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园循证教学是基于专业证据解决教师“教”与幼儿“学”问题的行动研究过程,极其强调幼儿学习发展的学情证据和教师基于证据的行动。循证教学的专业价值在于,为“幼儿为本”理念落实提供明确的途径,为教师突破专业发展困境提供支撑。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幼儿园循证教学要求教师要形成证据思维和修正思维,基于科学依据和专业证据,按照确定教学问题、获取最佳证据、基于证据开展实践行动、评估与改进的具体路径开展保教实践。  相似文献   

2.
循证教学是指遵循证据,将最佳研究证据、专业智慧、学生特征等三者有机整合进行教学决策和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在幼儿园保教实践中借鉴和迁移循证教学的理念和策略,一是要基于保教实践工作,提出真问题,并不断细化问题,收集数据澄清问题,找准教学起点;二是要寻找、整合证据,依据高质量的“语境主义证据”,开展教育决策与行动;三是围绕教学实践过程和循证教学效果开展实践性反思,迭代教学证据发展教师循证教学能力需要构建对话协商式实践共同体,积极营造循证文化;开展培训学习,提升教师循证教学素养;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建设循证资源库。  相似文献   

3.
<正>“依据证据开展教学”是循证实践模型的环节之一,包括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等方面。组织实施是循证教学从理念走向实践的最重要环节。在这一环节,教育者要依据获取的证据仔细选择执行工具,按照“最佳证据”所提供的方法、步骤进行教学,依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实施积极的干预策略。笔者从循证教学组织实施的类型及步骤、实施原则和实施保障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正>循证教学是将最佳证据用于教学决策和教学实践的哲学,它既强调教学决策和教学实践之前的测量与评估,又突出基于证据对教学的积极干预和改进。循证教学试图改变传统教学主要依据教师个体经验进行决策而造成实践偏误的情况,转而依靠“最佳证据”指导教师做出决策,进行教学实践。证据贯穿于循证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循证教学的顺利开展有重要作用。在循证教学实践中,“证据”到底是什么?如何从众多证据中找到“最佳证据”?解决这两个问题是开展循证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促进知识结构化是新课程改革为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优化知识教学、促进深度学习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当前的知识结构化教学研究因存在较为严重的经验化倾向,使得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欠佳、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有限。循证教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手段。由于认识论视角下指向深度学习的知识结构化是知识的本体结构、认知结构和实践结构“三位一体”的表征结果,因此促进课程知识结构化的循证教学需重点围绕这三个维度的结构化进行设计和实施。具体而言,在教学设计层面,根据循证医学的“5A”框架,从提出问题、获取证据、筛选证据、应用证据、评估证据等五个环节依次展开基于证据的“教学评一体化”干预教学设计;在教学实施层面,结合教育行动研究方法,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螺旋式掘进方式展开基于证据的知识结构化教学,并从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和知识结构化等3个维度、15个观察要点对影响学生知识结构化的因素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观察和评价,在促进学生知识结构化的同时,为新一轮循证教学提供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循证支持”是美国校长效能评价的理论基石,也是美国实现校长评价科学化的关键密码。“校长效能循证研究”和“校长效能评价模型”是美国校长效能评价循证支持的具体内容。其中,校长效能循证研究以“校长领导影响学生成绩的方式和效果”为主,是美国校长效能评价的第一类证据;校长效能评价模型以“马尔扎诺聚焦型学校领导评价模型”为主,是美国校长效能评价的第二类证据。美国校长效能评价的循证支持研究对我国校长评价的改革具有以下两点启发:一是以循证支持的校长效能评价来提高校长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警惕校长效能评价循证支持的“量化至上”倾向。  相似文献   

