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学们,你们好!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七单元的学习。在本单元,我们将学习使用“would you mind doing…“来向别人提出建议及要求;谈论自己所抱怨的事,对别人的抱怨表示道歉;了解各个国家的礼仪、社会行为标准的相同点或不同之处。在上学期第十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有礼貌地请求别人作某事及向别人提出建议。为这一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我想同学们一定会学好这一单元的,一定要有信心哦!OK,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本单元的语法知识。  相似文献   

2.
剑桥教师青睐“空白年”剑桥大学哈佛学院的录取与资助部门的负责人比尔·菲茨西蒙斯一直关注那些即将上大学的学生以及他们所受到的压力。他日前在与别人合作完成的论文《为下一代停止还是耗尽》中指出,高中毕业后随即进入大学的学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他赞成高中毕业生给自己一个“空白年”,认为这对学生今后继续学业更有益。“我们希望能帮助学生把握机会,避免‘潜能耗尽’现象。”哈佛大学在给学生的录取信上甚至鼓励学生把进入大学的时间推迟一年。菲茨西蒙斯说:“学生们在这‘空白年’里成熟得更快,有时候这种成熟的程度是平时3到4年才…  相似文献   

3.
高中毕业年级的历史课只在科班开设,是在学生已经结束高中历史会考之后开设的,这就决定了高三历史教学必须要高于高一、高二年级。那么,“高”在哪里呢?因为高三科班的学生是以进大学深造为直接目标的,所以,这种“高”不但要有利于学生考上大学,而且要有利于进入大学之后的深造。  相似文献   

4.
正高三的学生,没有谁还能保持所谓的心理健康。如果你焦虑、烦躁、嫉妒别人比自己好,担忧未来、抱怨父母、痛哭发泄、暴食减压、患得患失,这都没有什么可怕的,这就是竞技心理。我也高三过。上高三之前,我对高三所有美好的传说,都赋予不信任。我对高三没寄予任何幻想,甚至对大学将要给予我什么,也没过多的期待。高三是个竞技场,你是个运动员。一切的借口,一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我的做法是做到“四让”(即: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二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三让学生自己总结学法;四让学生自我评价)。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学习目标是一种激发动机的外部诱因。清晰的教学目标宛如十字路口的指示牌,为教学指明了方向。在教学中,我们可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让学生明白学习目标。目标的提出应及时,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角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主地参与教学过程。如教“分数的初步认…  相似文献   

6.
许祥 《成才之路》2010,(18):72-72
开学初我在班级作了“我心中的大学梦“的调查:班级45名学生中95%为本二以上院校。调查学生你自己的弱点是什么时?80%的学生说是没有恒心。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如何解决学生的主观愿望需求与学生客观实际学习水平问的矛盾,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如何让学生在高三这一年中始终燃烧奋斗的激情,实现自己的理想昵?  相似文献   

7.
两年前,一位高三学生的父亲,坚持每天写上三言五语,悄悄地放在孩子的书桌上,于是就有了一本名为《让我们一路同行》的教育日记。这本日记最终使那位曾一度沉溺网吧、使父亲几乎绝望的高三学生以653分的成绩步入了一所全国知名大学的门槛。一年后,又有5000多位家长和教师开始拿起笔,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诠释师生之情和父母之爱。这正是河南焦作市教科所进行的“培优扶弱”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学生进入高三两周左右时,我布置了一次以“我是谁”为题的作文练习,要求学生:介绍自己的主要经历(学习经历);说明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劣势,理想、志向;深刻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1500字以上;一周内完成。这次作文的目的旨在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经历进行阶段性的梳理和总结,恰当地给自己定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迎接高三的挑战。作文收齐后,我进行了仔细阅读和精心批改。但此次批改不同于以往,我并没有对作文的思想性、艺术性进行评价,而是把它看成一次与学生的深层次交流,喜学生所喜,忧学生所忧,然后针对他们文中反映的问题进行相应的…  相似文献   

9.
一位老师要搞好教育,要教好自己的学生,真正有资格做下一代的领路人,我认为首先要从感动自己开始。 被各种人、事、物所感动应该说是除个别铁石心肠者以外的人都有的经历。为一部电影、一本小说、一个故事、一个人所流泪,所感伤,所快乐,所思绪万千,这说明我们心中尚有感情,仍存在着最柔软的部分。我们要做一件事来感动别人也不难,对别人好一点,在别人危难时伸一下援助的手,会让别人对你感激不尽。最难的事莫过于做一件能让自己感动,能感动自己的事。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自己把自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你们好!让我们一起进入第七单元的学习。在本单元,我们将学习使用"would you mind doing…"来向别人提出建议及要求;谈论自己所抱怨的事,对别人的抱怨表示道歉;了解各个国家的礼仪、社会行为标准的相同点或不同之处。在上学期第十一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有礼貌地请求别人作某事及向别人提出建议。为这一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我想同学们一定会学好这一单元的,一定要有信心哦!OK,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本单元的语法知识。  相似文献   

