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革命领袖,也是一位机智地由姓名引发幽默并给人教育和启迪的语言艺术大师。一、析姓见幽默。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参加谈判,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一外国记者问:“毛先生,你们打败蒋有信心吗?”才思横溢的毛泽东随即回答:“记者先生,蒋介石的‘蒋’只是将军头上  相似文献   

2.
在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雪》,以其大气磅礴的笔触,宏伟壮观的意境,在山城重庆的文艺界掀起了一场空前热烈的讨论。当时文艺界的名流,借谈判的间隙,邀请毛泽东作了一次演讲。演讲结束后,有人问道:“假如这次谈判失败,国共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毛泽东认真地说:“国共两党的矛盾,是代表两种不同的利益的矛盾。至于我和蒋先生嘛……”他故意拖了拖腔,又接着说,“蒋先生的‘蒋’字,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一棵草,他不过是一个草头将军而已。”说着,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豪迈的笑声。“那毛——”不待那人…  相似文献   

3.
请看解放战争前夕,毛泽东与记者的一段对话。记者:国共两党的胜败将如何? 毛泽东:当然是中国共产党会胜利! 记者:为什么呢? 毛泽东:蒋介石的“蒋”字是“艹”加“将”,分明是一个草头将军嘛!击败他岂不容易?!  相似文献   

4.
候慧章《〈曹判论战〉中的‘加’字》一文,将“弗敢加”的“加”字训释为“变”,即动词改变之义,欠妥。因为:1.“加”的本义为“诬枉夸大”;2.“加”的引申义中不含有“变”的意思;3.“弗敢加”的“加”字用的乃是本义。  相似文献   

5.
杂文,既富于理性,又充满情趣,因此,在杂文中运用的修辞艺术必须突出一个“活”字,使语言“激浊扬清”。 比如用“析字”的手法,可以望文而巧释其义,借题发挥,切中时弊。如:“会字是‘人’字底下加个‘云’,就是说一些人凑在一起说话。然而‘会夕(繁写为‘舍’)字由繁而简,会议却由简而繁了,岂非怪事?”  相似文献   

6.
你道是“为马开户口--打一字”,我说是 “一‘驴’字”,你道是“马到芦边草不生,--亦 打一字”,我说“还是一‘驴’字”。主客二人,一 道一说之间,可谓闲人有清福,“驴”字有雅趣。 然而生活中怕不是这样的。夫妻相骂,一 方说另一方不听忠言相劝,则往往说:“你耳朵 塞了驴毛了?”忘本就说成:“把好心当成驴肝  相似文献   

7.
1945年,毛泽东重庆之行是冒着极大风险的。毛泽东自己也十分清楚:蒋介石想在重庆除掉他,易如反掌。建国后,毛泽东曾回忆说:“蒋介石请我到重庆谈判,说要和平,两党联合,和平建国。当时我向党中央作了交代,到重庆后,如果蒋介石把我杀了或关了,就由刘少奇同志来代替我。”根据后来披露的史料,以戴笠为首的国民党特务确有暗杀毛泽东的计划。  相似文献   

8.
李学勤先生在《建国以来甲骨文研究·序》中对“”字的旧释提出了疑问,他说:“卜辞中常见的“”字,或写作‘’,旧释为‘之’,于上下文义不合。后来发现它的用法和‘又’相同,然而,‘’何以读为‘又’?‘有’可以写成‘又’,也可以写成‘又又’,为什么不能写作‘’?却没有令人满意的说明。”对此,我们偿试着来作一点探讨性的解释。卜辞中出现“”字的句子有这样一些:1.甲午卜,,贞于甲。(前七·四0·二)2.翌丁未酒岁于丁尊。(前五·四七)3.贞:于王亥卅牛,辛亥用。(前四·八·三)4.甲寅卜:于唐一牛。(前—·四七…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松坊溪的冬天》(鄂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文之前的一个早自习,我刚走进教室,学生毛敏拿着语文课本走到我面前:“罗老师.‘松坊溪’的‘坊’怎么读?”“这个字不就是我们的家乡‘纸坊’(江夏过去叫纸坊)的‘坊’(fáng)吗?”我还以为我这样回答定会“一语惊醒梦中人”,可毛敏只是轻轻地“哦”了一声。回到了座位。当时,我心里还在纳闷儿:毛敏这么聪明的孩子.不会连这个字都不认识吧?  相似文献   