7.
循证教学强调教学情境中教师经验、智慧与教学证据的最佳结合,而生活循证则追求广义生活情境中学生主动循证、科学循证的思维和能力,是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需要。生活循证能力是循证教学的归宿,生活循证体现化学对生命成长的价值。循证需要学校、家庭甚至整个社会提供教育支持系统,即循证文化。从关注“学生中心”的循证教学到关注“生命成长”的生活循证,再到形成“循证文化”,是循证教学发展愿景,更是化学课程育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循证教学实践中,证据是教师进行决策和判断的事实和依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合律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一般而言,循证教学证据包括学习主体身心发展时序的证据、教学过程时序的证据以及课堂情境与文化方面的证据,其功能主要表现为澄明功能、解释功能和改进功能。教师循证教学证据的获取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在其中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才能获取和形成高级别的证据。同时,教师主体要善于创新方式、优化手段,促进教学证据合理高效地运用,进而发挥其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9.
循证教学具有求真(以最佳证据支持最佳实践)、民主(研究者、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参与和协调)、共享(证据的无边界传播)、高效(以最低成本获取最大利益)等积极价值,但同时也存在着证据拒斥经验、技术僭越艺术、规范腐蚀创新、科学凌驾于价值之上的局限及风险。循证主体只有致力于平衡与弥合循证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多重张力,循证教学才会走得更稳、更远。  相似文献   

10.
循证教育研究对基于事实揭示教育规律、提升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基于证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促进教育改革是不可或缺的。制约循证教育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限度有三重:一是研究目的上倾向于片面地以“有效性”为最大追求,难以回答教育中的价值问题;二是研究方法上易陷入纯粹的技术主义与应用的取向;三是研究结果上“证明”多于“创造”,各相关方在教条化的框架中出现惰性,反被“证据”制约。要突破循证教育研究的限度,首先应从横向上追问“证据”之于教育研究的概念原点,让价值在技术之上、“求用”的同时也“求真”;其次,应从纵向上回溯相关教育思想史渊源,不仅关注“证据”、更要关注“证据”背后真切的时代背景与具体的教育问题,化解“客观证据”与“意识形态”的矛盾;最后,应反思“教育”与“证据”的关系,促进循证教育研究与其它研究范式与方法的结合,从机械循证到自主循证,唤醒沉睡在教条主义中的循证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1.
循证教学主张教师经验、智慧与教学证据的最佳结合,其核心是基于证据实施教学。余姚市兰江中学进行了建构“促进学习的评价”理念下的初中循证课堂的实践研究。学校基于“促进学习的评价”教学理念,以评价为核心,以“目标理解”“内容建构”“方法多元”“理答高阶”“反馈强化”等为评价维度,运用“诊断量化表”“问题描述表”“诊断书”“整改书”等循证工具,通过实施“观察—描述—反思—改进”评价策略,探索循证教学路径,打造优秀课例,并创建了校本化循证教学资源库。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结构化是课程内容结构化核心要义,也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以知识结构化为目标的循证实践,将“最佳教学证据”与“教师个体经验”相结合,有助于实现基于证据的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促进学科知识向学科素养的转化、提升以知识内化为目标的课堂效率。为全面认识知识结构化的特征、性质和样态,基于存在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对知识结构化的内涵和要求进行分析,从知识的本体结构化、认知结构化和实践结构化三个结构向度厘清知识结构化循证实践的研究内容,以便从多结构视角探查和评估知识结构化问题并获得相关证据,进而实施基于“证据+经验”的有效教学干预,促进学生形成组织有序、逻辑清晰、功能完整的知识结构。面对当前知识结构化研究证据数量不足,科学性、可靠性、解释力不佳的现状,将循证实践“5A”框架与德金教育行动研究模式进行整合,构建了循证知识结构化的实践框架,并针对证据的获取、应用和评估等方面的设计和实施提出相应对策,为一线教师的实践操作提供更为清晰的指向。  相似文献   

