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外大传播》2005,(7):28-28
季羡林先生的人生肯定是非凡的,但每个人又何尝不想有一个不平凡的人生呢?如何才能做到呢?我看还是先来读一读《非凡人生——季羡林先生》这本书吧。作为季先生的弟子和朋友,作者王树英先生以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具体的细节、丰富珍贵的图片和认真细密的思考.向广大读者展示了季先生那颇具传奇色彩的方方面面,从而揭示了先生的异于常人之  相似文献   

2.
微观点     
《职业圈》2014,(16):10-10
李宁 李宁(中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人生的随机性很大,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择的,我相信很难有人复制我.我也不复制别人。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梦想,每个人都会为实现那美好梦境的目标不懈努力…… 每个人心中都有美好的画卷,每个人会在人生旅途中给自己的画卷不断添上多姿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杜文彤 《职业圈》2008,(28):87-87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梦想,每个人都会为实现那美好梦境的目标不懈努力……每个人心中都有美好的画卷,每个人会在人生旅途中给自己的画卷不断添上多姿的色彩。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人喜欢说中国梦。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  相似文献   

6.
尚书  林海 《生态文化》2012,(5):11-12
每个人都会在人生的旅途上迎春送秋、风雨兼程,我们不必要与明星名流富豪攀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可以在平凡中活出不平凡。我亲眼所见,一些人为了挣脱凡界进行了可歌可泣、可赞可叹甚至可笑可悲的奋斗和搏击,然而,壮志未酬占了大多数。曲成堂,本溪洋湖沟村的村委会书记,高高的个子,方脸宽额,浓眉大眼,高挺的鼻梁,紫铜的脸膛有棱有角,仿佛石雕-般,粗犷豪爽。他说:"我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自由发  相似文献   

7.
苍喆  张彬 《职业圈》2011,(1):80-82
一个人,有多高的思想境界,就会有多大的作为;一个企业,有多高的企业境界,就会有多大的成就。然而,每个成功的创业者,必然要经过一番创业艰辛的洗礼;每个成功的创业者,都必然怀着战胜自己、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然后,以创业的激情、奋斗的豪情、执着的信念、成功的信心,来抒写人生中最辉煌的篇章。  相似文献   

8.
树的情结     
利用工作之余,结合工作实践,开展纪实性的文学创作活动,是人生的一大享受与乐趣。大自然塑造了人类,却并不明确地向人类告白:从何而来,至何而去。但是告诉每一个人:生命看似漫长,实却短暂。正所谓:“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在有限的生命旅途中,每个人都要不停地度过  相似文献   

9.
美国杰出的编辑萨克斯·康明斯在1958年7月17日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美国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得到消息,随即给萨克斯的家人发了一份唁电:“每个认识萨克斯的人,不管他愿不愿意,都将不得不同意这样一篇最美好的墓志铭:他爱我。”  相似文献   

10.
苍凉美是张爱玲的悲剧意识在其小说文本中的审美表现。它是东方的,也是女性的。张爱玲在创作上强调文学作品要表现人生安稳的一面,她说:“我发现弄文学的人向来是注重人生飞扬的一面而忽视人生安稳的一面。其实后者正是前者的底子”①。“强调人生飞扬的一面,多少有点...  相似文献   