11.
爱恨纠缠     
她不再爱我了。这是那堆排在书桌角落的高考复习资料告诉我的。书的包装纸上可以用手指划上我的名字,可我不愿意吹掉掩埋它们的灰尘,翻开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锦囊妙计,甚至只是简单地在扉页上写下我的高考“国度”:XX一中,高三一班。我只是用疲倦的目光看着它们在流过的时问里慢慢变老……我怀着愤恨写下“她就是我的妈妈”——那堆已在慢慢死去的参考书的物质拥有者。她不再那么爱我了,这句话我已对自己呐喊了几百遍。她爱的是我的成绩和名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胡适先生教育二三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胡适到一所大学作哲学演讲。谈到孔子的主张,他在黑板上写下“孔说”;说到孟子的理论,又在黑板上写下“孟说”;然后,又说孙中山的见解,便在黑板上写下“孙说”;最后,他总结阐述,说出了自己的主张。谁知,学生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13.
曾读过一篇《我以性命担保她行》的文章,文中描写了中美两位教师对同一个孩子的不同评价,颇让人深思———一个被中国教师批评为“没有数学脑子”的高三女生对数学丧失了自信和兴趣,然而在她赴美读高中4个月后,美国教师在推荐她上大学的信中却对她作了截然相反的评价:“一个优秀的学习数学的学生,拥有极高的数学才能。”“经常以自己优雅而且有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难题,完成数学证明。”“我以性命担保她行。”这位美国教师说:“她在任何校园都会受到珍视。”这不禁让我们再次想到,我们究竟该怎样看待学生呢﹖首先,我们应看到学生还…  相似文献   

14.
高考的最后一天,我在网上写下:6月9日,今天我开始高三。高考那几天,桑桑让我们去体验,说或许明年的此时此刻又是另一番心情,或许会是有趣的改变。我没有去,因为那终究是别人的战场。  相似文献   

15.
王洁 《求学》2023,(12):23-24
<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转眼间,我已经走过了大学四年,步入了研究生阶段。现在,回想起初入大学时的情景,曾经的一点一滴仿佛发生在昨日,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修炼技能,挑战“不喜欢”大学,是一片广阔而自由的天地。刚进入大学的我,怀着满腔热情,奔赴于各个社团和学生活动之间,期待在课余活动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施展自己的才华。  相似文献   

16.
方老师: 您好! 到了我们高三学生选择志愿的时候了,我很是苦恼。我性格较内向,与别人交往起来甚至显得有些“木讷”,显得不那么适应社会。可我总喜欢与自己对话,对话愈多,愈发地觉得周围人们的虚繁无度,他们似乎很缺少一种精神,又大都很有城府,很势利。我虽少言,但常感到内心充实。别人不理解自己,但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理解我的──最起码是自己。 方老师,对自己,我还较为满意,可总如此,在人际交往上如此吃力,将来怎样步入社会?我认为当今社会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友情,尤其上高三后更明显了:人们的相处,不过是为了互相利…  相似文献   

17.
杨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刚进入高三的学生,可是自己一点儿准备也没有。我怀疑自己是否能完成学业,考上理想的大学。现在每天都觉得心烦,我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呢?小童小童:你好!谢谢你对我的信任,我非常乐意与你共同探讨你所提出的问题。你说“自己一点儿准备也没有”。其实,你能有这样的想法,意味着你已经积极地作高三的相关准备了,而且这个准备已经走在很多人的前面。因此,  相似文献   

18.
广西柳州市一中是一所独立高中,始建于1947年,是八桂名校、全国名校,是广西首批20所示范性普通高中之一,是一所被广西教育厅誉为“文理并进、人文见长、全面发展”的重点学校。学校坚持“让学生进入理想的大学,让学生在理想的大学成就理想”的办学目标,宏扬“能创第一创第一,不创第一创唯一”的柳州一中人的求新求异  相似文献   

19.
如何才能在作文教学中激情激趣,让学生真正产生写作的欲望甚至冲动?如何才能解决学生个性化写作问题,使学生人人有提升、个个得发展?这是我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始终没有解决的问题。近来,我参加了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五”重点课题“中小学个性化作文”的系列教改活动,并尝试借助计算机网络对高三学生进行“网络环境与个性化高三作文辅导”实验,结果,惊喜地发现自己找寻到了作文教学的一片新天地。  相似文献   

20.
纽约有一位心理医生,执业多年,成绩卓著,他即将退休时,写了一本医治各种心理疾病的专著。这本书有一千多页,书中有各种病情的描述及其治疗办法。有一次,他应邀到一所大学讲学。他拿出了这本厚厚的著作,说:“这本书有一千页,里面有治疗方法三千种,药物一万类,但所有的内容却只有几个字。”在学生惊愕的目光中,他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如果,下一次。这位医生说,造成自己精神折磨的莫不是“如果”这两个字:“如果我考上了大学”;“如果我当年不错过她”;“如果我当年能换一项工作”……医治方法有上千种,但最终的办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把“如果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