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课程基本教学理念之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本文就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功能、内容、方法等方面谈些意见 ,供老师们教学、研究作参考。一、语文课程审美教育的多重功能审美教育是以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为基本内容 ,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目的的教育。语文课程审美教育的直接功能在于对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形成、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2.
车延霞 《现代语文》2005,(8):102-103
新课程非常关注审美教育,重视学生审美情趣、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了语文教育的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在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通过语文教学,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4.
方润 《考试周刊》2014,(1):34-34
<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就明确了语文课程肩负审美教育的使命,肯定了语文审美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特别是文学课程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总是通过美的语言、创造美的意境、塑造美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  相似文献   

5.
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完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提升其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可以从发现自然美、寻求生活美、感受意境美、挖掘意蕴美、领悟情感美、剖析形象美、品味语言美、揭示结构美等进行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8.
卢志新 《教师》2015,(1):38-4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审美教育已成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语文学科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堂对学生的感染是多元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注入美的情感、渗透审美教育,着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1.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堂对学生的感染是多元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注入美的情感、渗透审美教育,着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2.
刘莹 《中学文科》2008,(3):58-59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作文作为一种刨造性活动,必须从过去狭小的技能训练的小圈子里跳出来,走向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非常重视高中语文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它明确指出:高中语文必须承担起相应的审美教育责任。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树立语文审美教育新理念,如何利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充分发挥高中语文课程的审美教育功能,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  相似文献   

14.
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职业中学语文课文中描绘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了祖国锦绣山河的如诗如画,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要充分利用这笔宝贵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创造美的才能。  相似文献   

15.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审美的素质、能力,明确提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找到"审美"与"教育"的联系。语文审美教学法就是通过语文学科教育活动进行美的教育,教育学生怎样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  相似文献   

16.
美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语文学科重要的教育内容。“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课标更把“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作为教学中最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审美教育,又称美育,它让人获得一种美的感受,进入一种美的境界,表现一种美的情怀。  相似文献   

18.
张艳平 《新疆教育》2012,(17):113-113
语文老师要启发、引导学生去发现、感悟、体会这些美,并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上学到知识。语文课程标准也把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作为重要的价值追求。因此,陶冶儿童美感,培养儿童审美情趣应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本文仅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杨爱红 《成才之路》2009,(24):I0017-I0017
《2000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认识,发挥美育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2002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对审美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2003年4月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阐明了语文审美教育的意义以及高中语文实施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即在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贯彻审美追求。本文拟从语文教育教学的特征出发,从以下两个方面阐释如何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新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指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升审美境界".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深厚的精神底蕴.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这里谈几点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