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国外一些科学家从本世纪初就开始的一项研究表明,人的情绪、体力、智力呈高潮和低潮有规律的周期变化。如夫妻双方都处在高潮时受精怀孕,能诞生出特别健康聪明的宝宝。制约人的情绪的生物钟,周期是28天,制约人的体力的生物钟,周期是23天,制约人的智力的生物钟,周期是33天。当人的三种生物钟都处在周期线上时,人就会情绪高昂,体力充沛,智力很高,是最理想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盛衰,有着不同周期的变化规律,即我们现在常说的“人体三节律”。这种周期性变化除表现在“年节律”以外,还存在着季节律、月节律、周节律和昼夜节律等现象。高校体育工作,是我国现代体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如何搞好高校的体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其运动技术水平,并尽可能地防止和降低各种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则是当前  相似文献   

3.
根据生物节律(P.S.I)理论,采用文献资料和体育统计方法,对奥运明星和我国优秀运动员的生物节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体的体力、情绪和智力的周期性变化对运动能力产生影响,且对不同运动项目的影响程度具有专门性,证明P.S.I理论与运动训练和比赛成绩有密切关系,在体育运动实践中P.S.I.理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P.S.I.理论尚需进一步修正,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4.
人的体能、情绪、智力受到机体在长期与环境相适应的自然选择中形成的生物钟控制。人的体能、情绪、智力呈周期性有节律的反应。体育运动成绩与人体的体能、情绪、智力三节律周期性反应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掌握这种联系对制定运动员训练计划和参赛时间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运动损伤与生物节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调查、统计等方法,对大学生运动损伤与生物节律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运动损伤的发生时间和种类与其人体生物三节律具有一定的联系;人体生物三节律的综合影响力大于单一生物节律的影响力;体力节律与较严重运动损伤关系密切;对大多数一般的运动损伤而言,情绪节律较体力和智力节律的影响力更大;人体生物节律可作为大学生预防运动损伤的医务监督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23名大学生运动员比赛前进行循时点穴和健脑按摩以提高其运动能力,对69名高中毕业生高考考试前进行循时点穴和健脑按摩以提高其智能能力。两次试验均收到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问题的提出 现代科学证实了人体有生物钟现象,即不同的生理机能活动按着不同的周期有规律地循环。已发现的周期有日周期、周周期、月周期、年周期等。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分别按23天、28天、33天周期循环,并分为上弦期、下弦期和临介期。中国经典医著  相似文献   

7.
<正> 本世纪初德国医生弗里斯提出了“人的生理节律”这一概念。他指出,人在出生之后,生命的韵律就开始了。生命的韵律由体力、情绪、智力组合而成。他认为,人的体力、情绪、智力受三个固定不变周期的影响。体力周期为23天,影响力量、耐力、抵抗力和身体素质;情绪周期为28天,影响情绪、反应、判断、脾气和集体配合精神;智力周期为33  相似文献   

8.
“人体生物钟”又称“人体生物节奏”本文根据“人体生物钟”的基本规律,探讨了此规律与青少年训练及竞赛的关系,并提出青少年训练及竞赛必须依据“人体生物钟”的基本规律。“人体生物钟”现象是一个有待于继绩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按照人体“生物钟”的“体力节律”,科学地安排运动时间,以达到强身健脑的目的,体育运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近几十年来,生物钟方面的理论与应用已深入运动训练领域。当前,人体多日性生物节律的研究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理论——“固定周期论”和“非固定周期论”。“固定周期论”把人的体力、情绪和智力三种循环的固定周期的始点定为出生日。因此,又把它称做“出生日生物节奏”理论。这种理论在世界风行了几十年而不衰。十年前传入我国。在工业生产、交通运输部门占领了一定的市场。特别是在体育运动队影响更大,用来指导运动训练和安排比赛。许多科技杂志,一方面刊登支持和介绍这种理论的文章,同时也不断有否定这一理论的文章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