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央视国际北京奥运会新媒体转播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央视国际北京奥运会新媒体传播的概况,以及央视国际北京奥运会转播的主要特征:实现了奥运传播效益的最大化,新媒体版权得到有效保护,网络安全工作得到了充分保障,成立奥运新媒体转播联盟,开展广泛的技术合作,实现了多种媒体、多终端的互动.对大型体育赛事新媒体转播的成功经验及启示:重视前期准备工作,反复进行演练,实现传播效益的最大化,重视后期版权资源的开发问题,力争获得政府、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与开展广泛合作,手机和公交移动电视以及其他户外移动媒体将会成为未来体育赛事传播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我国对新媒体转播体育赛事这一发展极为迅速的新生事物的法律界定还不太明确,认识上还存在许多分歧,造成新媒体转播体育赛事很多侵权现象经常发生.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我国体育赛事转播权概念、特征、发展概况、法律性质、侵权现象及侵权救济.结果表明,新媒体转播体育赛事已成锐不可当之势,只有完善体育赛事网络转播的法律制度、加强相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加强新媒体新闻机构行业自律,才能使我国新媒体转播体育赛事走上健康发展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赛事的新媒体转播中,由于新技术的日新月异使相关法律规制相对滞后,侵权现象频发,法律纠纷数量剧增.其中既有传统问题,如转播权出售中的垄断与竞争,更多的则是涉及到网络环境中的版权侵权.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法律条文和若干案例的评析,对体育赛事新媒体转播权的界定、转播中侵权行为性质的认定逐一进行阐释,为促进体育赛事新媒体转播的有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技的发展,媒体形式已从纸媒发展到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等繁多的传播形式,信息内容的价值和媒体传播的功能已经高度融合。从古至今,信息内容的变化并不大,无非是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内容。或许是由于科技发展的速度过快,导致了媒体运营的相关法律和盈利机制不够完善,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和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媒体的发展速度虽然快但是根基却不够牢固。该文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媒体在改革发展过程中对于体育赛事的转播进行了分析。内容具体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部分,新媒体相关的概念及发展历史。第二部分,以英超转播权在国内的发展脉络为案例进行分析;第三部分,新媒体体育赛事版权运营的模式。第四部分,对于我国体育赛事转播及版权运营的策略及展望。  相似文献   

5.
《湖北体育科技》2017,(11):986-988
互联网时代的体育产业发生了根本性变革,以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在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引人关注。在新媒体时代的大型体育赛事营销中出现了过度商业化、新媒体版权侵害、信息监管不足和复合型人才缺失等诸多问题。要实现新媒体时代体育赛事营销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从加强信息监管力度和版权保护力度、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开阔体育赛事整合营销视野等方面着手,实现新媒体与体育赛事的互动双赢。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版权法和专利法中与体育有关的主要内容:版权保护;版权所有者的权利;版权的合理使用及权利的限制;版权中电视和收音机传播,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讨论了与体育赛事有关的版权和专利问题。比赛中新的技战术没有专利;体育赛事本身没有版权;体育赛事转播具有版权,著作权的归属由赛事主办者与电视台通过合同约定。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改变了体育赛事的传播方式与呈现形式,这种媒介改变同时带来了体育赛事版权运营的新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新媒体体育赛事版权运营困境及其成因进行探析。研究发现我国新媒体体育赛事版权运营中出现赛事版权竞购激烈、版权合理定价缺失、优质赛事资源稀缺、用户消费粘性不足等问题,建议从完善版权政策、打造精致版权、增强用户付费习惯、强化体育赛事版权的保护力度等途径,实现新媒体体育赛事版权的良性运营。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转播体育赛事带给观众观看体育赛事新体验同时,也面临着新媒体侵权现象频发,侵权纠纷增多等诸多问题,由于国内外对体育赛事转播权法律性质规定不太明确,体育赛事新媒体侵权的司法判决也不尽统一。主要采用逻辑思维法及案例分析法将体育赛事转播权和体育赛事节目分开讨论,分析了国内外法律、司法判决和专家学者对体育赛事转播权和体育赛事节目的法律性质与权利归属认定。研究认为:对体育赛事转播权法律性质分析应该根据体育赛事项目类型具体分析,对抗性体育赛事项目纳入商品化权保护,艺术性体育赛事纳入著作权保护;体育赛事节目依据独创性高低具有"制品"和"作品"两种观点,体育赛事节目应向体育产业发达的美国看齐,降低体育赛事节目独创性要求,将体育赛事节目视为作品纳入著作权法保护,体育赛事转播权权利主体归属于体育赛事组织、协会及联盟,体育赛事节目权利主体归属于获得授权的新媒体转播机构。  相似文献   

