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9 毫秒
1.
《现代教学》2014,(7):133-133
“儿童哲学”课程是一门运用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启发儿童思考,启迪儿童智慧的一门核心课程。它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和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富于哲理的故事,运用对话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思考,诱发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他们在集体探究和讨论中找到答案。其目的是让学生从小就受到哲学思维方式的训练,使他们学会像哲学家那样思考,从通常的思维方式转向反思性思维方式,从不假思索转向深思熟虑,从日常的思维转向批判性思维。我校以“儿童哲学”研究和实践为突破口,以构建“儿童哲学”课程体系为发展支点,以“爱思想、爱创造、爱智慧”为培养目标,在“聪明学习、学习聪明”的办学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打造一所培育学生智慧的模范学校。  相似文献   

2.
“哲学”一词的词源为希腊文philosophia,意即“爱智慧”。汉语“哲学”同样也有爱智慧的意思。中西方古典哲学的精髓都是理性主义,从中西方古代哲人对女性的态度就可看出“爱智慧”的哲学有点远离生活。其实,“爱”本身就是一种情感活动,从英文Philosophy的词义就能发现哲学与生活有颇为密切的关系。所以,哲学应该要回归生活世界,哲学与生活世界相关联应该成为当代哲学家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儿童哲学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哲学课是近年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中涌现出的一种新的课程类型。儿童哲学课的研究与实施不仅打破了传统的“经院哲学观”,丰富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内容,使学校和教师在哲学课的研究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而且使儿童真正体验到“爱智慧”的成长乐趣。我们选取在儿童哲学课研究中获得初步成功的上海市杨浦区六一小学为案例,对儿童哲学课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4.
《上海教育》2012,(Z2):54-55
创建于1961年的上海市六一小学是杨浦区一所特色鲜明的优质中心校。十余年前,学校面临着教师观念陈旧、课堂教学沉闷等诸多问题。如何改变教师观念、打破"沉闷"成了学校发展至关重要的课题。1999年,我们接触到了儿童哲学这个课题。儿童哲学的创建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李普曼,他发现儿童推理技巧的发展一直是教育的主要功能。儿童哲学就是一种运用于教育,以培养具有高水平的、熟练的推理和判断能力的学生为目的的哲学,是一种应用哲学。六一小学的"儿童哲学"课程正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的一门运用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启发儿童思考、启迪儿童智慧的核心课程。经过12年的研究积淀,"儿童哲学"  相似文献   

5.
儿童哲学教育既是必要的,又是可能的.断定儿童哲学教育之可能性的判据起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而儿童具有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爱智慧”的天性;其二,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发生之后,就已经开始了无休止的哲学探索;其三,如果说“儿童可以学哲学”是一个假设,那么它就是一个越来越被证实而非证伪的假设.  相似文献   

6.
给人以“爱”者,人们首先想到“慈母”,给人以“智慧”者,人们自然会想到“严师”。而能将“慈母”“严师”统于一身者,就是小学一年级班主任教师。很有趣的是,出自古代希腊语的哲学一词恰好是由“爱”和“智慧”二词组成的。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要帮助孩子顺利完成从家庭步入学校、从幼儿成为学生这一转化过程。这一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必须  相似文献   

7.
哲学教育“无用论”和“取消论”源于对工具主义和效率主义逻辑的崇拜,是对哲学及哲学教育的“本性”的误解.哲学的本性是“爱智慧”和“爱自由”,哲学教育也因此具有它的“哲学性”.哲学教育必定是自由的、开放的和创造的,任何好的课堂哲学教学都必须将哲学教育的哲学性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哲学?     
哲学一词最初出自希腊文,原意是“爱智慧”。在汉语中,哲字也有“聪明”、“智慧”等意思。这就说明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但是这里所说的聪明智慧,不是指玩小聪明,耍小手腕,搞小动作那一套东西,而是指通晓世界的大道理。哲学一词的词源,  相似文献   

9.
<正>哲学很可能就在我们身边。除了极个别智商较低者外,一般人都是聪明的;在聪明的人当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是能走向智慧的,如果条件较好,就会有更多的人能走进智慧,这也就是走进了哲学。哲学即智慧之学,智慧者易走向哲学。学习哲学并不难,走进哲学并不难。  相似文献   

