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语文是学科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说语文不是“学科”。于是一些“语文专家”不高兴了:这分明是恶意贬低语文教育,“这是视数十万语文教师如无物。”“学科”是什么?“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是学科怎样?“语文”不是学科又将如何?语文是不是学科的问题是一个直接涉及到语文课到底应该怎样上的问题。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讨论这个问题,本期我们摘选了一些有关的材料,供大家思考。  相似文献   

2.
2000年8月3日《中国青年报》,《180条校规教出什么样的学生?》一文,引出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学校管理究竟应该“管”到什么程度?“理”成什么样子?学校管理的“度”在哪里? 学校管理不是越少越好,这其中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也不用多讲。管理薄弱的学校不是好学校。但学校管理是否越多越好?有的人却不太清楚。否则,别谈180条校规,便是1800条乃至更多,也都没有了议论的必要。为什么学校管理不是越多越好?粗略归纳,有以下原因:  相似文献   

3.
秀才赶考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家经常住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着伞。秀才对这两个梦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还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你怎么今天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中)…  相似文献   

4.
高校招生宣传最直接的目的是指向生源质量,但细分起来则远不止于这些,它还包括高校“品牌形象”的塑造、学校的人才培养、校风学风的建设以及毕业生就业等诸多方面。但是由于这些关联因素难以全部量化,也无法计算出招生宣传工作的投入与实际取得的效果之间的线性对应关系,所以在现实中时常会出现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从而使高校招生宣传仅仅停留于表面层次,难以深入或达到一种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试论《说文解字》中的“教育”二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的“教育”二字,有它的历史含义。这种含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它不但和今日的教育一词的内涵不同,而且,它自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然而,对于这样的一件具有科学意义的学术问题,未见有系统详尽地论述过。因此,在我国教育界,一提古代教育二字,大都仿照《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的解说,提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好象历史上没有第二种含义。至于这些解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是在什么基础上产生的?反映了哪个时代人们的认识?在它以前还有什么其它  相似文献   

6.
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教学计划性,这是肯定的。学校行政方面的负责同志,在开学时,必须领导教师订好各科教学计划。现在谈谈我们对於这一项工作的几点体会: 在拟订前要做好思想动员工作过去,教师们对拟订教学计划有下列两种思想情况:一种是对教学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过去没有计划,不是也教了书吗?”另一种是缺乏拟订计划的经验,不知如何  相似文献   

7.
学校是什么?学校应该成为什么?这是每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更是每一所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必须回答的问题。临澧县新安镇中心小学从建设和谐校园入手,让学校成为学生除了家之外最想去的地方,真正把学校营造成了学生共同守候的心灵家园。三改警示语的启示新安镇中心小学门口有条针对家长接送孩子的警示语,最初是“出入下车,家长止步”,这很有点“军事重地,闲人免进”的味道,没有一点人性化的因素,是一种命令、禁令式的东西。后来改为“接送孩子,家长请止步”,虽然多了一个“请”字,但还是限于学校对家长的要求。怎么让这条警示语变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温馨互动呢,学校专门召开校长办公会讨论修改,最后确定为“相信我能自理,敬请爸妈止步”,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对父母提出了要求。“这不是玩文字游戏,也不是个别词语的调换,而是为了营造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校长苏哲高告诉记者。为了营造一种和谐的校园环境,学校从有限的经费中拿出钱来修建了百米“五爱”教育宣传墙、百米养成教育成果宣传窗、百米师生作品宣传廊、百米专题教育宣传栏、百米师生格言展示版、百棵树木品格育人牌等,这些宣传墙、宣传窗对宣传学校特色、展示师生风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06年3月,...  相似文献   

8.
在所有的生命中,唯一知我、有我、会说“我”的,就是人。所以,人是什么呢?知我、晓我者,人也——这也是一个可以采纳的答案。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帮助人认识我。这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工作。小孩子两岁左右在父母的教育下,有了我的概念。逐渐知道:我叫什么?我几岁了?我要什么?我想吃什么?我的妈妈是谁?我……知道更多的我了。良好的中小学教育,会给学生以自信,也就是让学生常说“我能”,“我会”,“我将努力”,“我不怕”,我……有更多的我了,更加铿锵有力了。不是也很需要忘我吗?在有利益冲突的时候,我后退一点;在他人有因难的时候,我舍弃一…  相似文献   

9.
高校招生宣传最直接的目的是指向生源质量,但细分起来则远不止于这些,它还包括高校“品牌形象“的塑造、学校的人才培养、校风学风的建设以及毕业生就业等诸多方面.但是由于这些关联因素难以全部量化,也无法计算出招生宣传工作的投入与实际取得的效果之间的线性对应关系,所以在现实中时常会出现一些认识上的偏差,从而使高校招生宣传仅仅停留于表面层次,难以深入或达到一种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笑话数则     
无题学生问语文教师:“老师,诗经是什么意思?”老师说:“你在哪看见这个词,那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诗是文学的一种形式;而经呢,那是属于宗教范畴的东西。”“电话教学”某公司子弟学校校长,来到公司办公室请示。“经理,我们学校因教学上的需要,想买一台录音机。”“咳,教书又不是听唱,要录音机有什么用?”“当前都在搞电化教学,这是必要的设备。”“什么,电话教学?老师、学生在一间教室里上课,还用打电话吗?笑话!”消除不和某学校开展了一个家庭问题讨论课。在一个教室里,教师问学生:“你们认为要消除家长与学生不和的现象,最好的办法是什…  相似文献   