13.
<正>教学策略选择是循证教学的重要一环,与问题厘清、学情分析、证据评估、教学设计等同为有系统地安排的教师活动。循证教学实践对证据的强调,呼唤着教学策略选择的证据化。廖伟等在《循证式听评课:为何循证、循何证、如何循证》一文中指出,执教者应在课前以证设课、课中以证呈课、课后以证论课(《中国教育学刊》,2023年第4期)。有鉴于此,循证教学的策略选取可遵循“三步走”路径:课前基于已有证据预设教学策略,课中从“数据”到“证据”创生(创造,生成)教学策略,课后统整新旧证据反思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正>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引导‘优师计划’师范生基于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研究欠发达地区教育质量提升的路径、方法,结合从教所需制订学习计划,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这种要求反映出“循证”在教师培养与发展中的必要性:教师教育者应考虑师范生的资质、发展水平、实践导向等证据,为其制订合适的学习目标、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循证教学实践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以提出、分析、解决、反思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怀特赫斯特将循证教学实践细化为提出循证问题、寻找最佳证据、综合评价证据、整合专业智慧和评估所做工作五个环节。其中,提出循证问题是开展循证教学实践的第一步。崔友兴在《论教师循证教学的证据及其运用》一文中指出,实践问题的主要特征有三个:一是源于现实,即循证教学实践专注于教学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师选取的问题必须是教育教学实践领域中的现实问题;二是具体可操作,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循证”的思想渗透到医学以外的各个领域,掀起了循证实践运动。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缩短教育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差距,在循证实践和“科学化”浪潮的双重影响下,英、美等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率先对循证教学进行了探索,并取得较明显的效果。受此影响,我国也开始展开对循证教学的研究,然而由于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有关“循证教学”的界定,学界也尚未达成一致。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循证教学源流的梳理、对目前学界有关循证教学的几种代表性观点的分析和比较,来阐述对循证教学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吴瑕 《英语广场》2023,(13):91-95
国际化背景下,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成为国际交流最重要的语言之一。因此,培养英语知识结构健全、应用能力熟练的人才成为高校的目标之一。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存在教师专业素养不足、教学方式单一、课程设置不太科学以及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机不足的问题。循证理念以证据为核心,教师将其引入大学英语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的科学性、提升教学决策的效率以及提升学生主体地位。为了有效展开循证教学,教师应主动树立循证理念;我国应提倡教学研究,丰富证据类型;高校应构建数据库,科学整合证据;社会应营造循证文化,推进循证教学。  相似文献   

18.
大数据时代教育面临着“唯数据论”“数据泛化”“数据互斥”等危机,变革教育治理方式,走向循证教育治理成为推进新时代教育治理体系科学化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研究认为:大数据时代循证教育治理是多元治理主体依托智能技术,利用经由数据、信息、知识转化而成的研究证据,精准管理教育公共事务的方法。从治理背景、依据、理念综合阐述了传统教育治理方式转向循证教育治理的发展逻辑。最后,从构建“领导力—有效证据”长效互动的教育治理引导机制,推动“公共价值—有效证据”双向平衡的教育治理证据传播机制,完善“领导力—公共价值”多元沟通的教育治理协商机制等层面提出了循证教育治理的实践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循证教学即基于证据的教学,是教师主体基于经验、智慧与证据,在师生交往互动中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践活动,具有系统性与结构性、开放性与生成性、协同性与创新性的特征。循证教学的过程逻辑是循证教学实践内在规律的体现,包括学科逻辑、教导逻辑、学习逻辑、素养逻辑和时空逻辑。愿景引导机制、主体协作机制、证据支撑机制、实践反思机制和场域支持机制是推动循证教学有效运行的机理。  相似文献   

20.
随着“双减”的深入,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幸福感也受到更多的关注。为了探究学校校长与教师如何影响学生学校幸福感,从而为学校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增进人民对教育的满意度、加快建设扎根中国现实的教育高质量体系提供有效的循证依据,研究基于“中国学校课程与教学调查项目”(ICIC)数据库,通过匹配与挖掘中部某省具有代表性的53所中学数据,对校长教学领导力与学生学校幸福感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探索。研究发现,校长教学领导力对学生学校幸福感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与师生关系在二者之间起到了链式中介作用。为此,提升学生学校幸福感,需要提高校长教学领导力水平,进而激发教师教学效能感,促进良好师生关系构建。该研究结果为校长通过教学领导力对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提供了有效路径与机制的循证依据。以此为例,为推进扎根中国大地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挖掘实证研究对识别中国教育实践智慧背后的“理”的积极作用提供了初步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