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刘勰关于文学批评的思想言论主要见于《文心雕龙·知音》篇,其学术价值不容低估。该文拟就刘勰论批评家的素养、论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探究其思想精义。  相似文献   

2.
文艺理论的借鉴与文学批评的活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文学是人学,由此各种文艺理论之间相互交流、借鉴是可能的,其次,文艺理论的相互借鉴能促进双方的文学批评,再次,批评家的个性与文艺理论的有机结合能形成批评特色,最后,批评家在理论借鉴中都具有能动性。以上几个方面告诉我们,要发展文艺理论,我们应该首先重视文学批评,并在文学批评实践中不断促进文艺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修辞学与文学批评的关系,有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修辞学理论的新成果对于文学批评理论建设、文学批评实践的调整,富有借鉴和启发意义。批评家在从事批评活动的时候,应该尊重表达主体和接受主体,对于有差异、可能是错误的批评成果给予理解和宽容,批评成果的表达应追求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学批评的价值至少应该包括:促进作家创作水平,提升读者欣赏能力,从而成为沟通作家和读者的桥梁 对生成文学理论有重要的作用。但这两种价值在当前的文学批评中都没有很好实现。批评家应该一切从作品出发,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读,也应调整好与作家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文学批评中语体风格的不同表现取决于批评家的“写作”姿态,批评家对于文学观念、人格追求、精神世界等方面的不同侧重导致了文学批评在语言色调和表达方式方面的不同。从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中可以看出,批评的语体风格是由“叙述”性走向了“描绘”性,从语体风格所体现出来的视角特征中,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批评家的“写作”姿态,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促使批评视角转换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6.
作为言语事实,文学批评总是构成表述,在表述形式之外它是无法存在的。而这种表述又属于特定的一个言语主体。文学批评由此保留着批评主体自己特殊的内在特性。这不仅使它成为一种创造性的话语实践活动,而且把这一批评与那一批评区别开来,使文学批评成为一门富有个性化的、独立完整的学科,使每个批评家拥有自己的批评话语、批评对象和批评形式。因此,只有面对言语事实,从批评话语自身出发,制定研究目标,借以把批评话语的基本构成、具体特征和具体价值及其生成过程和运作方式等问题清理出来,批评话语分析工作才会在生存论、存在论意义上言之成理。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批评注定了批评家无法拒绝这样一种思维模式,即在对文本的阅读、阐释与评价过程中首先要追问意义,而且对意义的追问构成了批评最基本的前提,也就是说,批评家的审美判断、价值判断首先取决于批评家对文本意义的理解与把握。二十世纪以前的批评几乎无一例外地要追问:“这部作品表现了什么”,这种追问方式固执地强制批评家对文本中作者的“意图”进行搜索、推测、揣摸以达到对作者原意的再现和复制。文学批评的实践无情地揭示了这样一个残酷事实,批评家对文本中作者“意图”的把握千差万别甚至是水火不容,由于每一个批评家都自以为是地将自己的意义阐释当作是对作者“意图”最权威的复制,这就导致了文学批评史上无休无止纠缠不清的相互砥砺与相互否定的分歧。传统阔释学的代表人物施莱尔马赫就企图要消灭解释者主体的先入之见而达到对作品本文  相似文献   

8.
当代文化建设职能的发挥离不开文学批评的充分参与,而作为文学批评学术人格的建构便成为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问题。首先,它要求批评家确定高尚的道德人格,这是开展文学批评的基本前提和要求。其次,不断完善批语家的学术人格,这是文学批评实现其文化功能重要的原发性主体标志。  相似文献   

9.
本世纪30年代,我国的文学批评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许多低级趣味的批评风气,面对这种现象,朱光潜提出了应该加强批评主体的修养,指出一个优秀的批评家应具备“纯正的批评趣味”,即公正、广博的审美和评论能力。朱光潜认为这种能力一方面受批评主体的资禀性情、身世经历、传统习尚的制约,但更重要的是靠后天的修养。并进一步提出了修养途径  相似文献   

