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傲 《新闻前哨》2023,(14):9-11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使现行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面临着改革。近年来,AI绘画技术的智能化制图能力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在新闻传播领域,AI绘画对推动媒体融合、创新网络传播具备巨大潜力,然而也将带来虚假信息、侵权问题和智能鸿沟等挑战。本文以AI绘画为窗口,研究其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应用价值和伦理隐忧,并为其良性发展提出解题之道。  相似文献   

2.
马万祺 《新闻传播》2023,(16):131-133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已趋于成熟,AI新闻写作、AI主持人等对传统新闻生产方式和新闻从业者的职能提出挑战。本文结合电视新闻主播经验,分析了AI技术在当前新闻播报中的主要应用方式,同时探讨了播报AI新闻的传播限制与弊端,并提出传统新闻主播为AI新闻补充的话语功能。力求在人工智能时代重塑广电媒体新闻业态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传统新闻主播挑战AI技术的软实力,增强传统新闻主播讲好中国故事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文章讨论大数据时代影视媒体传播的智能化转型,充分彰显人工智能在影视媒体传播领域的巨大功能,推动其在影视媒体传播中的普及应用。【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介绍人工智能的特点,分析大数据时代影视媒体传播的现状。【结果】大数据生态下影视媒体的转型面临诸多困境,包括缺乏互联网思维的理念和媒体传播模式比较单一。【结论】当前影视媒体传播的智能化的转型,需要从六个方面做起,即创作AI技术的影视作品、打造智能化影视产业链、建设大型影视媒体集团、线上与线下营销相结合、形成多元化文化圈层、凝聚优秀的智媒人才。  相似文献   

4.
林嘉琳  师文 《青年记者》2023,(23):19-22
Chat GPT的出现启动了人工智能从分析式AI向生成式AI转变的进程,全面冲击了传统新闻事实核查模式。本文基于对智能传播领域的观察,从主体、技术、认知结构三个角度,探讨了AIGC(人工智能内容生产)对主流媒体开展事实核查的主体冲击,以及主流媒体应用AIGC进行事实核查的技术壁垒和工具局限,提出构建智能化的新型把关体系、组建专业化的事实核查队伍、完善规范化的行业自治制度,以期实现算法向善,促进事实核查和新闻传播行业整体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生成式AI和GPT类技术应用风靡全球。一场影响全社会的知识创新正在发生,新技术革命开启,值得各行业尤其是信息管理与传播业密切关注。本文以逻辑综合方法讨论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GPT对信息管理与传播的影响。指出生成式AI和GPT类技术应用正通过智能办公、自动摘要、自动综述和自动简报、机器翻译、媒体变革等对信息管理与传播产生颠覆性影响;也指出生成式AI和GPT类技术应用存在数据偏差、透明度、隐私、恶意使用等问题;提示AI进步和GPT发展正在变革信息管理与传播,正在重塑信息管理与传播,值得学界和业界高度关注。图1。表1。参考文献35。  相似文献   

6.
以Chat 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进入国际传播生态,兼具生产者和消费者双重身份,成为传播新物种。人机共存、人机共有、人机共创将是国际传播的新面向。生成式AI在与既有传播主体的碰撞与融合中,催生了国际传播新范式,但同时也伴随着虚假信息泛滥、技术发展失衡和违背伦理法规等风险。因此,国际传播的新秩序亟待重构,从全方位提升国际传播主体能力、多层次多角度展开叙事内容和全过程治理传播等方向构建新秩序或是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技术风头正劲,正在开启人工智能发展的新纪元,也为媒体行业革新新闻传播模式、加速融合转型升级带来了新契机、新思路。文章旨在探讨主流媒体如何应用先进技术助力融合报道。【方法】解析人民日报社在2023年全国两会前夕升级推出的AI编辑部4.0背后的技术创新应用。【结果】人民日报社的AI编辑部4.0引入AIGC最新发展科技并在两会重大宣传报道中取得突出应用效果。【结论】人民日报社两会宣传报道的经验为媒体同行借力AIGC助推媒体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范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如何运用智能化技术,打造智能化编辑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方法】总结人民日报社AI智能编辑部的探索经验。【结果】【结论】人民日报社AI编辑部集全媒体AI编辑制作、内容辅助审核、低代码开发、智能化中台、端侧智能等特色能力于一身,持续推进AI、AIGC、5G、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新闻生产中的创新应用,多元化助力全媒体宣传报道提质增效,渐进式构建全媒体新闻生产新生态。为媒体同行提供新兴技术助力全媒体新闻生产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9.
叶秀端 《东南传播》2020,(10):17-1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智能化已经成为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方向。通过5G移动网络重构与用户的连接,借助AI技术打造自动化内容生产模式,通过内容共享构建"价值共同体",是智慧融媒体的发展逻辑。内容建设是融媒体的根本。融媒体可通过智能算法识别用户信息消费场景、感知用户信息需求,进行精准传播;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三个方面提升其传播力,扩大主流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0.
媒体大脑是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新型主流媒体深度融合的探索成果,并催生出具有首创价值的"AI合成主播"(人工智能合成主播)。从最初的虚拟主持人到今天的"AI合成主播",人工智能技术不断为新闻播报领域进行科技赋能,实现了新闻播报的信息有效传播与互动性接收的双效推进。探索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播报创新,要通过以MGC促进传受关系的智能进化,以智媒融合提升新闻深度生产,以智慧传播推动媒体深度报道,从而实现智媒的深度融合与生长。  相似文献   