11.
声音     
《职业圈》2012,(31):10-10
声音 在引进人才上。必须用利益吸引人才,用事业平台和发展留住人才,用竞争机制来激发每个人的潜能,用制度约束每个人的非理性的行为,用企业文化增强企业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2.
美,天人之际的探寻。 ——题记 一 人生的终极关怀 人生,忙忙碌碌,熙熙攘攘,闹闹腾腾,纷纷扰扰,寻寻觅觅……人们不禁要问:人生希望的、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到底什么是人生的终极关怀,终极目标,终极理想? 翻开历史上卷帙浩繁的论著,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先哲们,不管是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科学家、宗教家,不论他们从什么角度,用什么语言,来研究宇宙,来探讨人生,最终都会集中到一个字上来:美。他们在追求着、寻觅着、探索着这样一个共同的主题:怎样才能使人生充实而美好? 孔子曰:“里仁为美。”他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把“仁”视作鉴别一切美恶的标准与尺度。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礼、乐均不能离开仁,诗歌当然也不能例外。 孟子云:“充实之谓美。”他以为人的“善”、“信”是美的前提,美的基础,而后方能进入“大”、“圣”、“神”的人生境界。 庄子则以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他承继了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恬淡为上”的观点,追求的是那种“无物累,无人非”的澹泊虚静的生涯。 虽说这儒道两家对美的认识不同,评判标准相逆,价值取向迥异,或趋向入世,或趋向出世,或重在参与,或重在超脱,但他们都各自按照自己的理想描摹着美的人生图画。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与苏轼归田情怀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陶渊明与苏轼的生活环境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了两人在面对仕与隐这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必须面对的人生命题时不同的态度,特别是在"归田"问题上两人不同的情怀.陶渊明与苏轼虽都在言"归"、写"归",但"归心"却迥然相异."归"之于陶渊明,是一种经过慎重考虑后的绝不动摇的人生选择,是回归心灵、回归自然、回归生命的本真状态,是生命完成的方式;而"归"之于苏轼,是对复杂多变的人生的多种探索方式之一,"归"是解脱,也是挣扎和寻求,却终究不是其生命价值的终极实现方式.两人在"归田"问题上的不同情怀,也反映到他们各自的诗文创作中,特别是苏轼的和陶诗,呈现出与陶诗不同的风格和人生况味.  相似文献   

14.
陈健 《文化学刊》2014,(2):171-176
宁完我是入祀贤良祠的清初辽阳籍名臣,其官场人生可谓跌宕起伏。在即将告别政治生涯的最后时段,宁完我却在陈名夏之死的问题上留下落人褒贬的污点和瑕疵,让人为之扼腕。  相似文献   

15.
《职业圈》2005,(11):47
"当上帝向你关闭一扇门的时候,同时也为你打开了另一扇窗"--其实在每个人的人生历程中,机遇是无时不在的. 家住河南省沈丘县泰安路永康北巷28号的居民杜玉梅,下岗后又遭遇丈夫生意场上的惨败,但是,她没有悲观消沉,而是在自己家中靠加工小小肉丸开始了新的创业.通过几年辛勤劳动,她用事实证明了自已是生活中的强者.  相似文献   

16.
茅盾步入文坛与他介绍西方文学思潮几乎是同步进行的①,而他“一叩文学的门”就树起了“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旗帜:“文学是为表现人生而作的。文学家所欲表现的人生,决不是一人一家的人生,乃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②新文学要“有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能力”③。与此同...  相似文献   

17.
时间统计法不会扼杀灵感,因为人适应它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一切可能性。每个人能做的,比他所做的要多得多,我们还没有达到一个人能够达到的限度的一半。人的精神潜力在很人程度上还原封末动。  相似文献   

18.
儒、道、佛三家学说在对待现实人生的态度上是截然不同的,但都追求一种超越世俗、超越物累、超越自我的人生境界.孔子的"四毋"说、庄子的"三无"说和佛家的"破二执"说,都是为了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精神境界.三家学说中的自我超越哲学,对净化人们的心灵,消除人的私欲心,是很有警世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正古人云,"干青云而直上"。上进、博取最佳的生存状态,是人的本能欲望。这种本能终生都不会消失。旧时士子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抱负,故有"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之说。如其不然,乃退求"闲居可以养志,诗书足以自娱,州郡之职,徒劳人耳"(《后汉书》卷三四《梁统传》附《梁竦传》)。欲获得一个"度白雪以方洁"(见本期封底)既体面且如意的人生,谈何容易?而且,人生苦短,筚路蓝缕且往往命运多  相似文献   

20.
命运是一个人一生所走完的路,是一个人用一辈子所完成的作业.有的人认为,命运是天注定的,是不可改变的.但在我看来,命运不过是人生的方向盘,驶往哪个方向掌握在每个人自己的手中.眼界与命运 和很多同学一样,我出生在一个小城市的普通工人家庭.小时候起,我的兴趣就非常广泛.戏曲就曾经一度是我的挚爱,甚至在初中时我还一度有报考戏曲学校的想法.因为在那个年代,在我生活的山西阳泉那个小城市,电视还没有普及,更别说电脑互联网了,人们日常最多的娱乐活动就是听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