11.
有位进京赶考的秀才,在考试前两天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跟梦中情人擦肩而过,失之交臂。秀才感到这三个梦颇有深意,就赶紧去找算命先生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趁早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梦中情人擦肩而过,不是没缘分、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明天不是案例一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把算命先生的话如此这般一说,店老板乐了:“呦,我也会解梦的,你想想,墙…  相似文献   

12.
误区一:认识上存在偏差,口语交际处于单项活动,缺乏交互性[案例]一位老师正在执教一年级口语交际《借铅笔》。“同学们,图上画了哪两个小动物呀?“”小猴和熊猫。“”两个动物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小猴向熊猫借铅笔。“”小猴会说些什么?“”熊猫又会说些什么?”……就这样,老师在抛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们就图说图,似隔靴搔痒,与己无关,一个个神情淡漠,兴味索然。[思考与对策]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实现多重互动口语交际课与说话课最本质的区别是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是听说双方互动的过程。特别要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决不是像上述…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社会主义?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来,各国马克思主义者一直探求的问题,也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在认识和实践中不断深化的重大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说:“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  相似文献   

14.
一、激发问题意识,开展问题体验活动在第二册《珍贵的纪念》的阅读教学前,我布置预习,要求学生找出问题登记在问题本上。上课时我利用课件演示亭子的建造过程,问:“看了动物们庆祝亭子完工,你有什么感想,想提什么问题?”这时,学生纷纷表达意见:“什么样的纪念才是珍贵的?为什么?”“动物们为什么要在亭子上留下纪念?”“动物们都留下什么纪念?”“谁留下的纪念是珍贵的?”“小刺猬在一旁甜甜地笑了,说明什么?”“其他的纪念为什么不是最珍贵的?”“小亭子前后有什么变化?”……然后,教师板书出问题,引导:“你觉得哪个问题重要,怎么解决?”“…  相似文献   

15.
师德与师爱     
一天,学校出了一条爆炸性新闻:“原初二的××从少管所放出来啦!是学校保出来的,到姜老师班了。”“这下可有热闹看了!”“学校真是多此一举,这回够姜老师呛!……”当××犯了几次错误后,人们更是议论纷纷,有焦急,有不满,有幸灾乐祸……三个月后,又出了第二条爆炸性新闻:“××在期中区统考中,语文获全班第一名,总分全班第七名。”“××写了入团申请书……”人们为之振奋、惊异,同时也在冷静地思考:是什么力量使这个失足少年产生如此巨大变化?事实使我们做出了这样一个回答:“师爱是塑造儿童和青年灵魂的一种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16.
乔治放学回家,没有像平时那样边飞快地夺门而入,边大声喊:“妈妈,我饿了,有没有什么好吃的?”而是耷拉着脑袋,没精打彩地踱进门。妈妈凯蒂知道他一定在学校里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于是随手拿起一个小布玩偶,对着它说:我的乔治是不是在学校打架打输了呀,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问题意识?“问题”即须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意识”即人的大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笔者以为问题意识应该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认知主体对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与理论的客观存在,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它反映了认知个体的思维品质,但不是思维品质本身。基于对问题意识的这种认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从建立师生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创设问题情境和鼓励质疑等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加以改革。一、创建师生民主、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课堂上把教师的“权威”抛掉,让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交流…  相似文献   

18.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考试前两天他连续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秀才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问:“不是明天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一想,墙上种菜不是高中吗?戴斗笠打伞不说明有备无患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心理暗示有时候对人的影响很大。语文的学习也是如此。袋,可有的人写起来龙飞凤舞,讲起来却嗑嗑吧吧,甚至不敢开口。什么原因呢?我觉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畏难情绪、消极心理在作怪,生怕自己写不好,写的不如说的妙;生怕自己说不好,说的不如写的巧。这种畏难情绪、自卑心理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普遍的心理障碍。如何使学生保持积极、愉快、稳定的心理状态,让他们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呢?寻找“亮点”,给予激励。一个学生就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熟知其音域,方可奏出美...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是教学环节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因此.科学地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既是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又是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一些院校在抓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有力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目标是什么?评价目的是什么?评价指标是什么?什么样的评价方法是科学的?认识上并非一致.另外,在评价中还存在着一些“偏差”现象.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到学校调研,有些教师关于教学反思所谈的话题令我始料不及,他们说:“教学反思是不是一定要课课思?”“有时候课上完了什么感觉也没有,思什么?写什么?”“写教学反思究竟以多少字为宜?我们学校规定必须要在两百字以上,愁呀!”“教学反思到底应该写在哪里?是写在教案上.还是要专设笔记?我们学校要求既写在教案上义抄在教学反思录上,一月还要选交一篇到学校,忙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