴含着大学问,吃饭的过程使食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建立科学的饮食模式,并逐渐形成健康饮食观和世界观,达到以食养德的目的.小学是学生良好饮食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通过挖掘食育课程资源,通过开展食育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德育活动中获得有关饮食的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