10.
《王力文集·汉语史稿》中《第六十节概念足怎样变了名称》:“今天普通话用‘走’字米表示,古人用‘行’字来表示。‘跑’的概念,占代用‘走’字表示。”此说给教学带来一个误区.以为古代“走”字都译成今天的“跑”,但从古代“走”表“走路”和“跑”的概念演变过程来看.这是不当的。本人把占代“走”从“跑”到“走路”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三个时期:初变、渐变、质变。  相似文献   

11.
幽默     
《教师博览》2009,(7):32-32
错上加错 小明:“老师让听写四个字.我错了五个.” 姐姐:“怪事!哪四个字?”小明:“就是成语‘肆无忌惮’。可我当时听成了‘四五鸡蛋’.觉得不通顺.于是写成了‘四五个鸡蛋’。”  相似文献   

12.
一、问字“老师,‘恐惧’这两个字怎么写?”一位老师在操场上匆匆走过,一位学生追在后面问。“就是‘恐怕’的‘恐’,‘工具’的‘具’加个竖心旁。”“老师,‘恐惧’两个字怎么写?”在另一个场合,又一位学生问。“‘巩固’的‘巩’加个心字底就是‘恐’,‘惧’就是‘具体’的‘具’加个竖心旁……”这是笔者有意安排学生做的一次“问字”游戏。在教师潜意识主导下,“脱口而出”回答学生。从学校领导,教研员,语文、数学等不同专业与岗位的十多位老师的回答,只有两次的答案里有“恐龙”的“恐”。答案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但“‘恐龙’的‘恐’,…  相似文献   

13.
《语文学习》2009年第10期刊发了刘学伟老师的《披文人情是关键》,该文写道:待老师抛出“大胆将‘醉翁’之‘醉’字进行一番改动”这一问题后.同学们随之各抒己见,结果“‘乐翁’、‘仙翁’得票率最高”。应该说.问题确实是一个好问题.但可惜的是,由于没有吃透文本。只看到表层的众多“乐”字.  相似文献   

14.
谐趣园     
《老年教育》2014,(3):36-37
毛泽东与彭德怀幽默对话毛泽东幼时曾有个名字叫"毛石山",也叫石三伢子。1951年2月的一天,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国向毛泽东述职。谈话间,毛泽东问道:"德怀呀,你的字是石穿吧?"彭点头。毛泽东笑道:"你可知道我的乳名?"彭摇头。"我的乳名叫‘石三伢子’。"彭德怀颇感疑惑:"我只知道毛泽民和毛泽覃是你的两个弟  相似文献   

15.
朱新礼说:“可口可乐推出美味源饮料中加了点果汁,偷了我一个‘源’字;现在我在果汁里面加点碳酸,要回来一个‘乐’字。”  相似文献   

16.
贵刊一九七九年第二期发表的《读鲁迅散文〈雪〉》在解释“大阿罗汉”时说:“‘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一句,‘罗汉’之前加一江南民间习用口语‘阿’字,不仅突出了罗汉傻乎乎讨人喜欢的样子,而且使孩子们亲热、欢悦的感情溢于言表,著名的无锡泥塑‘大阿福’我们不就是这样称呼的么?”  相似文献   

17.
我在《说‘于’》一文里提出:“‘于’字在古代汉语里是个纯粹的介词,它只起一种单纯的介接和组合作用。”王力先生在他主编的《古代汉语》里是说:“古代汉语的‘于’字,比现代汉语的‘在’、‘到’  相似文献   

18.
方式宾语初探陈小明0.1方式宾语是表示动作方式的宾语,是最能反映汉语句法灵活性的一类宾语。譬如,问:“这件行李怎样打?”汉语回答:“打井字。”英语;“Packitin‘井’。”日语:“‘井’字方。”汉语可用“井字”作方式宾语来表达“打”这个动作进行的...  相似文献   

19.
公开课《詹天佑》的议课活动开始了.我指着板书的课题请执教者把“詹”字的第一笔再写一遍以后.问她:“你觉得‘詹’字的第一笔写得怎么样?” “差不多吧!”她下意识地咬了咬嘴唇。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套用詹天佑的话.‘差不多’的字.不应该出自人类灵魂工程师之手!”我直言不讳地指出,“请比对课题。‘詹’字第一笔是长撇.还是短撇?”  相似文献   

20.
《荆轲刺秦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的一篇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轲日:‘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人教版教师用书对此句翻译为:“荆轲说:‘现在有一个建议,可以用来解除燕国的忧患,报将军的深仇大恨,怎么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