10.
王明友 《文教资料》2008,(28):74-76
网络媒介的诞生,打破了传统的纸张媒体下的文学批评模式,促成了文学批评的转型,更为重要的是让文学批评主体产生很大的变化,与传统的文学批评家相比,网络批评的主体具有了自由、主观情感、批评态度明晰、交互等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一、批评的主体性和主观随意性文学批评是对文学现象(作家作品、理论思潮、社团流派……)的阐释、鉴赏和价值判断。它不是对文学现象的就事论事,而是批评家综合运用文艺学、语言学、美学、哲学、历史学、文化学、伦理学、心理学的原理对文学现象的微观考察和宏观把握。通过批评,不仅能够发掘文学现象的奥秘,而且批评家的主体精神也可以得到弘扬。就后一方面而言,文学批评确实具有自己的独立品格。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呈现出繁荣中的虚空现象,文学批评的从业人员数量剧增,而能直抵文学批评本质,把握时代文化趋向的批评家并不多见,不及物、空洞化、意识形态化的文学批评并不鲜见。杨经建的文学批评以文本细读为基础,贯之以理论视野,以此探究当代文学的精神本色和价值立场。他的文学批评充满了对于时代现场的细致分析,在充满智慧的角力中彰显批评家的本体意识,在当代批评界较为引入瞩目。  相似文献   

13.
方孝岳是一个被当今学界忽视的文学批评家,其文学批评具有十分强烈的主体意识。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即趣味优先、比较优先和创新优先。"三优先"意识既使他在同时代的批评家中脱颖而出,也为当代的文学批评家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文学批评的尴尬与文学观念的失范息息相关。按照科学思维,确立文学观念的首要问题是确定文艺学的公理,继之建立文艺学的原理。当前应该将“二为”和作家读者双向循环图式结合起来,确立新的文学观念,并给文学批评家以模范读者的角色定位,根本地拯救文学批评的尴尬。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文学批评的学科定位,从文学批评的独立性、科学性、文学批评的理论化以及批评家立场的多样化四方面系统阐述文学批评是一门现代学科。  相似文献   

16.
学形象的价值取决于创作主体生命体验渗透层面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创作主体生命体验还应该是独异而别出心裁的。只有当这种独异而别致的人生感悟在某个契合点上妙巧地注入学形象的胚胎之中,才能使学形象开始呼吸生长,并具有较高的社会认识价值和艺术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作为创造社理论代表,成仿吾主张文学活动是作家和批评家自我情感的表现,体现出浪漫主义张扬自我的特征,然而其批评文本却又不是纯粹的浪漫主义话语,对作家和批评家所理应具备并加以表现的“自我情感”有着特殊界定,表现出紧贴时代和社会的现实主义倾向。这种徘徊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之间的文学批评话语,反映出在中西文学传统熏陶下的一类现代批评家独特的批评姿态。  相似文献   

18.
论文学批评的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是针对目前文学批评现状所作。文章指出,在世纪之交,文学批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经济杠杆的作用也侵入到文学批评领域,某些批评家追逐热闹,顾及作家的面子,表现出不负责任的随意性,使批评失去了吸引力和凝聚力。改变批评的这种现状,要从多方面努力,而目前提出建立文学批评的品格问题显得更为迫切,更为重要。批评品格包括实证主义研究、贴近作品、关心作家所想等。批评品格是文学批评的品性和品行,归根结底是批评家的修养和人格以及相关的知识准备和学识积累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选本”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批评价值,因为选本隐含且能传递选者的文学批评观。从选本中,我们不仅可以管窥到当时社会语境的面影,看出作品的艺术成就,还可以悟出选者的目的、喜好和文学观点。此外,对选本进行再批评,同样具有重要的文学批评价值。中国古代文学中,诗歌独领风骚,古诗选本不胜枚举,而且各个选本又有所不同。从选本的差异中,我们可以发掘古代批评家借助“选本”这一批评形式表现出的人生价值观和文学批评观.进而探究“选本”这种文学批评形式的作用和影响,最终对“选本”这种直到现在仍然沿用不衰的文学批评形式和方法,形成正确的理解,获得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李长之一直践行的是勇敢地为文学做任何批评的批评精神,这就决定了其文学批评的方法是独立的、不受外界干扰的,其文学批评的特色是关照作者的精神世界,凸显了批评家的主体精神。本文从感情的批评主义和浪漫的批评风格两方面来论述其文学批评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