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语文教师所公认的事情.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地欣赏、评价自然美、艺术美及其精神,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激起学生的爱心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其创造美的能力一那么.敦师该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该呢,基于语文情感美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中职规划语文新教材,每个单元由"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部分组成。教学中要挖掘好教材中的审美素材,在"阅读与欣赏"中培养感知美的能力,"表达与交流"中培养鉴赏美的能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全面的审美能力,促进其职业生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教学要担负起美育教育的使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美的资源,通过审美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语文本身就是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仓库,通过学习语文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真、善、美统一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能熏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格素质。借助语文这个载体,通过丰富多彩、情意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能使学生熏陶自然美、感受社会美、欣赏艺术美,培养审美体验,提高审美能力,从而塑造美的心灵、完善美的人性、创造美的人生。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张改荣 《快乐阅读》2011,(13):14-15
中学语文课文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了祖国锦绣山河如诗如画的美。可以说,自然美在语文教材中无处不有。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笔宝贵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绚丽多彩的自然美,提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审美素质,健全人格的主渠道。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挖掘其中美的因素.加以渲染、加工、提炼,使学生感受教材中的美,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7.
审美能力是人在审美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就是借助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手段,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趣味,从而使他们按照美的标准和规律欣赏美,创造美,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课文中描绘了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地理风物,表现了祖国锦绣河山的雄奇壮美,多姿多彩,新美如画。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笔财富,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绚丽多姿的自然美,提高学生认识和欣赏自然美的能力,进行审美教育;同时,借助教材中的  相似文献   

9.
张远林 《教育导刊》2007,(7):34-34,44
美育是培养人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提高人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指凭借语文教材,在识字、阅读、作文以及课外语文活动中初步培养儿童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下面着重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对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了探索。认为阅读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对自然和情感的审美,让学生具备欣赏自然的能力,具备丰富的情感,让他们能够感知自然美和人性美。作者在文中列举了一些作法,试图阐明它们在阅读审美教育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中国古代诗歌教学中的美学因素与审美教育,分析了在欣赏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过程中,对学生培养审美素质,提高审美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了审美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一、批文入情,培养审美情操语文教材是美的文本,蕴涵着丰富的审美因素,如自然美、  相似文献   

13.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认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要高度重视美的熏陶,努力实施美的教育。语文课是最具审美价值的课,它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应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美的洗礼,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4.
蔡定松 《考试周刊》2011,(67):41-4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它要求教师要充分借助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对学生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诸方面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逐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它要求教师要充分借助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对学生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诸方面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逐步提高审美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文娟 《湖南教育》2002,(10):25-25
美育能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的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力,陶冶人们的情操。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将美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去感知美、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要展示语文教材的内容美。语文材料为美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感情真挚的诗歌,情调优美的散文,曲折生动的小说,引人入胜的戏剧,乃至科技读物,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优秀人物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7.
叶志强 《现代语文》2011,(10):42-42
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它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培养自己具有美的心灵,美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语文教材蕴含着大量美的因素,在内容方面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在形式上包括语言美、节奏美、结构美等。我们语文教师应该通过语文课堂把蕴藏在课本中的种种美挖掘出来,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教学的目的。在这里谈谈笔者的几点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18.
审美教育是通过一定方式、途径、培养人正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审美情趣,提高人蛉欣赏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镊成部分。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是美育的有心人,是自觉的美育实施者,在教学:在教学中使教材作为认知对象的同时,还要将其转化为审美对象。即: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认知的过程同时又是审美的过程,让学生获得知识,又产生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在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的文章精华、文学名篇,融自然美、生活美、情感美于一炉。这些文章歌颂了真善美,鞭挞了假恶丑,有着巨大的审美价值。审美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文中就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浅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对语文教科书中审美形态结构的感受能力,语文教师必须从感知美、想象美、情感美、理解美等方面着手,帮助学生形成相对稳定的审美心理结构,让学生去感受、欣赏美的形态并具备创造美的能力。本文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进一步促进审美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