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顾亚平 《中学生物学》2005,21(12):43-45
曾经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则关于日本历史题考法的报导,颇有感触。题目是关于甲午战争的知识内容,日本的老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我们叫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我们叫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  相似文献   

2.
郭东辉 《新高考》2006,(4):32-36
【学法点津】1.本专题的主要内容——从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重大史实以及二战后亚洲新兴国家经济发展。概括起来其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突出事例;二是二战后亚洲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就第一部分来说,主要知识要点有:亚洲革命风暴发生的原因,亚洲革命风暴的主要表现,印度民族起义的原因、过程,英国侵略者对付起义的手段、起义的结局和历史意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亚洲、非洲、  相似文献   

3.
一、为什么1988年属于20世纪而不属于19世纪 英文的century相当于汉语的“世纪”。说起“世纪”两字,许多同学一直有些纠结,那就是为什么1988年、1995年等明明以“19”开头,却偏偏属于20世纪,而不属于19世纪?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印度以及其他国家可能作为新的全球主要大国兴起.它们与19世纪联合德意志的出现和20世纪初强大美国的出现类似.将改变地缘政治格局,其潜在影响像过去两个世纪产生的那些影响一样明显。政治评论家们将20世纪称为“美国世纪”。  相似文献   

5.
英国是历史上一直被视为奉行“均势外交”的典型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步入了相对衰落的历史发展时期,逐步放弃了建立在绝对优势基础上的“光荣孤立”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参战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引起了国际关系的一系列调整。本文旨在论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主要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与法国、德国和苏俄的外交政策上的一系列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6.
悲惨的空难     
能够乘坐飞行器在世界畅游,说明咱们人类不只是征服了陆地和海洋,天空也不在话下了,从19世纪人们发明热气球到20世纪初莱特兄弟驾驶着人类第一架飞机飞上蓝天,科技已经为人类插上了“翅膀”,打开了征服天空的大门。  相似文献   

7.
1.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思想潮流更迭快、冲突激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包括 A.新旧多种政治力量共存B.当时的思想潮流相对于中国国情来说都有局限性 C.各阶级、各阶层对救亡图存道路的探索D.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和国内政治的黑暗  相似文献   

8.
《学习之友》2011,(5):39-39
一个日本教师给他的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道历史题:“日本跟中国每一百年就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日清战争(即甲午战争),20世纪打了一场日中战争(即抗日战争),21世纪如果跟中国开必,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是赢在什么地方?输了,又输在什么条件上?分析之!”。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及其著作先后在日本和中国传播开来。马克思主义在日本传播的中,日本逐渐正确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确立了唯物史观的指导准则,展开了日本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而日本对马克思主义及其著作的介绍、研究、翻译,则深刻影响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日本成为中国引介马克思主义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邱涛 《教师》2010,(21):123-123
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是20世纪美国诗坛上第一批重要的诗人之一,曾获得过三次普利策奖。他也是美国诗歌从19世纪向20世纪过渡的一个重要的承接人。正如露易丝·博根所说,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的诗正像一根铰链,把美国诗歌从19世纪的多愁善感带向了20世纪的残酷现实和真实内心。  相似文献   

11.
马海燕 《成才之路》2010,(18):62-62
通俗歌曲演唱的历史,在西方形成于19世纪初叶,就当时而言,古典和通俗的歌唱方法,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进入19世纪20年代,通俗歌曲的演唱者开始使用话筒,不再需要把声音唱得很大的技巧,在演唱风格上逐渐形成了分野。当今世界上,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都各有自己的市场,有长期共存的势态。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理论层面上,19世纪初,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主张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传授知识。在师生关系中重视教师的绝对权威,强调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支配作用,学生沦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家,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师生观。杜威指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  相似文献   

13.
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最令人瞩目的音乐流派是印象主义音乐。当时,浪漫主义已走到其尽头,无论在文学、美术、还是音乐,各个领域都已相当完美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理想,因而在浪漫主义之后,不可避免地要出现一个新的在理想上、风格上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大脑     
大脑的重量:成年人一般为1200-1500克,相当于体重的2.6%~2.8%。新生儿的脑重为370-470克,约为体重的11%-12.5%。英国科学家发现.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男性大脑的平均重量从1372克增加到了1424克:女性大脑的平均重量从1242克增加到了1265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伍尔夫的翻译与研究,由于纯粹艺术兴味的驱动而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之后由于极左思潮的泛滥而陷入停滞。到了中西文学交流再度接续的新时期,伍尔夫汉译与研究,在中国文坛第二次现代主义热潮和女性主义批评崛起的带动下,有了更加丰富的收获,伍尔夫的多元身份与文化意义也获得挖掘与阐释。本文结合时代变迁、政治干预和文化语境,将伍尔夫汉译与研究状况分为"民国时期"、"建国后到新时期之前"和"新时期以来到新世纪"三个阶段进行梳理,概述了其阶段性特征,反思了中国伍尔夫翻译与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对商会的认识,认为此时期有从官办商会、官督商办商会、商办商会,有从保伸商权,开展“商战”,有从倡导地方自治等角度去认识商会,涉及到商会的开办方式,组织系统,营运程序,功能作用等诸多方面,进而分析了中国早期商会认识的社会背景与特点,指出其对当今新兴商会不无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曹冬林 《教学月刊》2008,(10):12-14
校本课程最早萌发于19世纪德国的柏林大学,到了19世纪20年代校本课程经验传人美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到了19世纪末,校本课程制度由大学移植到中学,揭开了中等学校校本课程开设的序幕。20世纪以来,我国曾多次提出开设校本课程的问题,但由于诸多历史的、现实的原因,均未能真正实施。可以说,校本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行一时,废一时,至今还未全面确立与展开。2006年秋季,我省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大变化。认为,在认识其阶级局限性的同时,应客观地评价它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王胡 《小读者》2013,(4):36-36
国外曾有媒体请当代125位英美著名作家评出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书,请他们各列书单,每单10本,选出心仪的虚构类作品(小说、短篇集、戏剧和诗集皆可),由高到低排序,得出“19世纪最佳作品”、“20世纪最佳作品”和“得分最多的作家”3个排行榜。  相似文献   

20.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洋音乐和亚洲各国音乐的不断涌入,在我国的近代音乐史中出现了一个在中国音乐史中从未出现过的名词“学堂乐歌”。伴随着“学堂乐歌”的兴起和发展,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从封建社会的传统的师徒传承的非正规形式进入到了正式的学校音乐教育。与此同时,我国的音乐创作也随着“学堂乐歌”的出现而有了质的飞跃。对我国近代音乐教育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