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议题式教学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强调“议”,注重“议中学”。教师需要保证议题设计角度的多元化,从课本知识入手指向教材重难点的突破,立足社会热点设计贴近生活的情境,以思维和价值观引领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情境材料的设计上,教师需要考虑多个维度,立足核心素养指向高度,贴近生活实践指向温度,达成知行合一指向深度。此外,教师还要关注活动开展中的素养提升和学科任务驱动下的思维培养,以充分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意识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被动的思维,只有当个体活动感到自己需要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时候,思维才算真正启动,因此如何利用问题并创设问题情境,挖掘教材内在的潜力,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既要切合教学目标,切合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切合教材所呈现的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物学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而问题驱动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用好教材,通过教材“思考·讨论”栏目中的问题发展科学思维;尊重历史,依托生物科学史设计问题发展科学思维;尊重事实,利用真实情境创设问题发展科学思维。问题设计应遵循指向教学目标、问题有层次性、问题情境真实和科学、科学处理问题预设与生成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面对教材独特的育人价值,教师做好教材分析是“用教材教”的重要一环。教材分析的基本逻辑分别指向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三个维度。认识论维度揭示了“认知”与“筹划”的思维定位,方法论维度凸显了循证式设计,价值论维度阐释了双重价值意蕴。三维指向的教材分析突破了静态文本解读方式,创生出过程、问题、情境三维向度的实践形态,即把握动态过程,确立多主体的互动关系;指向问题驱动,生成认知结构的引擎;注重情境感知,创生意义的体验场域。鉴于此,生成教师的“行动哲学”,提升教师循证素养,促进沉浸式学习体验,应成为教材分析的现实策略。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是指向思维发展的教学,而“情境—问题—思维”教学是实现这一旨归的重要路径:结合学生学习最近发展区,设计指向数学本质、兼具“真、趣、美、简”的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生成核心问题;基于相应数学思维的指导,通过问题变式形成问题链,引领学生思维活动;通过思维定向、内化与外显等诸环节,在发展数学思维的同时实现一般性思维策略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变讲堂为学堂”是新时代的语文教育思想,也是广大语文教师致力语文教学改革的主流。以问题为中心的“问题教学”,就是实现这一教育思想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以“主体教育论”为理论指导,以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为目标,具有能动性、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发端于问题,行进于问题,终止于问题,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点拨下,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源于问”,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思维的过程总是指向问题的解决,阅读过程也是指向问题的解决,阅…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在每节课之后设计了“学习延伸”环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探讨过程中必须针对学情,灵活巧妙地加以使用,尤其是面对设计中材料信息不能足够支撑设问、问题过于宏大、思维含量偏低等情况时,要对“学习延伸”进行二度加工,从而达到教材编撰者的本来意图,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一门注重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指向学生的思维发展而教,要立足于主要矛盾,围绕着教材和学生来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设计核心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悟、有所得,推动学生思考力的发展,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深度学习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学习过程,强调主动学习.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复习课要以“关键问题解决”为主线,立足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由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着问题主线展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在对数学知识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深入积累学习经验,发展深层次的思维[1].文章以“三角形全等”复习教学为例,浅析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数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指向深度学习的项目式学习的目的与特征基础上,构建其思维结构模型。通过分析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的特点,尝试以“氯化钠的欢乐之旅”为教学主线,分析项目学习主题、项目学习目标、项目学习评价体系等要素,设计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三化学项目式复习教学,以实现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学生发展诉求得以满足,使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活动中的学科思维有深度、学科知识有宽度、问题解决有高度。  相似文献   

11.
落实2022版课程标准,教师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更加需要把教师的“讲”让位于学生的“学”,促进学生自主经历教材字面表述的“现实化”内容解构和“儿童化”意义建构的过程。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比例”单元的概念教学为例,谈如何从“现实化”教材解构转向“儿童化”思维重构,实现教材理解从“成人思维”“编写思维”“教材思维”的书面表述向儿童思维表达的自主突破,从而推动学生认知的不断深入与核心素养的应然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建成 《江苏教育》2001,(18):22-24
一、教学要求:由“带着问题读”向“读出问题”转变 “带着问题读”,从表面上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问题“激发”了,思维被问题“启发”了,但是,事实上却影响了学生语自主能力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表现为:①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所“带”的问题是教师给的,这个“问题”就像一个无形的罩子,将学生的思维指向和内容罩在里面,无法“自由行动”。  相似文献   

13.
丁红 《中学文科》2006,(9):19-20
毫无疑问,每一节英语课都离不开“教”与“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都应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不能令学生去适应教师和教材,而应让教师和教材去适应学生。  相似文献   

14.
学历案能呈现学习过程,具有明晰的逻辑指向,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意识到学习的真实发生与进阶,帮助学生逐步建构核心素养。学历案关注的是“如何学”和“会学”,因此教师可对比传统教案,从“学习目标”的制订与表述、基于“问题解决逻辑”的任务设计、指向建构核心概念的“单元整体学习”等角度,对学历案的设计进行探索与实践。具体教学中,教师需要以核心概念为指引,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落实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逐步建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教师以“语言与言语”为内核,采用逆向设计思维,先确定表现性学习目标,再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然后实施表现性学习活动,最后在学生完成评价任务后进行指向发展的活动评价。教师指导学生在真实、复杂、富有挑战的表现性学习活动中经历有意义的实践,通过丰富的言语活动,获取新的知识技能、培养情感态度,实现“语言与思维、审美与文化”的同构共生,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强调在教学中必须重视积累、感悟和培养语感 ,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促进感悟、激活思维”的氛围 ,扫除学生在感悟、思维之路上的障碍。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 ,其中问题的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问题质量的高低优劣是关系到学生感悟和思维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好多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我们可以用讨论交流的方式 ,让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 ,促进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教材之间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为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品味和数学思维,助推学生知识、能力、品质的发展.以“等腰梯形性质”和“平行线复习”两节解题教学课为例,从锁定核心问题、设计指向问题核心的问题串、制定自主探究学习单、建立核心问题生长点四个方面,探索了指向核心问题的解题教学设计方法和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8.
刘跃  刘聪 《考试周刊》2024,(10):114-117
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而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主要阵地。结合PEP教材Read and write板块的教学实例,教师在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环节中巧妙建构并运用以“引导型问题——探究型问题——迁移型问题”为主线的“问题链”,达到激活思维、锤炼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目的,为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度发展提供了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改的落地,问题串教学模式越来越成为一线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研究发现,问题串的设计应以学生为中心,并指向知识的整体性,还要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才能为学生搭好脚手架,促进学生思维向高阶发展,提高课堂效率.现以“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HL”教学为例,研究如何设计问题串,以提升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20.
重视过程参与 培养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学习是再发现再创造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亲自参与这种再创造再发现活动 ,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思维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 ,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也是当前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 ,结合教学内容 ,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过程参与中得到提升和发展 .1 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教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材上的定义常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