9.
在全媒体时代,转播技术的提升与网络空间全球化推动了职业体育赛事转播产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由此选择职业体育赛事转播方面进行分析。在职业体育赛事转播双边市场中,基于媒介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与转播权概念,对职业体育赛事转播产品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学相关理论、信息产品及媒介产品特殊性,总结出职业体育赛事转播产品在不同交易市场的公共性强弱程度不一样,进而分析转播产品在市场上的生产成本结构与生产特点,以此为我国职业体育赛事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与借鉴,并在世界职业体育赛事中获得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陈晨  杨铄  郑芳  卢芬 《浙江体育科学》2020,(2):12-16,67
基于体育产业经济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通过2016年奥运会和英超联赛等赛事最集中的5~10月期间英国观众的数据追踪,结合腾讯体育转播NBA、乐视体育转播中超比赛、啤酒行业投入体育广告、英国诺丁汉法院对盗播案件的仲裁等案例,对新媒体进入体育后,体育转播市场在转播特征、转播方式、转播效果、转播手段等方面发生的变革进行阐述,从体育赛事转播的双边市场着手对新媒体时代赛事转播的上游市场和下游市场的演进进行分析,总结体育赛事双边市场的特征,以及在此基础上指出体育赛事转播市场中存在的盗播、资源紧缺等问题,并为改善这些问题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跨入21世纪,伴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它们集合了传统媒体的各种报道优势,更好的进行体育新闻的报道,更方便快捷的为受众服务,但是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报道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不完善性,本文便是以新媒体的代表手机为例,从传播的方式、内容、传播者与受众以及传播的效果等角度,就体育新闻的传播来进行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以获得央视指定新媒体官方合作伙伴的阿里旗下优酷和中国移动旗下咪咕,未获得直播版权的但具有足球基因的PP体育和拥有五大联赛的腾讯体育为例,通过收集文献资料,从用户引流、内容布局、运营方式等方面分析四大媒体平台的运营模式,运营成效,为新媒体平台的运营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传播技术发展推动下,体育赛事直播画面网络实时盗播问题愈发凸显,由此引起的侵权诉讼和法律纠纷也频频出现。通过梳理近十年司法判例发现,司法实践中对于体育赛事直播画面保护存在多样的法律适用情形,将体育赛事直播画面定性为作品以著作权法相关权利给予保护,或定性为录像制品以信息网络传播权予以规制,再或者以反不正当竞争法进行判罚。但以信息网络传播权、反不正当竞争法或以广播组织权进行体育赛事直播画面的保护皆存在一定法律适用困境。透过比较法视角考察英美法系国家对体育赛事直播画面侵权的规制情况,并鉴于体育赛事直播画面的独创性和体育产业发展趋势,提议扩张著作权范围,明确体育赛事直播画面的“作品”性质,将体育赛事直播画面划归“视听作品”序列,同时采取技术中立原则,创设“向公众传播权”,实现体育赛事直播画面权益主体的切实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14.
市民社会有表达团体意愿和获取利益的集体诉求,市民社会需要通过传媒空间表达观点影响从而制约国家政策、制度的制定和对社会事务的管理。而体育传媒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为传播媒体的主要内容,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成为构成市民社会的潜在力量。要正确发挥体育传播的社会功能,充分发挥体育传播对市民社会成长的助推作用。体育传播要遵循主流价值观,媒体要增强社会公信力,还要避免不当传播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体育赛事直播侵权纠纷中,法院跳过体育赛事权利而径行分析体育赛事节目或画面保护模式的通常做法欠妥。明确体育赛事财产权的性质可以使赛事直播在权利基础上正本清源,并统一赛事直播侵权纠纷的司法保护标准。理论上否定体育赛事可版权性的理由并不能统一适用于所有赛事类型。一些具有美感性和艺术性的体育赛事可解释为舞蹈作品或杂技艺术作品,从而获得版权保护。将来的《体育法》修订应当明确规定"体育作品"。非作品性体育赛事应当通过数据财产权加以保护,这既符合国际发展趋势,也符合国内产业导向,同时与保护客体的性质相适应。在现行法律体系之下,体育赛事数据财产权的保护可以通过适用《民法典》关于民事权益保护的一般条款,或者关于习惯作为法律渊源的条款得以解决。在《体育法》修订中,我们需要明确规定体育赛事数据财产权,其具体内容包括数据采集权、数据传输权、数据使用权、数据处分权和数据收益权。  相似文献   

16.
处于市场经济大潮中的我国新闻传媒业正从往日的官办新闻不断地步入市场,开始接收市场经济的洗礼与考验。国内传媒业之间的竞争逐步加剧,新闻媒体与受众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随着我国加入WTO,不仅会出现国内众新闻媒体间的拼争,更要面临国际传媒巨头的进入带来的竞争  相似文献   

17.
郭晴 《体育科学》2012,32(3):92-97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法回顾了体育组织与媒介关系发展的历史,从两者相互交织的利益取向出发,将体育组织与媒介关系分为:媒介对体育及体育组织的介入期、体育组织与媒介关系稳定发展期和共生成熟期。研究结果认为,体育组织与媒介关系形态表现为单向传播关系、合作关系和共生关系;这3种关系形态不仅仅是纵向的、历史演变的结果,同时也是一种横向的、在当今社会也同时存在的关系形态;决定体育组织与媒介关系形态的因素包括体育制度与媒介制度、媒介传播力以及受众对媒体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8.
对有关里约奥运会社交媒体传播的文献资料进行了三级编码,并结合对现实的观察,分析了社交媒体传播活动的发展方向。认为在技术提升的基础上和社会文化变迁的环境下,社交媒体传播活动在里约奥运会期间从文本形式、意义表达、受众身份、商业宣传、官方态度、媒介业态等6方面展现出了娱乐性、互动性、融媒体和移动化4个新趋势。这4个趋势几乎覆盖了奥运传播的方方面面,展现出运用社交媒体的奥运传播模式对传统传播模式的冲击,认为需要建立新的传播权力结构才能适应社交媒体的传播环境,促进奥林匹克传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