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传统媒体如何转型,是摆在当今媒体业内的严峻课题,也是各传统媒体必须直面的问题。传统媒体转型,并非是和新媒体的简单叠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融过程。全国两会是各路媒体展现融媒传播的"练兵场",本文通过今年全国两会的融媒传播呈现的"技术新、创意新、报道模式新"等三方面特点入手,展现了一些传统媒体在全国两会报道中采用的新媒体手段和融媒传播路径,分析阐释了融媒传播从"相加"走向"相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全国两会”“地方两会”等重大会议报道传递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人民群众高度关注。传统媒体一直是两会报道的中坚力量,融媒体时代,重大会议报道如何创新是摆在传统媒体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融媒时代媒体发展趋势、表现形式的剖析,提出了“两会报道”创新的三个重要方面。从政策把握方面挖深度、找角度;在媒体语态和表现手法方面,网络化、贴近青年审美;从报道方式方面,与时俱进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AI人工智能、动画、VR等形式,活泼生动地表达会议精神的实质和内涵,使报道更容易被受众接受,真正做到有效传播,成为有影响力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黄俪 《传媒》2023,(8):29-31
<正>阳春三月,2023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检验各家媒体践行媒体深度融合,亮出真成效的重要时刻。广西日报-广西云紧扣党的二十大主题主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五个更大”的重要要求,围绕全国两会主题,精心策划、创新表达,通过大主题、精叙事、深融合、全覆盖,在全国两会期间打造了一批可看、可听、可玩、可感的创新型融媒体产品。尤其通过充分联动,聚合起了超过200家广西各级党政企的融媒体,实现同频共振,同声共唱。将一批有深度、有温度、有新意、接地气、感染人的全国两会精品“好声音”转变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截至3月13日盛会闭幕,  相似文献   

4.
<正>全国两会备受国内外舆论广泛关注。主流媒体同场竞技、同题答卷,突出政治站位,坚持守正创新,将全国两会报道作为传播重要思想、展示民主成果的平台,使出“十八般兵器”、用足“十八般武艺”,创新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打造体现融合创新成果的融媒体产品。本文通过梳理盘点2021-2023年全国两会报道主流媒体融媒体产品创新的亮点、特点,总结提炼了融媒体产品创新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观察2021年全国两会报道,让人更加鲜明地感觉到,主流媒体之间比拼的焦点是融媒体的运营与传播,较量的是媒体人对新传播技术手段的娴熟运用、对“国之大者”的敏锐观察与思考、对会场内外“链接”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对故事思维和故事工具的精思巧构。融合传播、创意策划,则是湖南日报等全国主流媒体在今年两会宣传报道中抢占制高点、闪亮新精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杨谷 《传媒》2015,(6):25-27
2015年是光明日报社的“提质转型年”,媒体融合是提质转型的重点.自2014年成立融媒体中心以来,光明日报社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等报道中多次探索媒体融合.在此基础上,光明日报社投入重兵,在今年“两会”报道中第一次实践了一次采集、多流程加工、多渠道分发的媒体融合,以卡通形象“小明”统领的融媒体报道,通过微信“炫融特刊”、微博“秒拍两会”、楼宇屏“光明都市传媒”等产品推出,极大地增强了“两会”报道的吸引力,8个传播平台上的各种媒体产品交相辉映,鲜活的报道形式和强大的新媒体推送能力,组合形成“排浪式”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7.
廖靖文 《青年记者》2017,(30):69-70
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不断攀升,传统主流媒体的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主流媒体如何立足自身优势,探索媒体融合的新路径,成为必须回应的新课题. 每年的全国两会都是一场“新闻大战”,2017全国两会报道更是媒体深度融合后的一次全面检阅.广州日报将全国两会报道视为“重中之重”,提前三个月谋划,挑选百余名精兵强将,集结成九大全媒体战队.从平面到全媒体,从报纸到AR(增强现实)、机器人、H5(第五代应用超文本标记语言)、VR(虚拟现实),广州日报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探索媒体融合的新路径,得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发文称赞.  相似文献   