11.
先进技术支撑主流媒体构建更为优化融合的传播体系,使其生产方式、传播手段发生重大改变,成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利器之一。本文以广州日报2023年举办的“大湾区我来画”全民AI作画传播活动以及多个运用先进技术创意制作的融媒产品为例,探索总结善用先进技术提升内容价值、放大传播效果的经验路径。  相似文献   

12.
李倩 《东南传播》2020,(1):27-29
人工智能技术简化了新闻制作流程,提高了传播效率,降低了节目制作成本,但"AI合成主播"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并不能简单理解为技术的提升,在技术和情感之间,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还应顾及整个新闻传播领域的人文价值理念,探索人与技术更为平衡的相处模式,从而形成新闻主持人主播+"AI合成主播"辅助播报,二者互为补充,促成新闻主持行业的良性发展,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3.
易文  陈瑜 《传媒》2023,(8):57-60
云南、广西两省(区)地处边境的主流媒体是我国面向周边国家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直接践行者。本文对两省(区)7家媒体的国际传播渠道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与深度访谈,并结合文献分析和内容分析,发现两省(区)媒体在国际传播渠道建设的多主体参与、平台化转型以及技术赋能方面均有所突破,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拼凑裁剪的片面事实、虚假新闻让网络空间治理的难度加大。2019年4月1日,阿里巴巴发布AI"谣言粉碎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有效遏制社交媒体和网络新闻中谣言的传播,为网络谣言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网络谣言传播现状出发,结合AI"谣言粉碎机"的原理和效能,探究其对网络谣言传播路径的影响,分析痛点并提出对策,助力网络社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何仪 《新闻前哨》2023,(13):70-71
在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下,国际传播格局也随之变化,全球进入平台传播新阶段,研究构建地域性媒体传播平台国际传播策略已成为重要课题。本文研究地域性媒体平台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成都地方媒体Chengdu Plus为例分析国际传播创新策略。地域性媒体平台需要从精准平台内容定位、开展平台用户分析、深挖特色地域文化、转变平台叙事主体等方面发力,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呈现真实、立体、全面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6.
黄合水  静思宇 《现代传播》2023,(1):124-132+142
基于5W传播模式,通过逐一分析广告传播中五个要素在原始吆喝、印刷媒介、电子媒介和数字媒介四个广告分期的演变规律,进而指出未来智能媒介时期五个要素的可能形态及其相互关系:即传者和受者角色将由比供给者和需求者更了解自己的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机器人担任;媒介则会在数字媒体的基础上发展成为AI机器人互联网平台;讯息主要将由AI机器人组织和呈现,因而更有针对性、更加充分、更具创意;广告效果将不再仅仅考虑传者目的实现与否,也会越来越重视受者需求满足与否。在未来广告传播中,消费者的愿望会最大程度地实现,但其作用将最大程度地弱化,AI机器人的作用则会最大程度的凸显。  相似文献   

17.
面对全球变局,人工智能技术在为多个行业提能增效的同时,也引发国际舆论场的深刻变化,为中国国际传播带来诸多挑战。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新形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技术的发展将加剧全球范围的技术垄断与偏见、信息污染与失序、技术依赖与专业失守、数字鸿沟与素养赤字。同时,AIGC给中国国际传播也带来数字赋能的重大机遇,有助于促进人机协同、讲好中国故事、增强用户体验,从而实现主体强化、叙事迭代和传播升级。要完成AIGC时代中国国际传播的生态重构,中国需要推动国际传播技术创新、增强全球数字沟通能力、加强AI国际传播法律规制、提高国际传播风控能力,以及提升公众国际传播素养。  相似文献   

18.
张尧 《传媒》2023,(1):64-66
<正>随着算法、大数据、传感器、无人机、写作机器人、AI等智媒技术在传媒行业的深度应用,媒体智能化趋势越发明显,传媒行业逐步迈入了智媒体(AI Media)时代。从21世纪初传媒行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出虚拟主持人,到今天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变革推动“AI合成主播”走向荧屏,AI合成主播在新闻节目、文艺节目、综艺节目中的出镜率不断提升,科技与现实的交融为大众带来了便利和惊喜。面对越来越多的媒体机构不断追求技术创新,传统主持人在智媒时代的价值与意义也将被重新审视。如今,大众对AI合成主播不再陌生,智媒时代对主持人素养能力的要求也陡然提升,倒逼主持人加速成长和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9.
颜斌  黄晓辉 《新闻战线》2023,(23):35-38
伴随短视频热潮,国际传播呈现出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趋势,这为地方主流媒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和路径方法。湖南日报社通过全媒体传播体系赋能国际传播,不断提升国际传播的话语能力、中国故事的讲述能力、沟通世界的连接能力,积极探索地方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便利信息传播,也产生了一定的乱象。治理自媒体乱象需要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网民等各治理主体各司其职;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治理手段多管齐下;治理理念与时俱进,善用AI事先预警,构建事后追责机制,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空间,促进自媒体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