10.
“哲学是什么”与“哲学不是什么”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只有从反面阐明“哲学不是什么”,才能从正面理解“哲学是什么”。哲学不是客观知识,它指向的是具有无限性和终极性的对象,因而它没有确定的结论和标准答案。哲学不是经验常识,它源于经验而又高于经验,最终还要回归到“百姓日用”的经验生活中并为其服务。哲学不是工艺技术,其作为一门智慧之学,是一种自由探讨普遍性问题的科学。哲学不是小聪明,它是关于宇宙人生的通察和通观,因而是一种大智慧、大聪明、大觉悟。  相似文献   

11.
从“爱智慧”理解教育哲学及其事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哲学是热爱教育智慧的 ,它的具体样态是 :惊异、怀疑 ,感受、体悟 ,博览、沉思 ,说出、倾听 ,激情、执着。然而 ,爱与智慧的危机已成为当代教育的症结 ,“爱智慧”、“复兴智慧”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文化行动之一”,是哲学和教育的事业  相似文献   

12.
儿童哲学即儿童学做的哲学。中国有深厚的儿童哲学传统,远有禅宗,近有毛泽东提倡全民哲学。在中学,小学开设哲学课,有钱学森建议在小学开设哲学课,于光远倡导聪明学,智慧学。但是,尽管如此,目前中小学哲学已基本上被取消,中学哲学也正在被取消,根本原因并不是儿童不能学做哲学,而是哲学的教条化。  相似文献   

13.
《上海教育》2013,(3):77-I0005
[案例背景] 六一小学自2000年起就开发了“儿童哲学”这门课程,并一直将课程开发和实施作为一项科研课题来研究。六一小学自行设计课程并编写了教材,尝试着走出一条开发学生大脑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道路。如何使这门深受学生喜欢的优秀校本课程走出六一,辐射全区,让更多孩子受益,就成了中心课程资源建设工作的一个重点项目。我们的经验是:多部门联合,机制保障,区域推进。  相似文献   

14.
《哲学通论》的应运而生,承载着一个意义重大的哲学史使命,即,它在摒弃传统形而上学“占有智”幻想的同时,又创造性地坚守了一种作为后形而上学“爱智”追求的前提批判哲学。其中,“爱智”中的“智慧”并非传统形而上学所占有的、阉割掉内在否定性的绝对真理,而是隐匿在思想之中的使思想得以构成其自身的前提或根据。所以,“爱智”就是在实践基础之上对思想的内在前提或根据追求不已的“思想的前提批判”。同时,最重要的是,作为以思想的前提批判为“爱智”原则的《哲学通论》,很好地实现了由其纯粹“学术”转向人民“学养”和“现代教养”。  相似文献   

15.
王德明 《新高考》2008,(5):12-15
“哲”属于智慧范畴。因此有人说哲学是聪明人的学说,也有人说哲学是使人变聪明的学说。不管如何,学习哲学都离不开智慧。用理性学习哲学,不仅要理解和把握深奥的哲学道理,还要冲破哲学领域重重迷雾,排除易错易混知识点的干扰,使自己在高考政治复习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6.
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语文第十册《积累应用七》。 话题:怎样过“六一” 设计意图: 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首先,用“‘六一’儿童节到了,老师想送礼物给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这一谈话引起学生对过去“六一”儿童节的回忆。接着,让学生讨论、  相似文献   

17.
哲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智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很多富有哲学意味。凭借古诗这一载体,可从“微内容”入手,依托“微故事”、“微视频”、“微评论”、“微‘漫’画”、“微剧本”,引领学生在古诗中寻找哲学最普通、最浅显的表达方式,探寻其中蕴含的哲学意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欧阳修的人生历程、文学创作历程来观照他的生命哲学。夷陵和滁州时期的欧阳修,盛年而号“醉翁”,是“清醒的醉翁”,虽处山水亭林间,仍“心忧其君”,“醉翁之乐”是与民同乐。“六一居士”时期的欧阳修,已届晚年,回归本真回归自我,“六一居士之乐”是人生在世的有所寄托,有所归宿。  相似文献   

19.
孔子的中庸思想按照西方对哲学一词的理解可视为“道德的哲学”,它是由“道德的进路”化升出的智慧。从这一特征来看,它又可称之为“流动哲学”。本文从“义中”、“时中”、“次中”三个层面具体阐述了构成这一“流动哲学”的智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哲学源于遥远的古希腊,其词源是philosophia(拉丁语化的希腊语),philo意为喜爱,sophia意为智慧,philosophia即为“对智慧之爱”,这也正是哲学的内涵。哲学没有任何外在的目的,它以它自身为最高目的。古希腊时代,城邦往往对有成就的运动员予以重金赏赐,而对于诗人、智者等有哲学成就的人则分文不予,亚里士多德对此做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