8.
张耀宇 《传媒》2023,(8):24-26
<正>2023年的全国两会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重要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这次两会报道中如何守正创新、推进融媒传播?如何更好地凸显行业特点、发好公安声音?作为公安新闻宣传舆论的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人民公安报社在2023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媒体思想,做精策划、做实机制、做细融合,实行白班夜班编委双值班、线上要闻会商、移动优先、“云采访”和线下采访结合等工作模式,聚合“报、刊、网、微、视”全媒体资源全面推进各项报道,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9.
胡萍 《今传媒》2016,(6):73-74
“媒体融合”四个字在2016年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当前,利用好新工具、新技术,做好媒体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不断探索的课题。在这种背景下,对媒体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传统平面媒体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形成多层次新闻传播加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说,全国两会报道是媒体实力的大比拼,更是媒体融合发展成效的检验。本文结合《金融时报》近两年“两会”报道实践,对当前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刘劲松 《青年记者》2017,(11):77-78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融媒体报道产品数量大增,移动端竞争异常激烈.大量的可视化报道涌现,实时互动报道成为新的报道样态,传统媒体呈现出加速深度融合的态势. 深度开发运用“中央厨房”,为融媒体报道提供支持 与前两年相比,今年两会期间,媒体的“中央厨房”进入全面运行阶段,并得到深度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高方 《传媒》2016,(6):8-8
去年的全国“两会”,我刊“以《传媒》的视角观察媒体如何报道‘两会’”为宣传报道方向,并依此制作了《全媒体新常态--2015全国“两会”新闻报道大比拼》专题,广受好评。今年我刊在取得了三个上会采访名额的同时,开始研究如何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好有关全国“两会”的宣传报道工作,在主题上更贴近主流,在内容上更加创新,在形式上更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12.
2021年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起步之年,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基本取得胜利,在新形势下不断推进经济社会复苏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召开的重要会议,为此全国人民目光聚焦于“两会”,国际社会对“两会”也保持了高度关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官方媒体的旗帜,新华社为全面、准确、高效地向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报道“两会”信息,在报道内容的制作、新兴技术的运用和融媒矩阵的利用三个方面发力,做出了一系列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3.
杨丹  蒋小康  周媛晖 《传媒》2023,(16):13-15
<正>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为“媒体融合”鸣响了发令枪,全国媒体闻令而动。10年实践,10年探索,10年思辨。从融合模式的创新到深度融合的扎实推进,成效显著、亮点纷呈,迸发出“生产提速、产能提量、创意提质”的强大原创能力和传播活力。但在新旧媒体融合重构的这一过程中,受限于多种客观因素影响,依然存在着“上融下不融,人融心不融”“有作品无精品,有数量无质量”“有收益(流量)无效益”等诸多亟待破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朱惠民 《声屏世界》2008,(12):42-43
全国“两会”报道因其规格高、规模大,历来为全国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和全国受众所看重。如何使全国“两会”报道出彩,这是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如何在全国“两会”报道中抓独家新闻,更是难上加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李涛、赵雪花采制的广播特写《求知于实践,问计于群众》,取材于2006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从第十七届中国新闻奖参评的31篇广播消息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唯一的广播消息一等奖。笔者多次从网上收听这一广播特写,觉得有四大特色值得两会报道者借鉴。  相似文献   

15.
付强 《传媒》2018,(14):72-74
融媒体时代,全国两会报道成为各大媒体施展融合战略的大舞台.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全国两会报道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技术运用到技术融合、从多渠道到渠道融合的发展轨迹.随着技术与战略的成熟,未来的全国两会报道,技术融合将会取代技术运用,新媒体矩阵传播将会取代大篇幅报道,而"独家新闻"将一直作为核心竞争力继续存在.  相似文献   

16.
刘敏  张振亭 《青年记者》2017,(20):39-40
3月3日,2017年全国两会大幕开启的当天,各媒体记者纷纷亮出新“武器”,各种新技术和新装备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一名记者身背的像“千手观音”的采访“神器”,引发围观和热议.它是《光明日报》推出的“钢铁侠多信道直播云平台”. 两会一向是报道的重头戏,我国媒体充分利用最新技术装备,挖掘自身优势,制作出丰富而多样的新闻报道.近几年,在新媒体的挤压下,报纸的生存和发展状况堪忧,如何创新报道两会成了观察其融合转型的一个窗口.报纸转型、走向融媒的最外在标签是对新技术的应用.今年的两会报道,报纸都应用了哪些新技术手段?如何应用的?带来怎样的新闻报道创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随着智能化技术在媒体领域的应用,如何借助技术打造全媒体产品,如何用主流价值导向驾驭“算法”,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议题。【方法】文章通过总结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的全国两会报道实践,解析融媒体产品背后的技术探索路径。【结果】以“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为发力点,打造融媒产品。【结论】主流媒体的媒体融合与内容创新,必须在“思想+艺术+技术”上进行再创新,积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加快构建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相似文献   

18.
“两会大家谈”节目创新编排,注重点面结合、以小见大,拓展新领域、布局新赛道,搭建融媒直播间和元宇宙演播室,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主题+创意+技术+艺术”的有机统一;打好融合“组合拳”,上下联合、区域联动、纵横联通,全景式、立体化、多角度报道全国两会盛况。  相似文献   

19.
周鑫培 《青年记者》2017,(12):88-89
两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聚北京共商国是.两会期间的新闻报道有着政治性、政策性和时效性强的特征,成为各类新闻媒体年度工作的重点. 解放军报作为在全军中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媒体,自创刊以来一直重视两会的报道.从2002年起,解放军报确定“两会特刊”的策划,并一直延续执行. 在2017年的两会报道中,解放军报从3月3日至3月15日开设“两会特刊”.每天固定3至5个版面,设立了“强军策”“听潮台”“两会日记”“会客厅”“两会心声”等十多个专栏.“两会特刊”在与要闻版新闻紧密衔接的同时,多角度报道两会盛况,聚焦热点话题,反映军队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观点.同时尝试媒体融合的新方式,将两会热点话题与基层官兵的心声相联系.下面,笔者分析解放军报2017年“两会特刊”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王莹 《传媒》2023,(8):17-18
<正>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开启新征程的号角,作为党的二十大后首次召开的全国两会,2023年两会全球瞩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全台之力从“新”出发,积极运用各类创意元素,推出一系列鲜活生动的融媒体产品,通过强大的融合传播矩阵有力呈现新征程新风貌新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